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物型课程理念构建“山水田园”劳动课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五育并举的大背景下,劳动教育应发挥其本体价值和工具价值,而劳动载体建设应作为实践研究的重点。南通市通州区南山湖小学在物型课程理念观照下,以“山水田园”劳动课程的建设为着力点,设计劳动课程物型载体,确立劳动课程的目标和体系,融创劳动教育新样态,形成了较为显著的劳动教育特色。
   【关键词】劳动教育;物型建设;劳动载体;“山水田园”劳动课程
   【中图分类号】G40-0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01-0062-04
   【作者简介】王树峰,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江苏南通,226300)副校长,一级教师,南通市语文学科带头人。
   當下,劳动教育虚化、弱化现象比较普遍:宏观层面缺乏明确的课程标准、一体化的目标体系、深度的育人价值挖掘;中观层面缺乏课程实施的内容设计、周全的保障体系、有效的评价机制;微观层面缺乏劳动教育载体的设计与建设。此外,校园物型中劳动教育元素的缺位,也是掣肘学校劳动教育开展的重要原因。
   201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新的劳动教育的实施图景已经铺展,在等待制度保障、一体化课程设计等政策的同时,学校更应以劳动教育载体的构建为突破口,以教育者的“实干”来实现劳动教育在“五育”中的“破冰”。南通市通州区南山湖小学在物型课程理念观照下,以“山水田园”劳动课程的建设为着力点,致力于劳动教育的载体建设,形成了较为显著的劳动教育特色。
   一、基于物型课程理念的劳动教育载体设计
   教育是基于物质、超越物质的人的精神与灵魂的再造,这是物型课程的主张。要克服劳动教育的空泛性,载体建设是前提之一,这是劳动的具身性、对象性、实践性所决定的,这也是劳动教育实施的“牛鼻子”。因此,劳动教育必须有一定的劳动载体——即适合学生劳动的场所及承载劳动课程的物型。
   劳动载体须形意兼备。南山湖小学伴湖而建,是一所融在自然山水中的学校。规划伊始,学校即以“化万物以育人”的理念进行设计。我们以原生态山水气象为基点,建设了“山水田园”的地表文化,取山造境,取水喻志,校园呈现出一派“山水风光,田园诗情”的意境:挖土成湖,堆石成山,喷泉游鱼,绿植丰富。前瞻性理念指导下的校园规划,让南山湖小学的校园呈现出一派山水风光、田园诗情,这为劳动教育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山水田园”劳动课程的目标和体系
   劳动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育人价值。在“山水田园”劳动课程的目标体系中,弘扬劳动精神是核心。在对劳动精神进行寻根溯源时,就不得不提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田园精神”,不得不提到山水画和田园诗营造的审美意境。基于传承和创新,我们将“山水田园”作为劳动精神的物化载体,承载着物型与意义趋同的目标价值。
   1.内容遴选,具化课程目标。
   劳动教育的课程目标有公认的三维向度:一是塑造劳动观念;二是掌握劳动知识和技能;三是养成劳动习惯与品质。以“山水田园”为载体,南山湖小学劳动课程的目标得以具体化。
   “山水田园”塑造劳动观念。我国的天人合一思想源远流长,而在此基础上衍生的“山水田园诗”则自成一派。“山水田园诗”歌咏自然和田园生活,彰显出“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观念和态度。这为实现“塑造劳动观念”的课程目标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山水田园”承载知行合一的主张。田园中须有实实在在的劳作,而大量种植的作物则是“掌握劳动知识和技能”的丰富载体。学生通过App“形色”可以方便地获取关于农作物的知识。各班制作二维码宣传自己的劳动,“扫一扫”即可精准了解相关劳作资料。田园劳作彰显了“知行合一”的课程目标,而土地之上的收获则是检验“知行”的标准。
   “山水田园”涵育劳动心性。“山水田园”物型嵌于整个校园之中,教学楼之间有“山水”,教学楼上下有“田园”,劳动场所随处可见,这能很好地克服校外劳动基地游离于学生学习生活之外的不足。因此,培养劳动习惯,涵育劳动心性,养成劳动品质将成为可能。
   2.立体构思,形成载体集聚。
   针对上述课程目标,根据校园建筑的构造,我们立体构思,克服散点化布局的弊端,勾连了物型课程的资源板块,形成了“三园一坪”的劳动课程物型载体。
   山湖园。该园是模仿通州区南山湖而建的。园里的池水取自南山湖,经过自然净化后注入池中,池水流经学校的五个大楼。基于此物型,我们充分挖掘劳动课程的资源,如池边除了种植睡莲、蒲草、马尾草等,还种植了大量芦苇,这可供学生端午节包粽子之用。池中放养的锦鲤、鲫鱼、螺蛳等,可建构养殖课程。
   东篱园。南山湖小学有一块近300平方米的田地,这可以供师生进行蔬果种植。我们根据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将这块田地命名为东篱园。东篱园分田到班,责任到组,作物种类丰富,师生采用轮作的方式进行种植。
   百果园。学校原有一块带有坡度的绿化带,所种植物也极普通。在校园落成之后,我们以课程的视角对其进行改造。在植树节那天,学生自发捐献果木并进行栽种。园内种有桃树、李树、杏树、橘树、梨树、香橼树、樱桃树、石榴树、枣树等。学生可在百果园内剪枝、除虫、采摘果实。百果园充分发挥了劳动教育载体的作用。
   百花坪。其原为学生餐厅东侧一开阔草坪,平整却单调,后改种花卉,并将其命名为百花坪。除了种植花卉,我们还种植了苏丹草、黑麦草等,以供山湖园中的鱼儿食用。有了花与草,我们还在里面饲养了兔、鸡等小动物,这可为饲养课程的实施提供条件。
   “三园一坪”紧密布局在教学楼、综合楼、食堂、操场等建筑旁边,是学校地表文化的重要构成,同时营造了劳动生产和生活的大情境。    3.多维融合,丰富物型功能。
   不是所有的劳动都有教育的价值,也不是所有有价值的劳动都能实现价值的最大化,融合创新是劳动课程焕发教育价值的重要策略。
   树德——与德育融合。中國人的集体精神可概括为“家国情怀”,中国人仁心柔情的表现之一是对故乡的眷恋,而能寄托对家的愁思和对国的眷恋的重要意象就是田园。因此,建设田园能够培养学生“以校为家”的集体主义精神,种植劳作能够植入梦想的种子,进而促进学生道德精神萌芽。土地的无私产出是一种大度馈赠,会涵养学生的大胸襟,拓展学生的大格局,会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感恩。
   增智——与智育融合。一花一草、一树一木都是知识,诗词吟诵、作文速写、数学统计、科学观察等学习活动,可在山水大情境中有效展开。赏一赏田间的风情,看一看作物的生产,聊一聊劳作的收获,吟一吟田园的诗歌,在田园物型中获得真切的体悟和收获,劳动教育便自然生长和发生。
   强体——与体育融合。每日饭后,在园中散步已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运动。而一次酣畅淋漓的田间劳作,更是学生锻炼身体的好机会。此外,体育教师还将学生带到草地上上体育课,在草地上学滚翻,这样的运动项目深受学生喜爱。
   育美——与美育融合。田园风光无限,春天的东篱园、百花坪姹紫嫣红。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色彩写生,编排春天的舞蹈。因为有了物型的依托,学生的审美情趣得以激发,审美意象变得丰富,审美视野变得深邃。
   在五育并重的视域下,劳动教育对于其他四育的工具性作用更显重要。可以说,在五育之中,兼具目的、手段、路径功能的,非劳动教育莫属。创新融合是实施劳动教育的关键,山水田园的丰富生动可为融合提供多种途径。
   三、“山水田园”融创劳动教育新样态
   “山水田园”劳动课程既继承文化传统,又更多地呈现出接轨时代的劳动教育新样态,如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职业体验劳动、设计制作等。在“山水田园”校园物型中,科学规划,合理安排这些劳动项目是实施好课程的重点。
   丰富的田园劳作类型,为打造劳动教育的新样态提供了多种可能。我们组织学生参加农业生产,含种植农作物、养殖水产品、饲养小动物等;我们组织学生参加生活劳作,相时采摘,学习烹饪,组织聚会,邀友分享;我们组织学生参加服务性劳动,销售自己的农产品、公益募捐、义卖等;我们组织学生进行职业劳动体验,学校邀请农艺师、插花师、厨师家长为学生授课,从而让学生了解不同行业、不同劳动的特点。
   在“山水田园”的大情境中,综合性主题学习是学生学习的新样态。丰收节、金花节、锦鲤节……每一个节日都能唤起学生格物致知的兴趣。哪些农作物可以喂鱼?哪些花适合送给长辈?怎么样计算一亩地的产量?哪种农作物经济效益最高?怎样治理鱼塘里的蓝藻?学生乐此不疲地研究着,并体会到劳动出真知,格物有乐趣的道理。
   四、“山水田园”物型价值的彰显
   基于物型课程的劳动载体应当注入“立德树人”的教育基因,应当有价值追求。劳动教育的根本价值在于立德树人,所以劳动教育的载体建设也应彰显育人禀赋、树人情怀、立人策略。
   1.全域彰显劳动的全过程。
   劳动教育不能空泛,要有一定的劳动对象、劳动方式、劳动过程、劳动关系、劳动成果。要在课程中凝结这些要素,就要集聚校园物型,打造有格调的劳动场所,形成大的劳动情境。只有全过程的劳动教育(种、采、摘、食、用、养、护……),才能培养学生的劳动意志和信念,进而起到劳动育人的效果。
   2.全心培育积极的劳动情感。
   具象的劳动载体呈现出了劳动场所的“田园诗情”,呈现出了劳动收获的“金色的田野”,呈现出了价值无上的“劳动真光荣”的价值追求,这些是学科课程或者手工课程所无法做到的。
   当劳动有了获得感,快乐的情感才能内化于心。在端午节,学生用湖边栽种的芦苇叶包粽子;六一节,他们用蚕豆制作玩偶,吹蚕豆叶哨子;读书节,他们给东篱园写童话,编绘本……闻着田野泥土的芬芳,品味果实成熟的喜悦,用全部感官去认知和学习,用身体丈量物理和心灵的世界,感受着劳动的意义,劳动情感便自然酝酿。全身心参与的劳动实践,让学生体验劳动是辛苦的、困难的,更是快乐的、幸福的、伟大的,进而产生认同、赞美的情愫。而劳动情感的生发是劳动习惯养成的重要前提。
   3.全力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劳动有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两种,在小学阶段的劳动教育中,立足大地流淌汗水的劳动有着特别的意义。当大地将鲜美的果实馈赠给勤劳的儿童时,他们一定会对感恩这个词有更深的理解。传统手工劳动课程更多的是丰富学生个体的知识与学习体验,这种单向度的交流又如何能够让学生真正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果实呢?“山水田园”劳动课程探讨的终极话题是过怎样的人生,看重的是劳动之于人生、社会、世界的意义。将劳动所得惠及他人,劳动的意义才能烛照人生。赚了钱怎么用?通过义卖农产品,学生将“人生的第一桶金”用于敬老院的老人们。暑假学校的动物无人照料怎么办?各班掀起了讨论热潮,最后写倡议书给学校,要求暑期轮流返回学校给锦鲤投食。学生还纷纷申请领养学校的兔子,和动物朋友一起过暑假。毕业班的学生要离开母校,怎样向师长恰如其分地表达心意?学生采摘了百草园里的鲜花,学习插花技艺,用一捧捧精心搭配的花束表达感恩师长之情。花香意浓,情远缘真,毕业礼显得格外有意义。
   要在实践中落实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劳动教育的物型建设应作为重点,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田园式劳动教育载体,能彰显劳动教育的中国特色,并让传统文化中的“山水田园”之美为学生的成长奠基。
   【参考文献】
   [1]顾建军,毕文健.刍议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的一体化设计[J].人民教育,2019(10):11-17.
   [2]马斌.物型课程:化万物以育人[J].人民教育,2019(9):54-59.
   [4]李庆明.关于课程改革的对话之五:走进田园教育[J].江苏教育,2002(16):4-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183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