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学徒制“1+1+X”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与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学徒制“1+1+X”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立项山东省课题,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探索校、行、企三方共同参与中职生培养,构建学校—企业双场所、教师—师傅双导师、学生—徒弟双身份的育人体系,做到一生一规划、一生一课程、一生一标准的职业规划,为企业输送大量人才,实现校企双赢,为中职生多元化综合型人才培养探索新的模式。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技能;职业规划;网络学习平台;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9)17-0132-03
  1 前言
  国家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将现代学徒制试点列为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国家教育战略。2015年8月,青岛城市管理职业学校室内设计专业有幸成为青岛市第一批试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学校之一,展开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学徒制“1+1+X”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并立项山东省课题。其中的一个“1”代表学生,另一个“1”代表行业,“X”代表多家企业。现将课题研究过程中得到的提升、思考和困惑进行相关总结。
  2 打破僵局深入调研,开拓育人新思路
  社会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导致职业学校的生源门槛越来越低,学生综合素质低、学习能力差、家长不重视,在职场中呈现出思考能力、创造能力、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欠缺。学生存在教师安排任务才去执行的惰性心理,缺少主动寻找机会的积极心态,给企业和自身均造成困惑和麻烦。
  打好手中牌(学生“1”)  新的产业结构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元化的,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教育工作者应该帮助中职毕业生最大限度地实现与企业无缝对接,打好手中这副牌。
  1)展开深入调研。对学生的基本信息、学期成绩、个人特质、家庭情况、专业认知、就业目标等做了详细调查,并采集信息进行数据比对分析,做到全面了解自己的学生。
  2)找到问题症结。通过对初入学阶段、在校学习阶段、就业实习阶段不同时期的跟踪,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
  ①学习目的不明确。很多学生对于本专业知之甚少,不知道需要学习的内容,不明确将来的就业岗位。
  ②岗位工作无乐趣。学生现有知识面过于狭窄,专业技能达不到企业需求,造成企业不重视中职学生,学生在工作中也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
  ③综合素养不达标。一些学生在工作中缺少持之以恒的态度,有迟到早退等不良的行为习惯,不懂得如何待人接物。
  3)落实职业规划。
  首先,要让学生爱学习。改变学生在初中早已厌倦的学习方式,改变考评机制,学习模块化,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找到自信和学習的动力。
  其次,要让技能可运用。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设计工作室、材料市场、施工现场都是学生的课堂;网络学习平台是学习的延展;市、省、全国技能大赛是学生的竞技场;企业提供的实战项目是专业技能的展现机会。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知识面具有广度和深度,提升了专业技能,让知识学习和企业需求相匹配。
  最后,要让学生毕业能担当。中职学生入校基础参差不齐,兴趣爱好也各不相同。通过一年级的基础学习,对学生会有一个全面分析,有的善于表达,有的长于设计,有的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企业需求的人才有设计师、制图员、销售顾问、材料员、施工监理、全屋定制等,那么,二年级的专业学习将实行走班制,设置不同的课程内容,扬长避短,发挥每一个学生的长处,让他们学习有兴趣,工作有干劲。
  走好衔接桥(行业“1”)  中职学生毕业后的对口就业是职业学校育人的目标,但是在多年与企业接轨的过程中发现诸多问题制约了学生专业发展。
  1)室内装饰行业的企业规模都不大,同一企业不可能提供大量实习就业岗位;
  2)企业的经营方向不同,有的侧重营销,有的侧重设计,有的侧重施工,有的侧重全屋定制;
  3)学校很难调动企业的力量投入实际教学中,同时造成授课内容与企业需求脱节。
  行业协会(青岛市装饰协会)对于企业有管理、监督、协调的功能。行业协会的加入,彻底解决了多年来学校与企业协作的困难,在学校和企业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所以,中等职业学校应大胆借助行业协会发展职业教育。对此,进行如下规划并实施。
  【入学前阶段】通过行业协会,对企业进行统一选拔,协调不同领域的企业发挥各自优势,达到教学场地、师资培训、多元化就业等资源的均衡提供。
  【初入校阶段】调研中发现学生及家长对专业的认知度极低。因此,行业协会高效有序地组织企业走进校园、学生走进企业,让学生对室内装饰行业有了一定认知,让学生的后续学习有目标、有规划。
  【在校学习阶段】行业协会牵头企业共同制定岗位标准和课程标准,赞助技能大赛,设置奖学金,帮助学校选拔和邀请优秀设计师担任专业课教师。
  【学徒制阶段】行业协会为了避免企业只选拔优秀学生,制定统一标准,统一调配,并对企业导师进行评估考核、监督管理,从而使不同能力专长的学徒都有适合自己成长的岗位。
  用好就业网(企业“X”)  青岛城市管理职业学校室内设计专业经过15年的发展,与青岛市多家一线装饰企业有密切联系,形成学生实习就业的一张大网。如何用好这张网?这就要求做到通过最缜密合理地安排,切实解决每一个不同特质学生的精准就业。
  1)用好企业实训场地。企业的材料市场,有小到插座、大到门窗的百科全书式的材料展示,施工流程现场为学生提供了学校所不具备的专业学习场所。
  2)用好企业导师。建立企业导师联盟,制定企业课程,介绍行业动态,讲授前沿设计理念,教授项目方案的实施等课程。   3)用好企业可提供的工作岗位。特别是第四学期初安排短期企业见习,接触营销、助理、材料等基础性的工作,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特长,返回学校后有目标性地选择课程模块,当再次进入实习甚至工作阶段,才能够少走弯路。
  3 建设新的课程体系,让学生毕业即可顶岗
  课程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借助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学徒制“1+1+X”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参与,以本行业对中职生最新的岗位标准为依据,创建新的课程体系。
  明确岗位标准  通过对学生现有状况、毕业生就业情况、企业用工反馈等方面进行多轮研讨,确定出设计类、营销类、施工类这三个大类作为学生就业的发展方向,包括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课程设置均制定出具体详细的内容和标准,为不同特质的学生做好职业规划。
  制定课程模块  专业课的课程标准要做到理论与技能互相融合,满足企业岗位需求,分为基础模块、技能模块、拓展模块、选修模块四个模块。
  1)基础模块包括素描、建筑制图与构造、室内设计原理等课程,主要是加强艺术训练和专业知识的入门学习。
  2)技能模块包括测量绘图、AutoCAD、3Ds Max基础等课程,这部分教学以学校教授为主、企业导师为辅。
  3)拓展模块包括3Ds Max综合、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客户沟通技巧等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置已经对学生的就业方向做了规划引导,进行走班制教学。同时安排企业课程,加大企业导师的授课力度,并将企业项目带入教学。
  4)选修模块包括提高艺术修养的创意美术、增强动手能力的模型制作、帮助业务推广的客户营销、精练设计能力的特殊场景设计等课程。选修模块是本课程的一个突破,解决不同层次、不同兴趣爱好学生对知识的多元化需求,增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明确知识框架、授课学时、达成目标,包括企业导师何时介入、怎样介入,做到课程标准具有规范性和计划性。
  展开育人实施  结合室内设计行业岗位多元化的特点,做到“一生一规划、一生一课程、一生一标准”,形成(学生/学徒/员工/)三位一体、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帮助中职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学生在刚入校时对专业和自我的认知一无所知,通过系统学习,每一个时期都会有很大的变化。因此,将育人实施划分为四个阶段。
  【初入学阶段】由行业协会挑选优秀企业走进学校进行行业介绍,安排学生走进企业参观;同时,学校教师展开专业学科介绍,完成行业认知培养。
  【在校学习阶段】通过专业课程的普及和考评,分析每一个学生的特长,进行专业方向设计类、营销类、施工类的划分,实行走班制和企业短期见习,进行学分考核。此阶段打造专业技能,确定发展方向。
  【学徒制阶段】进行一对一师徒结对,教师全程跟踪学生实习过程,协助企业导师共同关注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入职跟踪调研阶段】针对毕业的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进行毕业跟踪,一方面分析毕业学生对口就业以及流失情况;另一方面将创建人才资源库,毕业的学生可以给在校学生提供包括用工需求、最新软件、最新材料等信息资源,由于相同的学习和工作经历,更容易沟通,做好传帮带。作为学长,毕业的学生在岗位上的出色表现是在校学生最好的榜样力量,可以带动岗位的持续发展。
  学习考核是育人实施检测的重要环节,利用月考、技能大赛、方案汇报、企业见习、毕业作品集等多种形式来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让校、行、企三方共同参加整个教学流程,共同参与教学评价,使教、学、用不脱节。
  創建校、行、企互通平台
  1)网络平台实现不同地域、不同时空的互通。利用好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更好地实现高效课堂和专业建设。
  首先,利用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素材、施工视频、教学微课。校、行、企三方还可以参与教学评价并为学生答疑,让学生学习不再受时间、地域、问题的限制,让不同层次、多元化发展的学生可以在网络畅游。
  其次,网络平台能够让校、行、企三方更好地实现教育教学的融合,避免三方同时开会协商给各方带来的不便。利用网络平台,行业可以发布最新的行业动态、就业指导、设计理念等行业信息;企业可以发布用工需求、实战项目、导师评价等企业信息;学校根据行业和企业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就业指导,使得育人工作不走弯路。
  最后,网络平台密切了教师与导师的沟通,由于信息终端的便捷,做到及时沟通、及时调整、及时解决,保证教学的有序性、技能的扎实性、实习的安全性。
  网络平台建设是课堂的延伸和拓展,使得信息沟通更加便捷与快速,让校、行、企三方联系更加紧密。
  2)利用工作平台实现教学相长。在课题研究中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就是教师如何做到不脱离企业,在教学过程中不再是纸上谈兵,能够实现具体到每一个工作细节的指导。分析以往经验,如通过挂职锻炼、企业参观、网络学习,虽然都可以有一定的提高,但是存在时间短、项目单一、问题解决不精准的问题。基于这些原因,在行业协会的指导下与企业联合创建工作室(璞合设计工作室),在具体实践中发现有不少好处。
  首先,这个平台有室内设计行业协会的参与,对行业规范、岗位标准的政策性实施把关,并为教学提供行业信息,补充教学。
  其次,学校的教学只能提供给学生已经完成的案例,存在案例滞后,学生不能接触到实际工作中从实地量房到与客户沟通、方案设计、监理施工的多角度、多层面的知识学习与问题解决;而企业可以提供真实项目,学生在工作室能够深入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最后,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完整项目。就教师而言,在以往的企业挂职锻炼中,受时间和角色的影响,很难参与完整的项目流程。而在工作室,教师可以用一个真实项目作为教学任务,既是项目的参与者,又是项目的观察者。学生遇到的困难其实就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补充和改进的,教师应根据行业需求不断调整教学内容,更有效地指导学生。工作室这个工作平台成为提高教师专业教学能力的实战场所。
  4 结语
  通过对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学徒制“1+1+X”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对行业、企业、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深入调研,分析问题症结和各方优势所在,制定新的课程体系,采用双导师教学形式,利用校内外实训场地,借助线上+线下多时空的学习模式,确实做到校企双赢、师生共成长。
  回顾青岛城市管理职业学校室内设计专业创建15年来不断积累、不断调整、不断进步的全过程,真真实实感受到教育教学改革是多么重要,目睹了学生在青岛市、山东省、全国技能大赛中脱颖而出,多次夺冠;教学相长促使教师团队参加青岛市、山东省、全国教学比赛同样取得一等奖的好成绩;最重要的是学生供不应求,受到企业一致好评,从而更加坚定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参考文献
  [1]吴建新.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2]明航.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机制与模式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车明朝.学校课程与企业认证互通的深职样板[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4):5-8.
  [4]李岩.现代学徒制青岛实践之思考与探究[M].山东:青岛出版社,20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924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