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融合性音乐课堂建构的实践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融合性音乐课堂是在坚守中国传统文化、立足现有音乐教材、萃取本土优秀教学法的前提下,对国际三大音乐教育体系——达尔克罗兹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的借鉴与融合。打造这样的音乐课堂,需要抓住一根主线,即突出音乐本体;需要借鉴三大音乐教学体系,创生适切的教学方法,需要帮助学生建构音乐经验。
  【关键词】融合性音乐课堂;音乐本体;“三体”融合;音乐经验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49-0044-03
  【作者简介】王备,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教师发展中心(江苏无锡,214028)兼职教研员,高级教师,江苏省音乐特级教师,无锡市王备音乐名师工作室领衔人。
  打造融合性音乐课堂是笔者的音乐教学主张,该主张的提出在理论上受中央音乐学院高建进教授“音乐教育新体系”的启发,在实践上与近年来兴起的“教法融合全体系”旨趣相同。融合性音乐课堂是在坚守中国传统文化、立足现有音乐教材、萃取本土优秀教学法的前提下,对国际上的三大音乐教育體系——达尔克罗兹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的借鉴与融合。
   建构融合性音乐课堂,教师要更加重视学生的身体参与,进一步融通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的身体学习和心理学习,同时通过音乐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的融合,让学生的音乐学习更加多样、立体、有趣、有效。下文,笔者以音乐《来和我划船》的教学为例,阐述如何打造融合性音乐课堂。
   一、抓住主线,突出音乐本体
   一般来说,音乐本体就是音乐形态,即音乐要素。从民族音乐学的话语体系来说,音乐本体包括音乐概念和音乐行为;而从音乐课程与教学的视角出发,音乐本体的内涵则更为丰富,音乐文化、音乐情感、音乐创造等都是音乐教学的本体目标。作为一门学科,音乐首先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价值,学生在音乐课程中可以学习音乐知识、了解音乐要素、掌握音乐技能、发展音乐审美情感。其次,笔者认为的音乐本体,不是单纯的、机械的音乐本体,而是在音乐课程语境下的音乐本体,是学生所能理解和感受的音乐本体。以上是笔者所想强调的音乐本体,也是融合性音乐课堂在确定教学目标时的那条“线”,它或显或隐,但贯穿始终。
   《来和我划船》是一首意大利民歌,它和我们熟悉的意大利民歌《我的太阳》《重归苏莲托》有很大的不同,属于意大利民歌北部曲调,少了一些华丽与装饰音,多了一些质朴的民谣风格和画面感,曲调流畅生动,以三和弦的和弦音为主。同时,《来和我划船》也是一首威尼斯贡多拉船歌,是意大利船歌的源头之一,歌唱性的抒情旋律和摇晃动荡的伴奏音型(不是旋律的节奏)是其典型特点。基于上述分析,本课教学目标的主线是突出两个音乐本体目标:一是感受并表现三四拍的荡漾感,二是感受并表现旋律的歌唱性。其他目标都从属于这两个主目标,或者说是它们的具体化。如:为了帮助学生感受三四拍,教学目标可以进一步表述为通过体态律动及声势体验三拍子的荡漾感(融合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元素);为了帮助学生感受旋律的歌唱性,教学目标可以表述为通过对比欣赏、两声部创作与表现来体验旋律的歌唱性(融合柯达伊教学法的元素)。
   二、“三体”融合,创生适切的方法
   “三体”融合,是指对国际三大音乐教育体系——达尔克罗兹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的借鉴与融合。以体态律动为核心的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立足于“听”,主张将身体作为乐器,并通过身体把听到的音乐以游戏的方式即兴表现出来,其核心理念是“以听音乐和身体运动为手段,唤醒儿童天生的音乐本能”[1],所以,音乐学习不仅要关注耳朵和嗓子,更要关注整个身体。以民族音乐为土壤的柯达伊教学法,立足于“歌唱”,强调在歌唱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听写、读写、视唱等能力,其核心理念是“使音乐属于每一个人”[2]。以原本性为追求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力求通过节奏将音乐、语言、动作结合起来,同时借助奥尔夫乐器,帮助学生浸入音乐,感知、体验音乐要素,其核心理念是“原本的音乐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是儿童容易进入的天地”[3]。
   三大教学体系的相同点在于,都主张通过音乐让人获得全面的发展,都充分重视音乐学习心理学,强调音乐实践及音乐学习兴趣的激发,且奥尔夫教学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对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继承与发展,柯达伊教学法也借鉴了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许多原理和方法。这些相同点使融合性音乐课堂的打造有了可能性。我们可以在相同的价值及目标维度上实现融合与统一。此外,三大教学法也各有侧重,分别在体态、器乐和歌唱领域有独到的、成熟的见解与方法,这些侧重点使融合性音乐课堂有了生成性,我们可以根据教材及师生特点进行不同的选择、组合、补充、融合,从而建构丰富而有张力的课堂形态。
   《来和我划船》的导入部分,教师出示三个场景:活力操场、国庆阅兵、湖上泛舟,然后请学生在教师提供的曲库中为这些场景选择合适的背景音乐。学生根据情绪、节拍、速度等音乐要素,找到了合适的曲目。该做法融合了奥尔夫原本教学的理念,在该环节中,学生复习并提取对音乐要素的已有认知和经验。
   在感知三拍子的荡漾感时,教师让学生从两个方面进行体态律动,一是|× - -|× × ×|× - -|× - -|节奏型,这是有规律的、舒缓的、有推有拉的划桨动作,二是|× × ×||× × ×||× × ×||× - -|节奏型,是连续紧凑的三个拉桨动作加一个舒缓的推桨动作,这融合了达尔克罗兹的教学理念。通过体态律动,学生既感受了三拍子的荡漾感,又将不同节奏型所产生的不同感觉表现了出来。
   歌曲的第三乐句和其他三个乐句在节奏上不同,其在创作手法上是一个连续的二度模进。因此,教学时教师融合了达尔克罗兹的即兴创作理念和柯达伊的音乐读写理念,组织学生以|i 6 i|为依据,进行向下二度、三度、四度的创作,并完成书写与视唱,这就巧妙地让学生在即兴创作中关注了第三乐句的特殊性,培养了学生的音乐读写能力,同时也巩固了学生对“模进”这一音乐创作手法的认知。同样,在第三乐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加入背景音乐|i- -|7- -|6- -|5- -|的轻声哼唱,并让学生联想遥远的星空,这既可以发展学生的合唱能力,又能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歌曲的歌唱性与画面感。    从以上教学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在把握教材特点及三大音乐教育体系的侧重点后,我们完全可以选择或创生适切的教学方法。
   三、多维参与,建构音乐经验
   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与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学生在音乐活动中首先获得音乐感觉,进而产生音乐体验,感觉和体验形成音乐感性经验”[4]。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經验后,才能在此基础上对音乐的艺术价值做出自己的审美判断,进而在欣赏、演唱、演奏中更好地理解和表达作品的情感内涵,并形成完整的审美体验,这样的过程不断重复,就会产生质变,进而形成音乐素养。因此,高建进教授认为,在小学阶段,音乐教学的基本目标是让学生获得系统的感性音乐经验。
   融合性音乐课堂融合三大音乐教学体系的元素,在丰富多彩的音乐实践活动中,调动学生的听觉、动觉、视觉、空间觉、内心音觉等多维感知觉,通过语言、图文、动作、声势、游戏、情感的参与,立体建构学生的音乐感性经验。
   综观《来和我划船》的教学,对三大音乐教学体系的借鉴融合表现在:热身阶段的声势教学法,导入阶段的元素教学法,而课尾加入的打击乐器是对奥尔夫教学法的借鉴和融合;歌曲学习阶段的律动体验、乐句结构的形象化感知、旋律线的板演与描摹是对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借鉴和融合;而对歌曲第三乐句的模进创作、背景声部创作与演唱、整首歌曲的轮读轮唱则是借鉴和融合了柯达伊教学法。此外,该课教学中对中国本土的教学法也有运用,如教学歌曲的第一、二乐句时教师创设了情境,这是运用了情境教学法,最后的拓展与质疑则体现了对尝试教学法的借鉴……
   总之,融合性音乐课堂的本质是音乐为先突出本体,经验为本多维构建,融合为翼因材施教,而这样的本质,也是教师在打造融合性音乐课堂时的实践要点。
  【参考文献】
   [1]杨立梅,蔡觉民.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16.
   [2]杨立梅.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47.
   [3]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34.
   [4]何秋瑜.有效积累学生“音乐感性经验”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音乐教育,2016(1):17-2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008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