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材料作文“观点确立”的问题与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纵观近五年的上海市语文高考作文,从题型上来看,都属于材料作文,而且材料本身都具有一定的观点性、思辨性和思想性的特征。材料作文,顾名思义就是在给材料的基础上,既没有现成的题目,也没有规定的话题,但是写什么必须自己从材料中去发现、提取、演绎等。与命题作文相比,其审题和立意的难度有所加大,但有助于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
  笔者通过比较研究后发现,对于思辨性材料作文,其一般都会呈现出“材料+提示语+写作要求”的基本结构与形态,且在写作提示或要求中往往都有明确的指令性表述,如2019年上海高考作文题中“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2018年上海高考作文题中“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2017年上海高考作文题中“谈谈你的思考”等等,这些“写作要求”的具体表述,似乎都在强调写作者要有自己独特的认识、思考和感悟,都在引导写作者要着力写出自己对于所给材料的认识、判断与思考,都在以同样的方式告诉写作者材料作文是姓“材”的,不是姓“命”的,因而你的认识、感悟、思考、判断和观点都要与材料有关,并从材料中“引”出来,使之符合高考评价对思辨性材料作文观点的提出和确立的写作层级和等第要求,力争做到观点明确且具有针对性,突出且具有表现力,独特且具有思想性。
  一、微写作的提出与要求
  本次思辨性材料微写作的作文题是:匈牙利小说家莫利兹说:穷人在想哭的时候也是常常笑的。请从以上这则材料中,选取一个角度,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与一般作文题有所不同的是,每一次的微写作都新增了“写作要求”这一内容,即根据“引用材料——选取角度——分析材料——提出观点”的写作思路和具体要求,自拟题目,写一段或两段(约150字)文字。
  本文将根据学生的写作实际,结合学生的典型习作,简要分析学生在材料作文“观点的确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通过学习常见的写作思路,帮助和引导学生搭建基本的写作支架,总结并提炼出相应的写作方法和经验,为思辨性材料作文更好地提出并确立文章的观点,提供写作的实践借鉴与价值思考。
  二、材料作文“观点的确立”常见的问题
  1.对材料的引用和分析不到位导致观点缺少针对性
  一般来说,材料作文是姓“材”的,考生在写作时需要用足用好所给的材料,具体表现在:一是引用材料时要相对完整,不能随意地改编材料,或对材料进行组装和肢解,要尊重材料的原生价值,保持材料的完整性和思想性。二是分析材料要有角度,有针对性展开分析,不能为引材而“引材”,更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或以偏概全,要增强分析材料的针对性和客观性。如习作《苦笑之中看人生》一文:
  穷人面对生活的艰辛,以笑来解嘲释怀,并且有面对现实的勇气,用笑来掩饰生活的困窘。这句话解释了穷人复杂的内心活动,字里行间饱含悲愤和感慨,对于自己的命运,穷人只能以笑来自嘲,这种笑比哭更令人辛酸,是对命运的抗争,是对黑暗社会的控诉,更是对统治阶级的愤怒和谴责。(崔澄莹)
  以上这段文字,主要问题首先是没有引用材料,既没有局部引用,也没有对材料進行整体引用或概括,而是对所给材料进行了简要的解读和阐述,写作中明显存在主观主义的错误。其次,从上文中“这句话”所指的内容来看,并不直接等同于作文所给的材料内容——即匈牙利小说家莫利兹说:“穷人在想哭的时候也是常常笑的。”这种对材料的随意、转换,甚至是简化或同化的处理方式,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文章的分析说理缺乏针对性,观点比较片面。这一材料作文写作的“硬伤”,一定程度上会削弱观点的针对性和说服力。
  2.把材料等同于自己的观点或结论导致逻辑思维混乱
  思辨性材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往往本身就隐含着一定的思想或观点,直接或间接地流露出命题者的思想和情感倾向,对此,写作者要加以重视和辨析,不能简单地混为一谈或等同视之,更不能直接照搬,拿来就用,否则,就会出现人云亦云,或不知所云,容易造成分析材料或问题缺乏自我意识、读者意识和中心意识,导致文章看似有观点实则只是机械地照搬,或观点简单重复和叠加,从而出现“正确的废话”满天飞。如习作《苦与乐相伴而行》一文:
  生活中穷人往往会因为各种事情而感到心中苦闷,但也常常有笑口常开的时候。无论是“哭”还是“笑”,这都是相对的,是相伴而行的。穷人或许会因为自己的悲惨命运而怨恨这个世界对他的不公,或许是因为其他不如意之事而难过。但穷人也常常会因为一点点小成就或其他小事而喜笑颜开。所以匈牙利小说家莫利兹说:穷人在想哭的时候也是常常笑的。这句话中“哭”与“笑”,其实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而不能将它们完全分开,因为“哭”与“笑”是相互的,也是相伴而行的。(张婧)
  以上这段文字,从辩证统一的角度完成了审题和立意的过程,对材料的全面理解和思辨性分析比较到位,“苦与乐相伴而行”的思考也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思辨性,但是文中暴露出来的主要问题是作者通过运用“所以”一词,引出了自己的思考,并直接把材料作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这一“贴标签”的方式造成了文章前后内容思维混乱,牵强附会,甚至是掩盖了自己的分析与思考,给文章的思辨分析和说理蒙上了一层阴影。
  3.简单引用材料后直接提出观点导致材料与观点割裂
  材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与自己的观点,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需要写作者充分关注和自主建构的。材料是观点的依托和依据,也是作文立意和行文运思的出发点、落脚点和归宿点,写作者必须要建立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呈现出一定的逻辑关系,不能出现材料与观点“两张皮”的现象,更不能彼此割裂。如习作《哭笑不得休矣》一文:
  匈牙利小说家莫利兹说过:穷人在想哭的时候也是常常笑的。我认为,穷人的哭与笑是相对的。穷人分为两类:一种是因为家庭原因或自身疾病,先天条件所造成的缺陷,而导致没有能力去致富,因为本身致富就是比常人还需更努力;另一种是后天的,无论家境如何,因为自己的懒惰造成了自己的贫穷,这种穷人也是被自己瞧不起的。因此,穷人们想哭的时候也会先笑,自嘲自己的无能,在想笑时也会先哭出来,因为笑实在来之不易。所以,哭与笑对穷人来说异常宝贵,是相互反映的。(龚思宇)   以上这段文字,最大的亮点是中间部分对穷人之所以“穷”的原因分类进行独到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明确了穷人的“笑”是一种自嘲的笑。然而,对文章的首尾两处文字稍加关注,不难发现,前者呈现出材料和观点“两张皮”的现象,后者呈现出思考观点与题目要求并不相符,“哭与笑对穷人来说异常宝贵”这一思考明显存在偏离题意和材料核心思想的问题。
  4.文中缺少属于自己的观点句或中心句导致观点不明确
  思辨性材料作文需要写作者从所给材料中选取适当的角度,并进行适当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样才能逐步确立文章的观点。当然,观点的确立也需要借助一定的语言形式和表达方式,如寻找属于自己的判断句、观点句和中心句,切忌出现想不到,说不清,道不明等问题,导致自己的观点不能真正“立”起来。如习作《笑口常开》一文:
  “穷人在想哭的时候也是常常笑的。”这是匈牙利小说家莫利兹说的一句话。我们生活中不乏有穷人,但我们却常常能听到或看到他们在谈笑风生,这似乎还很普遍,那是因为他们对生活的压力感到无奈的强颜欢笑,还是乐观的笑对生活呢?其实都有。但那些笑口常开的人,却是占据大多数的。是人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造就了这种情况。(周悦)
  以上这段文字呈现出来的主要问题,首先是其所说的“那些笑口常开的人”,与材料中要求写作者关注的“穷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在分析和思考问题的切入点上显然存在较大的差异。其次,文章以“是人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造就了这种情况”单独作为结尾句,看似有自己的观点,实则是无厘头的写作,并没有对前文中“占据大多数的穷人为什么是笑口常开的”这一问题明确提出自己的想法,并展开深入的思考,导致自己的观点尚不明确和不到位。
  二、材料作文“观点确立”的方法和要求
  所谓“观点”,就是人们对事物和现象的看法,是文章思想内容的核心和灵魂。对于思辨性材料作文,“观点”的确立,其立意的出发点就是围绕、紧扣材料,理解和把握材料的核心思想,绝对不能脱离或游离材料。那么,思辨性材料作文的观点又从“何”而来?如何更好地把自己的观点“立”起来?
  方法一:选取角度展开深入分析
  角度决定高度,没有角度就没有思考的深度。对于思辨性材料作文而言,也应该如此。多角度地分析材料、理解问题,有助于思维的变通和发散,有助于深入理解和思辨。角度的选取固然重要,但是能否小角度深入分析和挖掘,并从中引出自己独特的思考,这是材料作文“观点确立”的关键所在。如习作《学会笑对生活》一文:
  匈牙利小说家莫利兹说:穷人在想哭的时候也是常常笑的。从他的话中“也是常常笑的”一句,我们不能看出“笑”是穷人的常态,也是构成他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穷人生活艰辛、困窘不堪,但他们依然能保持笑口常开的乐观心态。穷人不穷志,对生活充满信心,有征服生活的欲望,未来会摆脱穷人行列的人。因此穷人面对不堪的生活依然能保持如此良好的心态,我们这些正常人更应该学会笑对生活,更要坚信:笑是一种力量,笑能战胜一切困難。(苏佳钰)
  上文作者选取材料中“也是常常笑的”一句,作为思考的角度进行切入,明确提出了自己对穷人“笑”的思考。接着,运用假设推理,分析穷人不穷“志”的原因,是因为穷人有良好的心态,且能笑对生活。最后,联系自我,引出了自己的独特思考,并明确了要“学会笑对生活”的思想观点。
  方法二:学会自我否定从感性走向理性
  学会否定是对自己元认知的一种再认识和再思考,更是对材料的关切,对他者的一种怀疑和批判,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肯定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对于材料作文而言,学会对材料进行存疑、质疑和否定、批判,不仅能推陈出新,而且能促进自己的思考从感性走向理性,从趋同走向清明。如习作《穷人的“笑”》一文:
  何为穷人?穷人是指穷苦的人,又或是指无法使自己吃饱穿暖的人。当我们一提到穷人,第一反应必定是为他们感到可怜。然而,正如匈牙利小说家莫利兹所说:“穷人在想哭的时候也常常是笑的。”只因生活带给了他们太多的艰辛与不公,因此在这个“笑”中充满了无奈与尴尬。面对命运的如此不公,穷人更多的也会苦中作乐并以一种乐观向上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物质的贫穷绝不会将穷人打倒。换一种方式来想,穷人并不穷,他们拥有常人没有的精神,比如顽强,比如不折不挠。他们有着一颗强大的心能够面对自己的现实生活。(黄君怡)
  上文以设问的方式开篇,对材料中的关键词“穷人”进行概念界定后,通过对材料展开分析,从穷人的“可怜”这一感性认识逐步上升为对“穷人”精神的理性思考,并明确提出了穷人“在想哭的时候”为什么“也是常常笑的”,那是因为他们始终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和常人没有的“笑”的精神。
  方法三:材料为我所用并作为提出自己观点的理由或依据
  材料作文是在提供材料的基础上要求写作者鲜明地阐述自己的认识与思考,其特点是要求写作者必须根据材料进行规定的写作。对于思辨性材料作文,其观点的提出必须要与所给材料进行勾连,或从材料中发现、提炼、挖掘,并一以贯之地运用到写作过程中,并作为提出和确立观点的充分理由和重要依据。如习作《哭笑之中看人生》一文:
  匈牙利小说家莫利兹说:“穷人在想哭的时候也是常常笑的。”从表面上来看这是一句看上去特别矛盾的话,一个人在想哭的时候为什么不是哭出来,反而是常常笑的?我想主要原因或许是因为有了“穷人”二字,这句话似乎变得合理了。对于“穷人”而言,莫利兹告诉我们“笑”是生活的常态,也构成了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生活是无奈的,哭也是无用的,只有用笑来掩盖和自嘲而已。这便是穷人的“人生哲学”,在哭与笑中我们看到了人生的真谛。(张骏恺)
  上文在引用材料后,运用由表及里的方法分析材料,明确提出问题,然后采用归因法,抓住材料中的“穷人”二字,并两次紧扣材料,把材料作为自己立论的理由和依据,形成了自己对“穷人的哲学”这一问题的认识与思考,增强了“哭笑之中看人生”这一题目的思辨性和表现力。   方法四:学会一分为二地分析增强观点的思辨性
  辩证唯物主义观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往往会有不同的答案。选取恰当的角度,抓住材料中对立统一的元素,并展开一分为二、客观全面的分析,既看到积极的方面,也看到消极的方面;既认识事物的正面,又分析事物的反面,从对立中走向统一,能够增强观点的思辨性和统一性。如习作《笑口常开》一文:
  笑是穷人生活的常态,构成了生活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学会微笑地面对生活,就可以使笑成为一种力量。就像匈牙利小说家莫利兹说:“穷人在想哭的时候也是常常笑的。”穷人虽然生活困难,有诸多无奈,但他们仍然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对于不公的生活他们没有怨天尤人,自怨自艾,相反他们微笑地选择了豁达坦然。在这种笑口常开的态度下,他们能将“哭”化为一种微笑的力量,从而改变自己,改变生活。(张夏晴)
  上文中作者通过运用判断句和陈述句这两种语言形式,明确提出观点。然后,引用材料作为支撑自己观点的理由和依据,既增强了观点与材料的内在联系,又体现了材料对于写作的价值。接着,从材料中“穷人在想哭的时候也是常常笑的”中抽象出一组正反对比的关系,运用一分为二哲学思维分析和总结出穷人想“哭”时“笑”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懂得笑口常开的道理,并能将“哭”化为一种微笑的力量,比较完整地呈现出分析说理的思维过程。
  三、反思与思考
  对于思辨性材料作文,在写作中我们需要明确并解决两大核心问题,即文章的观点究竟从“何”而来?文章的观点怎样才能更好地“立”起来?两者都涉及到“材料观点”与写作者的“主观认识、思考和价值判断”的关系。需要指出的是,思辨性材料作文在思想情感上往往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写作者能否准确辨明和把握材料中隐含的倾向性,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我们衡量和判断自己提炼或确立的观点是否正确是否深刻。对此,写作中不可小觑,应尽可能考虑周全。与此同时,还要形成以下几点共识:
  一是不要脱离材料,断章取义。对思辨性材料作文进行审题立意时不能只盯住关键词或构成思辨關系的词进行集中构思,而抛开材料主体内容,这种断章取义、游离材料的做法,是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和观点确立的大忌。
  二是不要依附材料,面面俱到。在行文过程中一味地为了求稳求全,通过搬、引、扣材料的方式,试图一次又一次地给自己的作文“上保险”,把材料列举的观点做法全都用到了,硬生生把材料拓展为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这种盲目随意、毫无主见、面面俱到的做法也是极不可取的。
  三是不要虎头蛇尾,粗枝大叶。思辨性材料作文提供的角度和立意往往是多方面的,写作者应选择自己擅长的角度和立意作为文章的中心论点,不要为了求新、求亮和求深而出现患得患失,要做到稳中求新、实而求进,保持前后观点一致,不能中途易辙,更不能自相矛盾。
  总而言之,思辨性材料作文观点的确立,要在整体感知和把握材料的基础之上,选取适合自己的角度,从对所给材料的分析中逐步“提”或“引”出自己的观点,通过持续“走高”的方式,最终走向思维的最高处和思考的最深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650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