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交通运输专业培养方案调研与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叶玉玲 朱炜 贾咏明

  摘要: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组织教学过程、规范教学环节以及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依据。本文首先对国内八所高校交通运输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了调研与分析,总结其在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方面的差异性,然后对交通运输专业毕业生及用人单位进行调研,分析了交通运输专业培养方案的实践效果,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交通运输专业培养方案优化建议,使得培养方案的修订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
  关键词:交通运输专业;培养方案(汉族)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6-0077-03
  一、引言
  培养方案是学校教育教学理念、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和文化底蕴的传承载体。培养方案的修订要遵循同济大学“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框架,在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指导下,以卓越人才培养为主线。因此,需要开展国内外一流大学相关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调研,结合专业评估标准、行业标准以及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反馈等,深入研究培养体系的特点和课程设置的要求,使培养方案更加具有科学性、严谨性和逻辑性。
  1998年教育部提出了按照“宽口径、厚基础”进行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后,国内兄弟院校对交通运输专业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研究,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南大学、重庆交通大学等传统铁路高校对各自交通运输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结构、理论课教学和实践教学等环节进行了调整,这些高校在专业定位与办学思路上出现了分化,形成了不同的模式。
  论文首先对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南大学、东南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长安大学等高校交通运输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调研与分析,着重分析各高校培养方案在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方面的差异。其次对交通运输专业毕业生及用人单位进行调研,分析交通运输专业培养方案的实施效果。最后,提出培养方案优化建议。
  二、国内各高校交通运输专业培养方案比较分析
  本节对比分析各高校培养方案在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方面的差异。其中,课程体系具体包括毕业总学分、课程设置、理论与实践课占比、必修与选修课占比。
  (一)毕业要求
  八所高校对交通运输专业学生的要求大致相同,主要可以归纳为知识、能力和素质三大方面的内容。知识方面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基础理论知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术知识等;能力方面包括计算机应用能力、外语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素质方面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军事素质以及体育等。重庆交通大学还提出了要对相关政策有一定的了解与认识。
  (二)课程体系
  1.毕业总学分。高校交通运输专业要求学生毕业时最低学分在136—190.5之间。西南交通大学学分最高为190.5学分,北京交通大学为165学分,中南大学为188学分,东南大学为150学分,石家庄铁道大学为180学分,重庆交通大学为175学分,长安大学为169学分。
  2.课程设置。在课程设置方面,几所学校都根据不同年级需要依次安排了通识类课程(人文社科基础类课程)、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学科基础与专业类课程以及实践环节等,各类课程所占比例有所不同,各学校的通识类课程所占比较都大概在20%—30%之间;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和石家庄铁道大学的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比例在15%以上,中南大学、重庆交通大学、和长安大学占10%—15%;西南交通大学、中南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重庆交通大学的学科基础与专业类课程所占比例不到40%,北京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和长安大学占40%以上,长安大学达到了49.4%。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和中南大学还设置了自主教育模块,西南交通大学设置了6学分的课外教学内容,北京交通大学设置了10学分的自主选修课程,中南大学设置了8学分的个性培养课程。
  3.理论与实践。在理论与实践教学学分比例上,西南交通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分别为154∶36.5和136.5∶28.5,比例约为4.5∶1;东南大学为120∶30,比例约为4∶1;中南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重庆交通大学和长安大学分别为134∶54、132∶48、122.25∶52.75和140.5∶28.5,比例约为2.5∶1。
  4.必修与选修。在必修课与选修课学分比例上,石家庄铁道大学和东南大学分别为167∶13和131∶19,比例约为13∶1和7∶1;长安大学为140∶29,比例约为4.5∶1;西南交通大学和重庆交通大学分别为143.5∶47和126.5∶48.5,比例约为3∶1;中南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分别为127∶61和106.5∶58.5,比例约为2∶1。
  总体来说,各高校交通运输专业培养方案整体框架上大致相同,不同模块所占比例有一定差异,有的学校还有自己特有的教学模块,体现了独有的教学特色。
  三、同济大学交通运输专业培养方案调研分析
  为了了解交通运输专业培养方案的实施效果,分别对同济大学交通运输专业毕业5年以上毕业生及其就业企业对交通运输专业培养目標合理性评价进行了调查,主要调查了毕业生对培养目标所对应能力重要性的评价,以及主要就业单位对同济大学交通运输专业培养目标的合理性的评价。本次调查针对的对象一方是2007—2011届毕业生,共收到反馈调查问卷73份,另一方是毕业生对应的就业单位。
  (一)交通运输专业毕业5年以上毕业生调研分析
  调查了毕业生对培养目标所对应能力的重要性评价,作为判断培养目标合理性的依据之一。图1给出了最近一次调查毕业五年及以上的毕业生对12项能力重要性的统计结果。
  可以看出,64%毕业生认为本专业培养的问题分析能力重要,60%毕业生认为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的能力重要,认为个人和团队协作的能力重要的毕业生人数占49%,47%毕业生认为沟通能力很重要。其次,约40%毕业生认为工程知识、使用现代工具的能力、终身学习能力重要。仅有18%的毕业生认为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重要。说明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分析问题、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运用现代工具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越来越重要,团队协作以及沟通能力也很重要,这与2014级培养目标非常吻合,反映了本专业制定培养目标的合理性。   (二)就业企业对交通运输专业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调研分析
  本次调查邀请了两家用人单位对同济大学交通运输专业培养目标的合理性进行了评价,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毕业生具备能力重要性评价(包括工程知识、问题分析能力、工程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力、研究能力、现代工具应用、工程与社会、创新、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团队合作、沟通与交流、项目管理和终身学习能力);第二部分为除第一部分所涉及能力外,同济大学交通运输专业在培养学生方面应该更加注重培养的能力。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知,甲单位认为本科毕业生的人文素养、团队合作以及沟通与交通的能力非常重要,认为工程知识、问题分析能力、工程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力、研究能力、现代工具应用、创新能力、项目管理以及终生学习能力重要,而认为工程与社会能力一般重要;乙单位认为本科毕业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工程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力、团队合作、沟通与交流以及终身学习能力非常重要,认为工程知识、研究能力、现代工具应用、工程于社会、创新能力、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以及项目管理能力重要。
  另外,甲单位认为交通运输专业在培养学生方面还需更加注重培养其组织协调能力、文字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应急处置能力,而乙单位认为需注重培养学生的抗压能力和处理多任务的能力。
  通过调查结果发现,以上两个就业单位都认为团队合作、沟通与交流的能力非常重要,说明这两项能力在实际工作中不可缺少,而企业还比较重视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抗压能力等。
  四、交通运输专业培養方案及课程体系修订建议
  根据上述调研结果,结合学校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遵循学校“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框架,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坚持注重特色、本-研贯通、大类培养的方针,提出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的修订建议。
  (一)优化培养目标
  结合交通运输专业特点,着眼于轨道交通运输行业大发展的背景,紧紧围绕卓越工程师的要求,遵循“思行合一,交融成艺”的教育理念,从“德、康、能、知、美”五大方面定义同济大学交通运输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
  (二)完善毕业要求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以及交通运输专业特色,对于12项毕业要求进行细分,在原有培养方案专业标准的基础上,提出具有本专业特色的交通运输专业毕业要求。
  (三)调整课程体系
  基于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和交通运输专业补充标准,结合轨道交通行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以及交通运输专业特色,以及调整后的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坚持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习成效为导向,全面审视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并根据人才培养要求反向设计课程体系。
  五、结语
  培养方案是保证本科生教育质量的基础,本文通过对各高校交通运输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调研,对比分析并总结其差异性,通过对毕业生和就业单位进行调研,分析2014级培养方案的合理性,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2018级交通运输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修订建议,使培养方案满足新时代交通运输人才的培养需求。
  参考文献:
  [1]叶玉玲.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以同济大学为例[J].教育探索,2017,(04):56-58.
  [2]马驷,王琳.国内高校交通运输专业培养计划的比较分析[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9,(10):39-4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689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