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的群体心理实践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克

  [摘  要]群体是社会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群体心理对于人意识观念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大学生群体是国家现代教育培养出来的强大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后备军,关系着国家富强与民族兴旺。当代大学生的群体心理既表现出了自由、独立、个性等好的方面,也表现出了依赖、冲动、脆弱等不良方面,因此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急迫性和必须性。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状况,阐述了利用群体心理功能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并指出了利用大学生群体心理开展思政教育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群体心理;实践
  引  言
  群体指的是在一定的集体环境中生存的个体的总和,他们之间存在着强烈的精神联系,具有共同的行为特点、意识形态、心理状况,他们间的关系集中表现在相互依赖、互相作用、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上。只有在群体中生活的个体,才有其独立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也只有充分尊重个体的集体,才能共同更好地创造未来。高校中的学生虽然来自五湖四海,但是自进入校园那刻起,就会被划分到各个院系、班级、宿舍中,结成不同的小集体,此时,群体成员的个性化特征开始被削减,他们的思想、情感、认知、兴趣等逐渐趋于统一,因而表现出具有当代大学生代表性的群体心理来。当前,我们正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拥有高学历、开放的胸怀与广博见闻的大学生是国家实现中国梦的关键力量,高校在人才培养上除了要造就一批懂科学、有技术、有文化的创新型人才,还要积极落实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他们坚定地围绕在党的身边,成长为理想坚定、志向高远、品性端正的优秀青年。但同时,在网络化的环境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受到了个人主义的侵蚀,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并不到位,更不用说以身作则了。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担负起全方位培育学生的职责,加强道德感化,尤其要注重群体心理功能的发挥,积极营造大学生的稳定心理品质,促进其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当前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状况
  群体心理是该群体的成员在社会活动中所共有的,区别于其他群体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及心理状态。群体心理产生的根源是个体心理之间的磨合与妥协,是不同中逐渐积累而来相同。同时,群体心理又对个体心理有着一定的刺激作用,既能够激发个体的斗志,使其变得更加出色、有活力,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其带来不好的影响,这取决于一个群体所形成的群体心理是否积极。当前高校学生的群体心理因素中有优有劣,具体有如下几点突出表现。
  1.群体认同感强
  大学生由于还没有步入社会,彼此间存在的利益冲突较小,也没有生活与经济上的太大压力,他们长期生活在集体环境中,对于群体的认同感非常强。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我们可以发现,安全与归属感是高校大学生身上存在的最基本诉求。大学生活需要远离自己的家乡,来到崭新的环境里尝试独自生存,这使大学生非常依赖集体和自己身边的同学与老师。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即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将来找到理想的工作,为学校争光添彩。他们会自觉认同集体的规范,如不做有损学校荣誉的事情、接受学校的卫生检查、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及公共设施的维护等。他们在重大事件与原则问题上会保持一致的看法,如关于学生干部的选举、建校周年庆典的节目排演、自觉认同考试的纪律和意义等。当他们遇到困难与挫折时,他们会积极地求助老师和同学,寻求心灵上的安慰与鼓励,寻找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他们在彼此的相处过程中耳濡目染地形成了共同的心理特点,并深刻地被集体荣誉感包围。
  2.标榜从众心理与个性独立
  在共同教育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往往有着共同的信念与认知,他们在分辨是非的能力上还稍显不足,思想和心智发展还不够成熟。在生活与学习中,他们时常会苦闷困惑,看不透事物的本质,无法预料其今后的发展趋势,再加上自制力不够,容易被人轻易利用。他们总以为别人的选择就是好的、是对的,于是没有从自身的实际出发进行考虑,而喜欢盲目地追随别人的答案。但同时,当代大学生普遍标榜个性独立,他们又渴望活得洒脱、活出自己的个性,希望脱离集体的管束开创自己的独立人格。于是他们喜欢标新立异、跟随潮流,在行为方式及价值观念上都不走寻常路,这也使得他们时常与集体格格不入,给学校的管理工作带来了麻烦。特别是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时代,信息的爆炸及大数据库资源平台的建立都使信息的获得越来越方便,这时大学生极易被社会上的不法分子利用,沾染不良恶习。
  3.心理承受能力差
  当代大学生多半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过着较为优渥的生活,除了学习上的困难他们很少遇到其他重大的挫折。这使他们的内心较为脆弱,受不了打击。如果在集体生活中,他们遭受了别人的冤枉、嘲讽、批评等不良反馈,内心很容易崩溃,甚至做出損害健康及生命安全的事情来。他们还无法正确地看待自己,不能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与别人异样的眼光,他们渴望在集体生活中得到尊重、价值感、欣赏与肯定。一旦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他们会遭受巨大的打击,这也是如今校园凌霸事件、暴力事件、自杀事件频发的原因所在。
  4.易冲动、不理智
  当代大学生多为“00”后,他们很多出生于“421”家庭,没有吃过什么苦,整天都“宅”在寝室玩电脑、吃零食,对于生活和学业没有明确的规划,也不喜欢与人交流,不爱与人分享自己的隐私及心理问题。但他们却十分自信,经常以自我为中心,一旦与人发生口角或矛盾,就会非常冲动,喜欢感情用事。由于年龄较小,他们很容易随心所欲地实施报复行为,无所顾忌地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他们也喜欢为同伴打抱不平、两肋插刀,即使是一些不法行为他们也在所不惜,只为了讲兄弟义气。
  利用群体心理功能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群体是高校的主要活动成员,适当合理地发挥群体心理的价值导向功能,能够对个体产生积极的引领作用。
  首先,群体功能的发挥能增强大学生的集体观念,培养其高度的集体责任感与荣誉感。集体可以是一个班级,也可以是某个科系、社团、年级,甚至全校师生整体。每个大学生都是生活在集体中的个体,他们自觉接受了来自集体的价值观念、纪律规范,并努力让自己的行为符合集体的认知,以自身的实际行动为集体争取荣誉,这些都是群体功能在发挥作用。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加强群体功能的重视程度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在大学生中间形成很好的集体风尚,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进群体活动中来。   其次,群体心理在群体成员的日常相处过程中会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当一个集体内已经形成了良好的风气后,集体内的成员会自觉地对照自身的行为,正视缺点,改进不足,以便与集体的利益和价值观趋于一致,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利用好群体的这一功能,可以增强个体面对困难与不足时的勇气,提升其改进自我的信心,从而成为个体进行自我完善时强大的精神后盾。
  因此,我们要积极发挥群体的规范力与约束力,依靠集体的力量形成合力,共同约束个体的言行。在凝聚力与约束力强的集体中开展思政教育,能保持群体成员的思想倾向与心理状态保持一致,能更好地明确思政教育的基本方向,能有效地落实其基本要求,从而在严明的纪律与相互监督中获得群体成员的共同进步。我们要积极发挥群体的感染力与带动力,在群体的氛围中,个体时刻在感受着熏陶,并在不自觉中向着集体的价值观念靠拢。在思政教育工作中,我们既要注重把握好群体的意志,又要促使个体向着集体的良好发展方向共同努力,感受集体中的先进文化。同时,我们还要积极利用好群体中的良性竞争,用优秀学生影响后进生,使后进生以周围的优秀同学为榜样和动力。在思政教育工作中,我们可以先选出几个模范带头学生,让他们在集体中宣传倡导好的思想道德风气,以便改变其他成员的陋习。
  利用大学生群体心理开展思政教育的具体方法
  1.加强班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高尔基说过,个人如果单靠自己而置身于集体的关系之外,就会变成怠惰、保守、与生活发展相敌对的人。良好的班级风气能使生活在其中的人感到精神振奋、朝气蓬勃,能感到自己的身上有着无穷的发展潜力亟待挖掘,并能在集体中汲取到成长的能量,获得集体的鼓舞与指引。因此,我们应在高校思政教育的过程中營造自信、文明、进取的良好集体风气,搞好文化建设。具体来说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增强基础设施投入,创造优美的学习与生活环境。同时,可以开展一系列如班级之星、优秀宿舍、文明大使等文化评比活动,并要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来保障集体利益的落实,规范集体成员的行为。
  2.搭建心理咨询平台,开展公益讲座
  为了给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创造良好的平台,高校可以积极组织各种类型的公益活动。大学生的群体心理是影响思政教育效果的关键因素,想要使其保持健康的心态,高校应引入国外先进的心理咨询室来帮助大学生克服心理问题。可以通过互联网上的在线心理检测及咨询平台提供服务,也可以由线下的心理咨询师团队协助展开心理辅导,全方位诊断学生的心理状况。每学期还可以举办一系列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让学生掌握心理方面的实验、科学依据及自我疏导、自我调节的方法,使其在遇到问题时不至于迷失自我。
  3.积极开展社团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广泛兴趣
  健全的人格发展是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即使成绩再优秀的学生,如果没有一个阳光乐观的心理状态,就无法越过人生中的低谷,也无法正确地看待他人的批评与指责。因此,高校应注重培养大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与独立的人格,使其保持个体的生命活力与积极的精神状态。例如,组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供学生参加,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和思想;开展有关人文、科学、技术领域的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形成对世界的客观认识,充实其单调的学习生活;利用假期的时间鼓励大学生积极进行社会实践,无论是兼职打工还是投身公益或进行田野调查,都能帮助大学生走出“象牙塔”,回归生活本来的面貌,使他们认清自身的不足与偏见并改正。
  结  语
  大学生思想与心智都尚未发展完善,需要大量的社会实践来加以填充。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和谐奋进、乐观自强的集体风气能够充分发挥群体心理的引导作用,帮助大学生克服自身思想品德上的弱点,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对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有着巨大的推进作用。因此,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我们要科学分析大学生的群体心理特点,组织丰富的实践活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法制观念进一步完善,真正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事业的未来建设者。
  参考文献:
  [1]王瑜:《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群体心理应用研究》,《科教文汇》(上旬刊), 2019年第2期。
  [2]张月霞:《群体心理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32卷第6期。
  [3]王诗坤:《群体心理与大学生思想教育》,《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1年第2期。
  作者单位: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工程学院  陕西西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771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