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学生成为美好生活的创造者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董裕华

  【摘 要】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从创校以来就一直把劳动教育作为学生立身之本。随着时间的推移,学校坚持劳动育人的观念不变,不断加深对劳动教育的认识,赋予劳动教育新的内涵;努力探索劳动教育新的路径,增添劳动教育新的载体;淡化对劳动教育的功利评价,激发劳动教育新的活力。通过学校、教师、家庭的共同努力,学生都积极成为美好生活的创造者。
  【关键词】劳动教育;新体验;新思考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18-0072-03
  【作者简介】董裕华,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江苏海安,226600)副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
  多年来,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以下简称“海安中学”)坚持以“新劳动者”教育统领学校工作全局,努力培育能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需求、有海安中学特质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劳动者”。海安中学把“新劳动者”作为自己的培养目标。“新劳动者”教育的“新”,就新在对“劳动者”进行了重新定位,“劳动者”不只是“劳动资源”,而是全面而有个性的、有幸福生活能力的人。劳动教育是人生的第一教育,是一种开放的幸福教育,是教会青少年以劳动获取美好生活、以智慧劳动创造生活,具有经验性、先进性、前置性的核心素养培育活动,是引导学生在劳动创造中追求幸福,让学生爱劳动、会劳动,享受劳动带来快乐的育人活动。这是海安中学“新劳动者”教育的内涵。
   一、劳动教育的新体验
   海安中学一直坚持不外请清洁工,凡是学生能够完成的任务均由学生自己完成。学校一年四季的卫生保洁任务全由学生负责,节假日、寒暑假也不例外。很多学校学生假期返校的任务是检查学科作业、布置学习任务,海安中学的学生返校后则是忙于校园保洁,而且学生干得特别欢快,像在家里搞卫生一样认真,他们已经把对学校的爱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当下,家长对孩子的文化学习期望更高,很多孩子从小就“一心只读圣贤书”,但文化成绩好并不等于生活能力强,劳动往往是一些学业成绩优秀学生的发展短板。高一新生不会做家务、不会洗衣服、不会剥鸡蛋的大有人在。为了切实改变学生劳动观念淡漠、劳动技能薄弱的现状,海安中学通过“三制”把劳动教育落到了实处。
   一是劳动教育导师制。学校把劳动教育纳入班主任工作的考核范畴,班主任和有特长的教师都可以申请成为学生劳动教育的导师,并明确导师的责任。劳动教育导师主要承担教会学生基本的劳动技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劳动观念两项工作。高一年级组建班级时,各班要进行基本劳动技能的调查摸底,并将摸底结果记入个人档案;班会课要进行专门的培训讲解,自习课专门为劳动技能弱的学生个别“补课”。学生进入新班级以后,还要开展“回头看”活动,再次检查基本劳动技能的掌握情况,既作为前任导师的考核结果,也作为新任导师的重点“补课”依据。
   二是劳动技能过关制。海安中学在农场实习“过三关”的基础上,要求每个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过好“新三关”:劳动工具使用关(每个人都要会使用笤帚、簸箕、拖把)、内务整理清洁关(每个人都要会整理床铺、打扫卫生)、下厨烧饭做菜关(每个人都要能烧出三个拿手菜)。每个学生都非常理解,也非常珍惜和享受这样的过关过程,因为他们都清楚这样的技能终身受用。
   三是劳动培训联动制。海安中学建立了学生高中三年全程和教职员工全员的劳动教育联动机制。高一新生军训期间就把内务整理作为重要课程纳入军训计划,并专门进行内务整理比赛。新生入学后,德育处主任示范劳动工具的使用,讲授“劳动最光荣”的道理。各班主题班会都有劳动教育专题,经常邀请劳动模范来校分享他们的人生感悟。政史地学科有意识地进行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的教育,理化生学科侧重进行动手操作、科学精神和劳动技能的培养。学生在校的时候,通过手工制作、勤工俭学等兴趣小组、社团获得劳动体验,通过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等方式获得劳动锻炼;学生在家的时候,承担力所能及的烧家常菜、洗碗刷锅、扫地拖地、房间整理等家务劳动。
   随着全社会对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为方便孩子读书,不少家庭都在学校周边购房或租房,选择住宿学校的学生越来越少。海安中学每年招800个学生,住校生最少的一年只有46人。学校领导讨论认为,住校不仅能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也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成长空间。在没有外人现场指导、干预的“无领导”状态下,学生学会如何沟通、如何协商、如何理解、如何包容、如何合作、如何共享,这也是学生的劳动成果。学校把班级分成走读班和寄宿班。刚开始的时候,几乎所有寄宿班的家长都教孩子如何做对自己更“有利”,但孩子们发现宿舍生活远没有大人想象的那么简单,每个人都只想到自己,别人怎么办?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孩子们相互磨合,制定了宿舍内洗澡、洗衣、上厕所、内务整理的规则,生活变得井然有序。近5年的统计表明,寄宿班学生文化成绩的平均名次远比走读班上升快。家长们由衷地感慨:没想到寄宿还有这么大的学问。现在,海安中学70%的高一年级学生住校,寄宿生活已成为劳动教育的好抓手。
   2018年10月1日,中央电视台播放了来自海安中学的新闻。食堂厨师长满怀自豪地说:“海中学生在校三年不仅学到了文化知识,也学会了感恩。”高考期间,高三学生在就餐券的背后写上许多感谢食堂员工的话语,感谢他们三年的陪伴、三年的辛劳。多年来,海安中学一直要求学生就餐时不落下一粒米、不洒下一滴汤。学生分三批就餐,后批学生坐在前批学生坐过的位子上,就餐结束时把餐具送到指定位置有序整齐排放,整个就餐过程中没有专人负责打扫。
   海安中学专门开发了学生成长记录电子平台,让学生及时记下自己成长过程中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学生参与的各项活动都必须“有图有真相”,自己上传相关资料;各学科操作技能的考核结果由学科教师打包上传,确保所有可以公开的内容都“晒”到成长记录平台上,用事实讲话,让平台的所有用户都能够查看,都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监督,这既保证了上传材料的真实性,又让所有学生学有方向。学生成长记录平台看似与劳动教育不“搭界”,但它却有效解决了劳动教育形同虚设的问题。学校没有刻意安排劳动任务,也没有刻意统计、比较各人的劳动量,但在这样一个比学赶帮超的氛围中,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他们自发地参与家务劳动,参与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有能力的学生还会展示他们的小发明、小创造成果,展示他们完成的小论文和调研报告,这在无形之中又把家庭、社会与学校聚合到一起,形成了劳动教育的合力。
   二、劳动教育的新思考
   1.学校要担起劳动教育的主责任。
   尽管家庭和社会都有劳动教育的任务,但“多中心等于无中心”,长期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必须明确一个责任主体,这个主体应当是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社会层面要调整收入分配机制,鼓励按劳取酬,淡化劳动岗位的贵贱之分观念,减少“一夜暴富”的心理期待。教育主管部门要与时俱进构建新劳动观、大劳动观;要改变“以分取人”“一卷定终生”的评价方法,拿出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案,让劳动教育能真正落地生根。学校教育要对国家、社会负责,也就应当承担起对社会和家庭引导的责任,想方设法将学校教育的意图转变为全社会的共同愿景,将触角伸向家庭,让所有家庭都重视劳动教育,形成全社会共同重视劳动教育的氛围。
   2.教师要适应劳动教育的新要求。
   教师要成为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自己首先要当好表率,主动奉献。教师的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搞好劳动教育,教师自身首先要成为“新劳动者”的楷模。如果教师把劳动作为惩罚手段,劳动带来的是痛苦、恥辱的体验,学生就不可能产生劳动热情,只会轻视劳动、厌恶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教师要当好学生劳动教育的导师,还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方法,提升课程开发和项目教学的能力;要从提高教学效率转向追求创造并享受教师职业生活,在自己享受劳动幸福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3.学生要增强劳动教育的内驱力。
   学生对劳动教育的内驱力更多是来自学校和家庭。要让学生理解劳动的内涵,懂得劳动是创造的基础、幸福的源泉,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决定力量,理解“富不过三代”“靠天靠地靠父母,不算是好汉”的道理,明白社会分工不同,但每个劳动岗位都是社会需要的道理,真正感受到“劳动是每个人的第一需要”,养成乐于劳动、善于劳动、珍惜劳动的良好习惯。要努力追求无痕的劳动教育,让学生在劳动中体会到劳动不只是艰辛和汗水,也有快乐和幸福;在劳动中掌握劳动技能,培养劳动兴趣,磨炼意志品质,激发创造灵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劳动精神、劳动情感,成为能够创造美好生活、推动社会进步的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815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