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健身街舞进入高校公共体育课的可行性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为了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社会化的发展目标,在高校的公共体育课中引入社会热门体育健身项目成为一项可行性与有效性兼备的重要举措。文章首先从基本内涵与主要功效两大层面对健身街舞的概念进行了介绍;接着又从保障性与需求性两个角度入手,就健身街舞进入高校公共体育课的可行性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阐述了如何将健身街舞引入高校公共体育课,也即在高校公共体育课中开设健身街舞课程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高校;公共体育课;健身街舞;可行性;具体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51-0211-02
   一、关于“健身街舞”
  1.基本内涵。所谓健身街舞,究其实质,仍不失为一项有氧健身运动,而具体的运动表现形式则主要包括肢体小关节动作和舞步。健身街舞的特性主要有:第一,舞蹈性,其包含了有效的舞蹈动作编排;第二,音乐性,有HIP-POP风格的音乐伴奏贯穿始终;第三,科学性,遵循一定的运动机理。
  2.起源和发展。街舞运动20世纪70年代开始于美国,在90年代传入我国,在我国各体育领域迅速发展的时尚运动。它是由健美操延伸而来的更具有生命活动的健身项目,是爵士舞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的产物,具有比较强的表演性、参与性和竞争性,街舞表演者大多是即兴表演,动作比较优美且随意,对个人创新发展空间较大。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后期,他们青春、时尚,比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因此在高校开展健身街舞课可以强健学生身体,丰富学生的生活,必将受到大学生们的欢迎。
  3.主要功效。第一,健身街舞有利于参与者体质的提升。健身街舞在锻炼并提高人们身体素质方面发挥着积极效能:第一,有利于锻炼人体关节。这是因为健身街舞的主要运动形式表现为依靠人类肢体关节完成的各种动作,因而经常参与这项运动必然有利于提升人体关节的灵活性与抗冲击性。第二,有利于强化人体的肌肉功能。健身街舞是一项肢体运动,经常参与这项活动必定会促使人体的肌肉功能得到强化。第二,健身街舞有助于调节参与者的心理状态。健身街舞这项运动对人体的积极影响不仅在于身体,而还在于心理。也就是说,积极参与健身街舞运动有利于人的精神心理健康。这是因为动作设计者在设计舞蹈的动作套路时,兼顾了音乐性,实现了音乐与舞蹈动作的完美统一,从而使后者具有较强的律动性。这样一来,音乐节奏的欢快与运动氛围的热烈就会充分调动健身街舞参与者的情绪,使其精神处于一种高度活跃的状态,于无形中遗忘也就是释放了来自工作或者生活的种种压力,心境变得愉悦。由此可见,健身街舞运动具有较强的现实实用性。第三,健身街舞有利于锻炼并提高参与者的律动感和身体协调力。一方面,健身街舞的强律动性特点要求参与者的动作与音乐节奏保持高度一致,只有这样,这项具有舞蹈本质属性的运动的魅力才能获得彰显。另一方面,健身街舞的动作在日趋多样的同时,也鲜有规律性可言,因而呈现复杂性特点。这样一来,参与者无论是想要达到预期的健身效果还是较好的视觉效果,都必须使自身各部位间保持协调,由而实现舞蹈动作的律动感及美感。
  二、在高校公共体育课中引入健身街舞的可行性分析
  1.保障性因素。第一,高校拥有较为完善的体育教学设施作为物质保障,物质资源优势较为明显。在全社会范围来说,高校的体育教学资源占有量的确高于其他社会领域或部门。换言之,高校开设健身街舞教学课程的基本条件,诸如基础设施、教学设备及师资等十分充足。从公共体育教学的角度来说,健身街舞作为一种体育教学形式,其并非以学生专业素质、体育专业技能的培养为教学目标,其核心发展取向在于学生體育学习兴趣的培养与体育参与需求的满足上,因而其对教学基础设施的要求也就相对较低,这也从对立面的角度进一步凸显了高校原本所具有的相关物质资源优势。第二,高校还拥有基数庞大的学生群作为人力保障,人力资源优势也较为突出。一般来说,普通高校开展体育教学的主要手段便是开设公共体育课。那么,作为普通高校主要体育教学形式的公共体育课,自然有庞大的受众、学生基础,换句话说,其面向的并非体育专业的学生,而是数量众多的非体育专业学生。正是受众的广泛性或普遍化决定了公共体育课在专业体育技能方面的弱化走势,而转向了发展具有大众性和时尚性特点的体育健身项目,以迎合庞大受众群体的健身、学习需求。健身街舞运动既符合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客观身体素质条件,又迎合了这一群体追求新、异的心理需求。因而,将健身街舞引入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的举措必将赢得学生群体的广泛支持,获得坚实的学生基础。
  2.需求性因素。高校积极在公共体育课程体系中引入健身街舞这类新型运动项目,既是建设和发展校园体育文化的要求,也是高校体育教学社会化发展目标的要求。分析当前社会背景可以发现,其中糅合了包括和谐校园建设、素质教育以及全民健身等多项理念,它们共同引领了当下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全新发展方向——以保持自身特色为基础,加大与社会体育文化元素间的融合度。因此,为了激活高校的体育文化氛围、切实推进高校体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高校必须在具有时代发展烙印理念的引导下,积极吸收新型的体育项目以充实自身原有的公共体育课程体系。作为时尚型体育健身活动的健身街舞,不仅功效多元化,更为重要的是,其所包含的文化元素也十分丰富,完全符合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发展需求以及高校体育教学社会化的发展需求,对健康高校体育环境的构建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的来说,将健身街舞作为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之一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利于大学生多元运动技能的掌握,以及其整体运动水平的提升;二是有利于健身街舞在高校中的推广。
  三、健身街舞进入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具体路径
  1.依托于成熟的高校健美操教学体系,以实现健身街舞课程的更好融入。实现健身街舞向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有机融入,之所以能够以健美操作为平台和资源支撑,原因概括来说包括两点:一方面,无论从表面的运动构成要素,还是从内在的运动机理来看,二者都有相当程度的相似性,同属于以音乐、舞蹈动作为主要元素的体育健身活动。另一方面,健美操作为课程进入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时间较早,至今已发展得相当成熟,可以为健身街舞提供平台支撑和资源支持。具体来说,健身街舞可以首先附属于健美操,也即首先以健美操教学内容分支的形式加入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借助于健美操的丰富教学资源不断调试和发展自身,直至有足够的实力独立出来。这样一来,积极意义不仅在于可以促进健身街舞向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有机融入,而且从高校体育教学的角度看,这样做也有利于节约教学资源。
  2.以课外健身街舞活动为重要保障,实现健身街舞在高校范围内的全面普及。课外体育活动向来是学生体育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组织形式,尤其近年来随着高校体育教学的不断发展,其对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得以突显:对学生来说,其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有效手段;对体育课堂教学而言,其完全是一个有益的补充形式。因此可以说,要想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中开设并普及健身街舞课程,积极组织、开展课外健身街舞活动,推行公共健身街舞课程教学的“课内外一体化”模式是绕不开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健身街舞课程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的开设效果,而且从长远来看,也极有利于健身街舞课程在高校范围内的蓬勃发展和普及。
  总之,街舞是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也是值得推广的体育项目,创建我国高校的街舞文化,将街舞纳入大学体育教学计划,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推动校园健身文化,也可以活跃校园文化氛围,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宏辉.把健康街舞引入普通高校体育选修课教学的可行性研究[J].教学研究,2011,(40).
  [2]刘海唤.论健身街舞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发展潜力[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12).
  [3]孙金蓉.对高校女生开设健身街舞选修课的可行性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3).
  [4]司淑梅.高校街舞运动项目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8,8(17):124-125.
  [5]杨洋.高校公共体育课开设健身街舞的可行性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2(21):163-164.
  [6]赵静.健身街舞进入北京高校体育课的可行性研究[J].科技信息,2009,(30):721,72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891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