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数学课堂“美丽”转身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黄亚新

  【摘 要】笔者在一堂数学习题课中遭遇尴尬,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师生合作交流,重构课堂动态生成,让数学课堂美丽转身。笔者收获良多:多一点倾听,课堂多一份尊重之美;多一点等待,课堂多一份信任之美;多一点探究,课堂多一份思辨之美
  【关键词】倾听;等待;探究
  在“解三角形”这一部分内容中有一道经典老题,大多数学生的答案都是两解,但少部分学生只有一解。于是笔者在课上带领学生对该题解法一探究竟,以求找到不同答案产生的原因,掌握此类问题的解题策略,结果在教学中多次出现了教学意外,笔者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重构课堂动态生成。期间师生经历了“行到水穷处”的窘境,“坐看云起时”的愉悦,让数学课堂美丽转身。为了保持课堂的原汁原味,还是先回到课堂:
  1.课堂实录
  首先在黑板上展示题目:
  学生1的解答过程代表了大多数学生的解题情况,因此得到了多数学生的认可,但少部分同学只有一解的学生,面对以上无懈可击的解答,似乎找不出其中的错因,只有满脸的疑惑。
   师:请大家认真思考,以上两种解法哪个正确呢?理由是什么?话语一出,全班学生都在冥思苦想,此时教室里寂静无声。
  等待片刻,学生3有些激动地站起来,“老师,我有这样的理由:由题意知,A、B、C三个角和a,c边都是唯一确定的,那么b边也应该唯一确定,不可能有两解。”我点点头,用赞许的眼神示意他坐下,他的大胆发言打开了学生的思路。
  她的发言赢得了同学们的认可,大家不由鼓起掌来。
  师:从以上解法中,能否总结两种方法的优劣呢?
  学生5:用余弦定理的话运算量小,但可能会出现两解,必须要检验排除增解,用正弦定理来求边的话答案唯一,但运算量要大一些。教师点头赞许。
  以上教学内容在教师的预设下顺利完成。正准备往下讲课时,学生6又举手发言了:“老师,我这道题也是用余弦定理求解b边,但只有一解。”他的回答又一次激起了学生的求知热情,但教师迟疑了,心想:若还在这个问题上继续探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肯定完不成;若回避学生6的解答,强行推进教学,不仅学生的困惑没有解决,而且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打消了。
  学生6的提问大大出乎了教师的意料。根据教学经验,教师意识到此题有一定探讨价值,于是顺水推舟:问得非常好!那接下来请大家思考,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这个“疑惑”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欲罢不能”的探究氛围中开始深入思考。
  教室里又一次陷入了思考的沉寂中。学生有的在独立思考,有的在小声交流,但一时找不到说明的方法,都一筹莫展。教师一边巡视,一边也在急速思考,如何化解此时的尴尬。“能否从我们前面探讨的三角形解的个数方法入手?”教师友情提醒了一下。
   学生7的讲解清晰直观,同学们信服地点头称赞,教室里又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这节课在“意外的收获”中结束了,静下心来,细细品味,不得不承认,因为意外,它给我们带来了何等的收益啊!这样意外的课堂如此美丽,但老师又怎样才能让其美丽转身呢?
  2.教师收获
  2.1多一点倾听,课堂多一份尊重之美
  叶澜教授曾说“课堂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因素,而不是一切都遵循固定路線而没有激情行程。”针对课堂中游离于教师“标准”之外的想法,倾听则是合作学习的基础,此时,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化身”,而是以一个交流者、倾听者、建议者的身份出现,真正充当这个学习共同体中的“平等中的首席”的角色。
  倾听是组织课堂讨论的保障,那种只在乎自己的发言,而不关注别人见解的做法,只能使课堂局限于表面的热闹。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创设心理安全、心理自由的学习气氛,不搞“一言堂”,尊重学生的主体精神,学会倾听,理解个性,让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在相互之间的倾听、交流、质疑中进行思维的碰撞。在互动对话中,达成知识意义的共同建构和教学过程的优化,在思想与语言的有效交流中,进行情感的对接,在充分被尊重和被接纳的学习氛围中享受生命美,从而促进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发展。
  2.2多一点等待,课堂多一份信任之美
  本节课,学生有这么多的“意外”是笔者始料未及的,特别听到学生发自内心的困惑与不解时,教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陡增;若不帮助学生消除困惑中的“隐情”,通法就会变成“险法”。在疑惑处等待,给学生解惑的机会,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充分相信学生,耐心地等待学生的发现。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学习数学唯一的正确方法是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习的知识发现或创造出来”,消除困惑,旨在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打磨灵活多变的思维。
  另外,在课堂上,学生学习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教师应在错误处等待,给学生修正的过程。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不要急于纠正学生的错误,而是要“等一等”,利用错误资源,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等待学生自己去交流、讨论、反思,不能只按照自己事先想好的思路教学,那样会扼杀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
  2.3多一点探究,课堂多一份思辨之美
  数学课程要讲究逻辑推理,更要讲道理,通过典型例子的分析和学生的探究,体会蕴涵在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罗增儒教授提出“通过有限的典型例题的学习去领悟那种无限道题的教学机智。”这里的领悟解题的教学机智,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对问题本质的理解,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在解题教学中,如果教师仅停留在浅层次的分析上,没有触及问题本质,那么容易造成学生探究问题的肤浅性,解题能力得不到相应的提高与发展,更谈不上创造性地进行求解。
  教师一定要有搞好探究活动的信念和意识,创设有利于学生探究活动的环境,激起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让学生在探究中“放飞思想”,提升核心素养,不断获得理性精神的给养,真正感受数学的思辨之美。
  3.结束语
  古希腊哲学家普罗克洛斯的话:“这,就是数学:它提醒你灵魂有不可见的形态;她赋予自己的发现以生命;她唤醒悟性,澄清思维;她照亮了我们内心的思想;她涤尽我们有生以来的蒙昧与无知……”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不断追求课堂的生命活力,追求教学的诗意境界,追求学科的丰满气质,追求人生的高贵趣味。
  【参考文献】
  [1]陈晓明.对一道直线方程试题的探究[J].中学数学教学,2016(6):2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146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