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文化品格培养视角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语言是一种传播性极强的文化传播载体。初中阶段是学生塑造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时期,语文阅读在这个阶段会对学生的文化品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文化品格培养的视角出发,对阅读教学方式进行了讨论,希望能够帮助教师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在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基础上协助学生成为“文化人”。
  关键词:文化品格;初中语文;语文阅读
  一、 文化品格的内涵
  想要分析文化品格的内涵,不如将其拆分为“文化”和“品格”两个部分。
  学术界如今对于“文化”的定义有三百多种。在中国古代的《易经》中,“文化”是“人文化成”的缩写,可以理解成“把不懂事理的人培养成有教养的人的过程”,即提高对象的人文修养,使其成为“文化人”,这种定义更倾向于“文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现代中国的郑金洲先生曾提出“文化是一定社会群体习得且共有的一切观念和行为”,则是更重视观念和行为;但在东西方更加具有普遍性的定义是其在哲学上的定义: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活动产品。在传统的观念中,人类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以及心理文化三个方面,而我们在语文的学习中则更偏重于其心理文化这一方面,主要指向思维方式、道德情操、风俗习惯等并非肉眼可见的隐性文化。
  二、 初中语文阅读对文化品格培育的重要性
  阅读是一个阅读者提取材料的信息进行统合从而自己联想或者推导出其意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阅读者便通过阅读进行自我塑造。伟大的思想家歌德曾说过:“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从作品的人物形象或者其他要素中获得知识技能、思想情感、文化素养等,而这些东西会不断地塑造我们自身,在长期阅读的熏陶下,我们自然地就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某些知识、审美、文化品格。例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本文讲述了小说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于与生活的斗争,他在多次生与死的考验中磨砺成了一个成熟坚毅的战士,即使病情恶化最终瘫痪在床,但他仍是在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下创作出了《暴风雨所诞生的》。正是这样坚毅的人物形象,给了读者以心灵上的洗礼;史铁生的文章是一篇篇用生命凝结成的散文,失去双腿的作者在饱经沧桑的地坛前拷问自己的心灵,向我们阐释者母爱,阐释着伟大的生命,这对学生们无疑是一场生命教育,教导他们坚定信念、直面挫折、珍爱生命;在这之外,屈原向我们展示了他光辉俊杰的人格、苏轼的词展示了他的豁达、朱自清的文章陶冶了我们的情操、白居易的诗歌则用细腻的文笔教会了我们欣赏艺术……就像高尔基说的: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语文阅读对于文化品格的培养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文化品格的培育是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阅读是文化品格培育的途径之一,两者相辅相成,可以互相促进。
  三、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化品格培养策略
  (一) 丰富精彩的阅读材料来体现多彩的文化品格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育文化品格,需要丰富精彩对学生来说较有吸引力的阅读材料,阅读材料的多元化能让学生感受不同的文化特质。其中,我们针对文化品格不同的方面需要将文章或者书籍进行分类,笔者对文章有以下分类:(1)民族文化类:《社戏》《春酒》《安塞腰鼓》;(2)家国情怀类:《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黄河颂》《最后一课》;(3)山河景色类:《济南的冬天》《登勃朗峰》《壶口瀑布》《一滴水经过丽江》;(4)高尚情操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纪念白求恩》《最后一次演讲》《人应当坚持正义》;(5)生命教育类:《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再塑生命的人》《最苦与最乐》;(6)亲情友情类:《秋天的怀念》《散步》《傅雷家书》《背影》;(7)艺术欣赏类:《爱莲说》《谈读书》《无言之美》……当然,根据教学目标以及文化品格培养目标的不同,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一篇文章一本书籍也可以同时包含多种文化品格。我们在教学之前,应该充分地备课,在课前给学生布置预习或者其他任务,只有我们教师能够对文章充分地多角度的理解,才可以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去引导学生,通过人物形象、思想感情等多个方面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培育文化品格。
  (二) 创新可行的教学方式
  在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完全是由教师来主导课堂,但是却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缺乏学生的参与,这造成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薄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在教学的时候,应该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阅读水平、思考能力以及兴趣爱好等,通过多种多样的方法来尽力获取高效率高参与的课堂。比如说阅读课上,老师在学生阅读文章前,为学生抛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解决问题的目的去阅读文章,在阅读文章的时候保持思考,而不是机械地诵读。但是在这其中还有很多值得注意的点,例如在抛出问题时不应太多太难,如果太多太难的话,占用太多的大脑资源,则会让学生们局限在问题中,反而无法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起到相反的作用。另外,在阅读时为学生计划好侧重点,将文章中的重点部分画出,要进行多次诵读,以加深学生对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或者是辩论赛的形式来进行课堂,将课堂的地点转换到教室外的地方以辅助课文内容,给学生布置一些实践性的作业,进行诗歌朗诵小竞赛,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等……例如在初春的时候,带领学生们到附近的公园欣赏春色,领悟朱自清的《春》;给学生们布置拍摄中秋的月亮和月饼记录当天的事情等来配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学习;让学生在课上讲述爱国英雄的故事;另外,也可以定期举行读书会,为教室布置图书角,执行“流浪图书”计划……不同的教学形式有着相同的目的,就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其参与感,知识共享,在课堂在教室营造起閱读的气氛,这也应该是语文教学该承担起的责任。
  (三) 自主课外阅读与阅读习惯的养成
  最后,真正的阅读其实不在课堂上,而是学生的自主阅读。这就要求教师将正确的阅读方法教授给学生,包括对文章的品鉴理解等等,尊重但引领孩子的阅读兴趣,以达到学生可以在课堂外自主阅读的目的。在阅读的时候,更应该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例如在阅读书籍时做笔记、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摘录读书笔记,或者说用思维导图等方式辅助自己的理解。
  四、 结束语
  从文化品格养成的角度,我们在当前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存在某些问题。现在在中小学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存在超龄阅读的现象,例如让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开始学习并背诵古文,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在我们的教学中适龄阅读是非常重要的,揠苗助长会使学生丧失兴趣,根据学生的水平制定适宜的阅读材料是最好的选择。希望日后语文阅读教学能够摆脱唯知识论、唯目的论的现象,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才能够更好地承担起文化品格培养的重要使命。
  参考文献:
  [1]李昊.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促进文化品格的形成[J].语文教学之友,2015(2):18.
  [2]李作芳.浅谈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14):62-63.
  [3]徐光华.紧紧抓住教学关键着力培育核心素养——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初步探索与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5):43-47.
  [4]刘龙旗.论中学阅读教学的文化熏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作者简介:
  张军,江苏省南京市,江苏省南京市沿江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134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