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减负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增质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在素质教育改革的浪潮下,小学生对减负的呼声不断增强。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并合理地降低小学生的学习负担,教师需要深入地改革教学策略,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有效降低小学生的课业负担。本文就减负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增质的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 减负背景;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教学策略;学习压力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内容时,常常迫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陷入题海泥潭当中,间接地影响到小学生后续的数学课程学习质量。为了增质减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诉求和教学的要求,合理地调控教学策略与模式,以实现两者的教育均衡。
  一、 素质教育改革与减负教育思想的均衡性分析
  (一)素质教育改革的迫切性
  我国过去的应试教育理念,主要以学生的理论应试成绩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得学生的综合素养出现了很大的短板。在小学数学教育时,与学生有直接关系的个体都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标定。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小学生为了证明自己的学习能力,则不断地刷新自己的应试最好成绩,让家长与教师欣喜若狂。但是时间证明小学生在刷新纪录的过程中迷失了自己,偏离了文化素质学习的轨道,使得小学生的综合素养没有得到全面的提升。
  从小学数学的应试教育可以发现,素质教育改革工作的迫切性。新时期背景下,现代文明已经催生出了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并重新定义了教育的目标,即以学生的素质教育为终极教育目标。
  为了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需要对教学模式、教学理念、教学课程、教学体系、教学原则等进行全面深化的改革创新。其中数学学科的教育改革就属于素质教育改革工作的一部分,为了提高数学课程的综合教学效果,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科学精神与核心素养,数学教师需要基于现代教育理念与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深入地剖析数学学科教育的问题,实现高质量的数学教学改革创新。
  (二)减负教育思想落实的重要性
  在新课改的教育环境下,铺天盖地的学习任务落到了学生身上,原本学生只需要提高自己的应试成绩,即可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学生需要解决铺天盖地的学习问题,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进而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
  通过将教育改革前后的小学生数学学习目标进行对比,可以发现教育改革前学生的学习目标单一,教育改革后学生的学习目标呈现多元化,学生需要在相同的学习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学习目标。由此人们则可以发现小学生的书包越来越鼓,一些小学生为了减轻肩上的书包压力,利用手拉箱代替了书包。
  教育是一个双向交流沟通的活动,因此教师也需要倾听学生的诉求,通过对学生的诉求进行归纳发现,学生最大的诉求就是减轻自己的学习压力,还给小学生一个快乐的童年。由此可见,减负教育思想的落实同样非常重要,很多的家长与教师不以为然,认为教育就需要从小学抓起,必须让学生充分地利用时间,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可是实际的教育现状是,我国小学生佩戴眼镜的人数比例不断地攀升,而近视问题目前的医疗技术无法进行彻底治疗,因此眼镜将伴随学生一生。
  学习是小学生成长的一部分,当学习影响到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时,小学生有权利说不,因此在素质教育改革推进的过程中,减负教育思想必须落实到位。由教师开展具体的教学减负工作与素质教育改革工作,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质量,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三)增质减负的可行性
  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时,提高教学质量与减轻课业负担并不相互矛盾,并且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当数学教学效果与质量整体提升后,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得到了很好的提高,此时学生的数学学习压力自然就会减轻,因此增质减负的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数学教学方案的可行性与教师有直接的关系,教师需要对素质教育改革与减负思想进行深入的理解认知,同时找出两者的均衡突破点,即教学方案设计的突破口。以此为教学起点进行数学教学方案的设计优化,合理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减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压力,为学生建构一个高效、安全、快乐的学习成长环境。
  二、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增质减负的策略研究
  (一)简化教学环节突出学生拓展思考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都是简单的基础内容,小学生本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掌握,进而充分地利用剩余的课堂时间进行拓展思考,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效果。但是实际的教学情况并非如此,教师为了强化学生对基础数学知识的记忆效果,不断地重复简单的基础教学内容。教师设计的该种教学方案使得教学环节更加的累赘,但是具有一定的教学效果,就是学生很好地记忆掌握了该节课的数学内容,但是没有很好地启蒙小学生的思维智力,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并且在重复简单基础知识时,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主观的学习压力,降低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则可以合理地简化教学环节,高效率地完成教学内容,让学生记忆掌握对应内容。其余课堂时间则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思考,将学习的数学内容放入实际生活当中,让学生从中思考并重新解读学习相关内容,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记忆的效果,同时很好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例如,在北师大教材版本引导学生学习“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时,教师通过分析教学内容发现,该课程的教学核心是让小学生理解小數的数学基本概念,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为此教师则可以合理地简化教学环节,以清晰准确的教学引导,让学生快速地理解认知小数。在剩余的课堂时间,教师则可以采取聊天的方式为学生进行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一些实际的生活问题。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教师可以合理地把握拓展内容的难度与相关性,以确保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小数的实际意义。在轻松、平等、自由的沟通交互环境下,学生的数学学习压力得到了很好的缓解,同时学生的学习质量也得到了一定提升,学生可以将课堂学习的数学内容学以致用,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数学素养价值。   (二)实践操作的教学引导
  为什么小学生会有减轻学习压力的诉求呢?通过分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可知,学生长期处于单一的理论逻辑思考状态下,学生的问题意识、动手能力、合作潜力、质疑思维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学生只是根据教师的指导不断地向大脑输入相关的理论知识,小学生长期进行单一的思考学习,必然会让学生感到学习压力增加。
  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课堂的数学教学质量,教师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思维发挥空间,让小学生的各项潜力得到很好的利用,这样小学生的综合优势得到了全部发挥,这样学生则不会感到学习压力大,反而会感到学习非常轻松,促进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例如,在北师大五年级“轴对称和平移”的数学内容教学时,部分教师则直接进行理论教学引导,忽视了该节课程的教学大纲设计理念。在引导学生学习该课程时,最佳的教学步骤是让学生进行动手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根据实践结果推导出相关的数学概念。
  在减负的教育思想影响下,教师需要为学生建构一个和谐、欢乐、有趣的高效课堂。为此在教学引导该节课程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并给每一位学生发放彩色卡片,让学生通过动手裁减对应的图形,并通过折叠判断图形的特征。同时依据自己手中的图形特征与小组其他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并提出自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交流,即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和辩论潜力,同时增加了学生对相关数学内容的理解程度。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概念的基础定义。
  在实践操作的帮助下,学生的主观学习压力减轻了很多,同时很好地锻炼了小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且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分享自己的数学理解,获得了其他学生的认可,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获得感,也舒缓了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了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时,不仅需要开启学生的大脑思维,同时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潜力、心理状态都需要得到很好的教学引导培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系列题型的量化求解教学引导
  题海教学策略的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且教学效果非常明显,但是题海教学策略的增质减负可行性不能达到教育改革要求。因为题海教学策略花费了学生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才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压力非常大,短期内不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但是数学学科的学习是一个长期过程,随着学生学习压力的不断增加,最终会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造成不利的影响。
  为了很好地消除该影响,抽离出题海教学的核心精髓,摒弃题海教学带给学生的学习压力。教师则可以开展系列题型的量化求解教学引导,在题海教学时是对一个系列的题型进行重复的求解练习,直到学生完全掌握相关系列题型的求解思路。
  在改进后的教学策略下,教师则需要归纳系列题型,并对学生求解的题型数量进行量化控制,避免学生陷入题海的无限循环当中。这里的量化求解教学引导,主要是指根据学生答题的正确率进行练习题型的量化控制。当学生的答题正确率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后,则可以将学生的练习题型量化控制在最低,若是学生的正确率与预期的教学目标有一定的差距,则可以让学生主动地控制题型的练习量化值,确保学生在最少的练习下,达到最高的解题效果。这样不仅让学生从题海练习中解放处理,并且题型的练习数量大大减少,很好地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可以开展系列题型的量化求解教学策略、实践操作指导教学、教学环节简化等方式,合理地为学生减负,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费书群.乘上“减负高效”之舟徜徉“趣味生成”课堂:浅析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做到减负高质[J].小学教学研究,2018(23):47-48.
  [2]曹培英.課程改革进程中若干地方性实践的回顾与分析:上海市基于“五四学制”的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精简样例[J].课程·教材·教法,2018,38(12):42-46+20.
  [3]李欣莲,范涌峰.教材内外“双重难度”探究:基于重庆市部分小学数学教材难度的实证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8(12):44-4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340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