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  > 中国论文网 > 
  • 教育论文  > 
  • 对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教材《语言文字应用》(选修)教学的一点认识

对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教材《语言文字应用》(选修)教学的一点认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普通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在课堂教学中,这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是相互交织,融为一体的,本册教材《语言文字应用》(选修)主要是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形成,思维品质与审美品质的发展,文化的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其程度是语文素养的重要表征之一,本册教材对学生掌握祖国文字尤为重要。
  [关键词]语文教材;核心素养;语言文字应用;教学指导
   汉语言可谓博大精深、魅力无穷,值得每一个中华儿女继承和发扬。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更有义务和责任让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正确地使用汉语。笔者从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编写体例和编写意图、本册书知识结构和知识与能力的逻辑关系、教材整合、教学建议、评价与检测六个部分来阐述本册教材,通过对教材的整体把握,对今后的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课标要求
  本册教材是高中阶段的选修内容,新课标对选修内容的要求是在初中及高中必修课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掌握语言文字的基本规律和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好习惯,为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求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重视培养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本册教材注意培养学生在生活和跨学科学习中学语文、用语文,表达要简明连贯,说话得体准确,写文章要规范,要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正确使用汉语,这些语文能力的培养也正是新课标对选修内容所做要求的具体细化。
  二、教材编写意图、编写体例
  本册教材在编写上,一是对中学语言文字知识进行梳理和整合,贯彻新课标的要求,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汉语,从而唤起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同时,为他们形成良好的语感助力。二是本书以有效、有用为原则,选取最重要的语言文字知识为教材内容,意在进一步提高中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兼顾高中生升学考试的实际需要。三是本书尝试把过去的告诉式讲稿变为参与式活动,这正是本书与以往教材最大的不同之处,它与新课标所倡导的重视学生发现探究能力,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等要求紧密相承。
  在本书体例上,它的基本构成单元是课,课内设节,除第一课设三节外,其他每课四节,结构比较匀称。每节中又是由引子、课堂活动、工具箱、小试身手四个板块构成,而这四个板块的设置正体现了本书的独特和新颖之处。
  三、教材中体现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全书一共六课,分别是走进汉语的世界、千言万语总关音、神奇的汉字、词语万花筒、言之有理及语言的艺术,其内容实质即概述、语音、文字、词汇、语法、表达艺术等汉语知识的核心内容。其中第一课是后面五课的基础,后面五课既各成单元又存在内在的联系,即后一课知识的学习总是建立在前一课或是前几课知识的基础之上的, 前后内容勾连、互为补充。本册书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对中国汉字的使用情况把握得更好,对中国汉字的审美特征进行自我鉴赏和审美。教学难点是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这也正体现了本教材的三维目标。
  以神奇的汉字一课为例,对各节间的关系作具体的分析。神奇的汉字一课共设四节,分别涉及汉字的起源、汉字的简化与规范、汉字的结构及消灭错别字等内容。其中第一节、第二节侧重于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及造字方法等知识,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第三节侧重于让学生掌握并能分析汉字的结构,为实际应用打好基础;第四节则是应用层面,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学习和生活中的错别字问题,是教学中的落脚点。本课内容的设置,从现象到本质,从知识到方法,由浅及深地落实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本课各节间内容相连,能力上由了解汉字的知识、掌握汉字的结构到实际应用解决错别字问题,能力层级是循序渐进、依次递进的,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本课知识,其他各课节间的关系与此相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四、教材整合
  语言文字应用是学习汉语言的基础,只有理解、会正确使用语言文字才能更好地学习《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外人物传记》《中国现当代小说》等教材内容,才会更好地欣赏文章。本册教材共六节课,每一课有三个板块,课堂活动部分是重点。教材涉及到的内容较多,而学习时间有限,只有对教材恰当取舍,才能更好地突出重难点内容。
  五、教学建议
  考试大纲在语言文字应用方面要求学生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规范书写汉字。字音、汉字两项内容正是《语言文字应用》一书第二、第三课的主要内容。在考试大纲中表达应用这一能力层级提到的正确使用词语、辨析并修改语病、掌握修辞手法等要求,正是本册教材第四、五、六课涉及到的主要内容。由此可见,《语言文字应用》一书不仅贯彻了新课标的精神,也与考试大纲紧紧相扣,体现了有效有用的原则。从第二课到第六课,能力层级从 A到 E,从低到高,其整体编排呈现出螺旋上升的形式,这种螺旋上升的编排形式有利于学生尽早把握本学科的学科特点,尽快地掌握本书涉及的知识。
  根据笔者对本册教材培养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理解,对教学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以点带面,举一反三。第一个层面,可以将教材中列举的语言文字现象看做一个点,把日常的语言交际环境看做一个面,在教学中将教材中列举的语言文字现象,拓展到更广泛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当中,引发学生思考,从而使本书的价值得到更充分的体现。第二个层面,可以将教材中举出的语言文字现象及方法看成一个较小的点,教师可以它为中心辐射开去,补充与之相关的其他知识和方法,从而帮助学生构建一个知识网络,用以拓展学生视野,提供更广阔的探究园地。
  二是和高考相链接,学以致用,突破重点。教材中涉及到的语音、字形、词汇、语法和修辞等教学重点都与高考试题紧密相连,学习时与高考相联系,通过专题训练和高考模拟题来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可使学生明確学习动机。特别是每一年的黑龙江省高考题第二卷的三道选择题和两道语言表达题中的辨析病句、成语运用、语言表达等都是以语言文字运用为考点,分值占比例较多。
  三是巧设练习,构建高效课堂,突破难点。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语文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期学习和积累,语文教学似润物细无声。教学中应关注学生和教师两个层面,在学生层面,力求做到课前能做好较充分的准备,对将学内容有一定了解,对所学内容有浓厚兴趣和较强的学习欲望,在课堂上可以自主活动、合作探究。要使学生做到这些,离不开教师的作用。需要教师针对教学难点巧妙布置好课前预习,如我们在教习汉字的结构一节前,可以布置这样的预习任务:让学生分析自己名字中的几个汉字的造字类型及汉字构造。这个问题由于与学生息息相关,激起了他们的兴趣,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必须熟悉前面学过的造字方法等知识,达到复习旧知的目的,而要解决汉字的构造问题,他们还必须关注下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这样便可节省课上的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更好地突破教学难点。
  四是利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获得兴趣和动机,教师还要利用多媒体教学,如给学生播放课件、视频等,在生本课堂上优秀小组评比等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此外,要利用好教材中的引子课堂活动等内容,善于勾连高考。
  六、评价与检测
  对本册教材学生所达到的语文能力,主要从书面和日常两个方面来进行评价与检测。书面部分主要通过平时训练题、高考模拟题、周记、作文等,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做出分析和判断。日常应用部分主要体现在生本课堂上,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中质疑、答疑、交流展示时的语言表达是否流畅、准确等,同时也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运用等,如询问老人年龄应问您高寿了,而不能问您几岁了。
  以上是笔者对本册教材的浅显分析,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对教材的分析和研读还将继续和深入,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水平,才能借助好教材这一途径完成教师应尽的义务和使命。相信只要用心经营,合理地使用教材,汉语知识之树定会日益茂盛。
  参考文献:
  [1]郭家海.构建基于“不教”理念的学生语言建构运用模型[J]. 语文知识,2017,(06).
  [2]何铮.聚焦语文核心素养的语言建构与应用素养提升[J].语文教学通讯·B刊,2018,(05).
  
   (责任编辑 史玉英)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231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