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诗歌的教学“美”起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林永妹

  摘要:我国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前多数知识分子使用的都是文言文,教授学生时也以文言文为主,直到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才在社会各界普遍应用,这种简洁明了的书面用语在推广文化、传播知识方面有很大的便利性,它的出现也彻底取代了文言文在课本书面用语中的地位。可随之带来的是大家对文言文“字深、烦琐”这种特点的厌恶,而诗歌与文言文同样含蓄精炼的表达方式也被学生认为是晦涩难懂的老旧知识,与现代生活学习没有任何关系。在这样认知的基础上,学生对古诗学习没有丝毫兴趣,学习方式也只是死记硬背,根本理解不了古诗中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体现,所以,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备课时多花心思,课堂引导学生去发现古诗的美、体会古诗的美、享受古诗的美。
  关键词:诗歌教学;读;品;绘
  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那么,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有兴趣的学习古诗就成了诗歌教学中的主要问题。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领略古诗歌中耐人寻味的含蓄美、精炼美、韵律美,使之产生浓厚的兴趣,做到主动学习诗歌。本文,我就根据我在《游西山村》这首古诗的教学方法及教学过程中的感受与大家进行分享探讨。
  一、 美美的读
  课前,我早就选好了与《游西山村》这首诗风格相似的音乐,课上我首先带领学生配合音乐有感情的朗读一遍全诗,引导学生细细感受朗读诗歌时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充分体会古诗歌的意境美和音律美。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的停顿为“二二三”的格式节奏,在朗读时,我要求学生要读的声音响亮,诗的四联朗读时要有“起、承、转、合”的变化,吐字准确,用心感受诗中意境和情怀,做到全身心投入。
  俗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由此可见“读”的意义和重要性,抑扬顿挫的朗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趣味性,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中作者的思想感情,更好的学习诗歌。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句我在领读时,前半句语气稍加沉重,后半句语气转为欣喜,语调也会上扬,颇有种“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感觉,学生跟随朗读能体会到诗歌中诗人坚持不懈,终获成功的喜悦,也能感受诗人“由暗转明”的心情。领读过后我会留一分钟时间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有感情的朗读一遍古诗,以此加深对诗歌的印象,感悟诗中的情怀。
  二、 美美地品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诗歌中的内容,感受诗中的意境情怀,朗读过后我从导入开始蓄势。白板中出示陆游的《示儿》让学生诵读,并提出问题: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陆游是一位怎样的诗人。顺着学生的回答,我很自然地带出《游山西村》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诗人被罢黜官职,贬回山阴老家,在这期间诗人满腔热血,却报国无门,心中满是愁苦,愤愤不平。而一次游山西村却给作者带来了莫大的心理慰藉,可这又是因为什么呢?接下来让我们跟随诗人走进山西村,感受诗中山西村的美好风景。
  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教师点拨:只看这首联我们就能看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也可看出农村淳朴民风,农民待客热情的场景。接着提问学生诗人对乡村的看法,从哪可以发现?学生回答:能从“莫笑”两个字上看出诗人对农家村民的赞赏。然后为学生讲解疑难词,如解释“腊酒”是指腊月里酿的酒,“豚”字是指小猪,点出其中“足”字用的最妙,只这一字就体现出了农家的热情好客,然后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用词用字之精妙。接着我让学生用书面语试着解释这段话的意思,学生举手发言:不要笑话农家自己酿的酒浑浊,丰收年间有客他们会鸡肉猪肉准备足够。在诗歌教学中,我不会用“填鸭式”教育方法把诗词意思直接告诉学生强制他们背过,而是把一些学生不懂的词解释出来,让学生自己去整理整段诗句,用白话文解释出诗句的意思。这样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全身心思考注意力更加集中,学生解释出来正确意思后给予肯定赞赏,学生更加有成就感,学习兴趣也会大幅度提高。
  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教师点拨:这一联为写景,其中“山”“水”“柳”“花”几个字直接寫出了山峦中的景象,“柳暗花明”更写出了柳树茂密,阳光照射出阴影,花朵沐浴在阳光之下的场景,可见作者的愉悦心情。接着我提问学生这段诗歌的意思,学生答:小山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没有路可以走,柳树茂盛花朵明艳时前方又出现了一个小山村。此联虽然看起来较为浅显易懂,但却是整首诗歌的点睛之笔,教学中我重点讲解了这一联,诗人在山水重叠中正迷茫时忽然又发现了几户农家,顿时觉得豁然开朗,仿佛心中乌云都已散去,根据诗中的意思让学生仔细感悟诗人欢欣鼓舞的心情。我对学生说:这句诗在我们生活中也可以经常听到,比如你有一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但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战胜难题,你就会说“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诗人也是在贬回老家,报国无门的情况下写出此诗,表达了诗人对前途抱负的希望和对坚信自己可以战胜困难的决心,由此可见,这句诗不仅仅是景色的描写,更蕴含了丰富的哲理,我们可以以此联教导学生做事要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成功。“重”“复”“暗”“明”四字也是用的极其精妙,一开始的“重复”心中略有焦躁之感,然后忽然由“暗”转“明”,既是写出来了诗人所处的景色,又隐喻了诗人当时的心情。通过细细品读这句流传千古的名句后,我又引导学生感受此联中诗词的隐喻美和含蓄美,深入理解诗词中蕴含的深刻的哲学知识,指点学生进行联想思考在什么时候还可以用到这句诗,如此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颈联: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教师点拨:上一联描写了一幅柳暗花明的风景图,这一联则由风景到人物,为我们展示了诗人家乡风俗文化的场景。其中“社”为土地神。“春社”是指立春后第五个戊日,这时农家会祭社祈年,求土地神保佑来年风调雨顺,田地能够丰收。我请一位同学帮大家解释一下这句诗的意思,有哪位同学心里已经有了答案可以举手发言。学生答:农家吹箫打鼓快要到春社了,村民们衣冠简朴还有古时候的风气存在。此联是诗人对家乡风俗的描写,他赞美农家淳朴气息,热爱老家乡土风情,此时的他一定是平和喜悦的心情。我们品读完此联,是不是眼前就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南宋初年,春光明媚的小山村中乡民吹箫打鼓迎接春社的到来,他们衣冠洁净简朴,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和对来年风调雨顺的希望。通过这一联我们就可以看出诗人对他的家乡是如此的热爱和赞赏,他在前途未卜时还能保持这种平和的心情,对未来生活仍怀有希望,对他家乡的村民也是极尽赞赏,可看他的胸襟是多么宽广,同学们在平时生活中也要学习诗人的这种心态,遇事沉着,不自暴自弃,平和冷静的看待一切事物。   尾联: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教师点拨:前三联为写景写物,并融合了诗人自己的情感在里面,尾联便转为描绘自己游玩时的心理活动。其中“若许”为如果允许,“无时”为随时。同学们按照自己的理解用白话文说出这联诗词的意思,其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学生:以后要是客人允许我趁着月色朦胧时行走,我一定随时拄着拐杖敲你家的门与你秉烛夜谈。诗人在游玩一天后依旧是意犹未尽,临走还说出“无时夜叩门”这样的话,可见他有多热爱这个小乡村,“若许”两字也可以看出诗人对农民的尊重,他想与农家亲密交谈也要先征得农家的允许。同学们细想,此时诗人正处于被罢免归家时期,他还能怀有如此心态,真是难能可贵。所以,我们学习古诗并不是只学习诗人描写的环境民俗,更要理解它的内在,要学习诗歌中诗人的心态情怀以及诗人的人生感悟,在困难时依旧保持良好心态,相信总会有否极泰来的一天。
  三、 美美地绘
  罗丹说过“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段话也在此诗中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正是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才能写出这首千古名诗。诗人在人生低谷期仍能做出这首诗,还能对他所看到的人、物都给予赞美,他的胸襟是多么宽广。现在我播放音乐要求学生朗读一遍全诗,在心中细细描绘出山西村的画卷并说出哪个景象让你印象最深刻,它令你印象深刻的原因。
  学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诗留给我的印象最深刻,看起来是写景可他又蕴含着人生哲理,品读之后回味无穷,读完这首诗給我很大的启发,以后我一定会用心学习古诗歌。
  学生:“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只这么短短的一句我眼前仿佛就出现了村民们吹箫打鼓的喜悦场景,只十四个字就道出了南宋时期山西村的风俗文化,诗歌的精妙让我叹为观止,所以我对这句印象最深刻。
  我在学生回答完这些问题后布置了一项作业:我们学习完这首古诗,也感悟到了诗歌的美,接下来同学们是不是可以模仿这首诗,描绘一下家乡的场景呢?不管是山水之间还是林间农舍,又或者是高楼大厦和人流车马都有它独特的美,你又能从其中感受到什么呢?写一写你家乡的景色,或是家乡独特的民俗文化,人物特点,多方面展示家乡的美。同学们写完后我指导大家推荐自己的家乡参加“福安市最美乡村”的评选活动,传播自己家乡的美。
  其实学习古诗最重要的是学习其中的意境,当学生能够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时也就学好了这首古诗。我在教学诗歌中不会让学生死记硬背,或者是运用“醍醐灌顶”大法,而是慢慢引导学生去发现诗歌中的美,提高他们的兴趣,印象加深了也就自然记住了。教学完这首古诗歌我也发现了,一些学生会对诗歌产生不耐烦的心理是因为觉得它晦涩难懂,学起来也是毫无趣味,当这时我会引导他们发现诗歌中的美景,或者讲解一些有趣的古时风俗文化,提高他们的兴趣。接着带领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让他们感同身受,理解并发现古诗中的美,如此一来,学生对古诗心生向往还怕学不好古诗吗。
  除此之外,我们老师也要重视诗歌教学,理解到诗歌不仅是古人生活环境、民俗风情的写照,更能传递做人的哲学道理。在诗歌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强调学生主导地位,努力让学生自主思考,课下多参考一些成功的教学经验,帮助学生学好诗歌,懂得诗歌中所传递的思想,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欢诗歌。
  作者简介:林永妹,福建省宁德市,福建省福安市城北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887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