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俯身倾听让心灵靠近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闫聪玲

  摘 要:倾听者是教师角色的应有之义,学会倾听也应该成为每位教师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之一,著名的学者佐藤学先生曾经多次提出“倾听”是课堂活动的核心,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倾听者的角色却存在严重缺失。为了实现教师倾听者角色的回归,依据佐藤学的相互倾听理论,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安心、安静的课堂环境,并成为学生倾听的示范者和引领者。
  关键词:佐藤学;课堂倾听条件;启示
  假期精读了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这本书,其中“倾听学生发言”“创设以听为中心的教室”等内容深深地启发了我。佐藤学曾在多个场合指出,相比于发言和交流,“倾听”才是课堂的核心活动。
  佐藤学认为:教师作为倾听者,要自始至终对发言学生的回答给予高度关注与肯定,这会让发言学生对老师产生一种信任感和依赖感,从而拉近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老师作为倾听者,能够在发言学生观点的基础上启发引导,从而将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佐藤学精辟的倾听理论让我再一次深刻地意识到作为教育工作者来说,养成善于倾听的习惯是多么重要。
  相互倾听的课堂是“润泽的课堂”。佐藤学所理解的“相互倾听的课堂”是安静的、柔和的、温润的。佐藤学认为,所谓润泽的课堂,其表现出的就应该是一种无比安静、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能让学生感受到心境的温润与放松,因而形成相互倾听的课堂的方式方法是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一、 佐藤学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形成相互倾听课堂所具备的条件
  (一)教师要接纳地倾听班里每一位同学的发言
  作为教师,接纳地倾听既包括接纳地倾听每个学生回答问题时的话语,更要静下心来,耐心地、接纳地倾听学生发言背后所流露出的心情与心声。对于每位学生的发言教师都要给予尊重、期待和鼓励。教师要站在欣赏学生、设身处地地体会学生发言的立场,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去理解学生的发言。对于学生的发言要及时给予积极的肯定:“原来如此”“你的回答真精彩,给老师带来了很多启发”、你的见解多么独到啊,真是与众不同”等积极评价,从而激發学生回答问题的信心和动力。
  (二)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的回应
  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一书中曾经描述了课堂教学中的这样一个小细节:在一次小学的语文课上,学生争先恐后地抢着回答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当每个学生回答完问题后,老师都会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补充和说明,甚至是重复学生的回答内容:如“你是在说××内容吧?”“你是想向我们表达××意思吧?”,尽管每个学生都非常清晰明白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这位老师也一直在认真地倾听学生的回答,但是师生之间在整堂课上却很少发生思想上的碰撞与交流,因为老师没有真正做到回应学生的回答。
  那么具体什么是对发言学生的回应呢?佐藤学先生曾经提出过一个很有名的比喻:就好比是老师和一群学生在一起玩棒球,老师能够准确地接住学生投过来的每一个球,看到老师能接住自己投去的球时,学生的心情是十分愉悦的,因而学生愿意投出更多更好的球。
  然而有些学生投球的水平很差,把球投得太高或太低,甚至有些人把球都投偏了,但是在这个时候老师仍然能够准确地接住他投来的球的话,那么相信这个学生以后会加倍努力,投出更好的球。”老师能够非常准确地接住每个学生投来的球的现象就被佐藤学先生称为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回应。
  二、 佐藤学“课堂倾听”理论对于教育教学的启示
  教师善于倾听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和基础,然而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倾听学生回答问题的意识淡薄,课堂倾听能力缺乏,课堂倾听环节中存在很多不当行为,因而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甚至限制了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佐藤学先生关于倾听的相关理论给教育工作者带来了诸多启示。
  (一)教师作为课堂活动的设计与安排者,要为学生创设安全、安心、安静的良好课堂环境
  在相互倾听的课堂中,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首先要做到轻声地、自然地讲话,切忌大声喊叫。佐藤学先生认为,师生之间轻声细语的交流能为学生创建一个舒心、安心的课堂发言环境,在这样安心、安全的环境中,学生才愿意敞开心扉,才愿意把自己的心声慢慢地讲出来,真正达到既有深刻思考,又有充分表达的有效课堂交流。
  然而与佐藤学倡导的这种安心、安全、安静的课堂环境相比较,我们的一些课堂表面上看热热闹闹,一旦有发言者沉默时,其他学生就会争先恐后地去抢答,但这种热闹背后却是随意和低效,学生的交流更多仅限于表述而缺乏倾听的过程。
  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难免会感受到不安、压力和焦躁,他们之间没有倾听,也没有合作学习,有的只是迫不及待的表达。因而依据佐藤学的理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应该首先放松心情,静下心来,以轻声的、自然的、缓和的语气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课堂中喧闹的浮躁,过度的焦虑才会渐渐消失,课堂才会慢慢变得宁静与从容。只有当学生开始静下心来倾听同学的回答,倾听老师的讲解,相互倾听的课堂才能慢慢形成。
  (二)教师要以身作则,改变自己不善于倾听学生发言的坏习惯
  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都因为自己不善于倾听,反而成了“课堂倾听的破坏者”。接下来举几个教师身上时常出现的不善于倾听的现象:
  第一种:教师只注重传授知识,几乎没有倾听。
  课堂教学中以教师讲为主,学生没有机会思考和提问;或者教师设计一些碎小的问题,一问一答或齐问齐答,学生始终被老师牵着走;还有一些教师过分依赖幻灯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在课堂上教师一味地演示,学生专注地观看,师生之间缺少真正的倾听与互动。
  第二种:教师的倾听只是在寻找自己预设的答案。
  教师在抛出一个问题前,对于问题的答案早已做好了预设,当教师听到自己提前预设的答案时,就会急忙地重复出来,或者写在黑板上,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并对回答问题的同学给予积极评价。而当教师没有听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时,就会刻意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想要的答案,再或者就是换其他同学来回答。这样的课堂同样没有倾听,也没有沟通。   第三种:教师不能耐心地等待那些回答问题速度较慢的学生。
  如果发言的学生说得比较慢,或者说地断断续续,不连贯,马上就有其他同学争着举手,每当这个时候,老师为了节省课堂时间,总会去叫这些举手抢答的学生来回答。佐藤学先生曾今严厉地批评了这些不懂得尊重学生并耐心听完学生回答的老师,因为老师的做法既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他认为,当回答问题的学生发言中断或者沉默思考时,是在努力寻找并组织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这时候就需要老师的耐心等待与高度关注,从而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给学生充裕的时间,把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完整地表达出来。佐藤学认为,在学生中培育相互倾听关系的第一条件就是“教师自身甘愿倾听每个儿童的心声”,除此以外别无他法。
  第四种:教师在课堂上随意的动作时常会忽视或漠视学生的回答。
  当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有些老师转过身去写板书、画板图,或者点课件,以上种种行为都表现出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忽视;有时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的目光游移于教材或教案,内心却在考虑教学的下一个环节。这些行为都表现出对学生回答的漠视与不尊重,学生只能尽快结束发言。
  “形成互相倾听的教室的第一步,是教师自身要自始至终地保持专心致志、郑重其事地听取每个学生发言的态度。”教师能从态度上积极主动地去思考、体会、感知学生的发言,敞开胸怀,悦纳言者。对学生的言语持有呵护、关怀并关注的态度,眼神中要始终流露着期待和欣赏。
  (三)倾听课堂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长期坚持下去
  师生之间相互倾听是形成高效课堂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但这种相互倾听关系的形成却是缓慢与艰巨的。课堂中师生之间形成融洽的相互倾听关系任重道远。“对于教师来讲,至少需要经过十个月的思想准备,并且能够坚持不懈地鼓励学生,才可能建立这种倾听关系”。教师在每一堂课上都要提醒学生要倾听,引导学生去倾听,并给予相应的督促、指导、肯定与鼓励。
  三、 结束语
  课堂教学中,教师倾听的同时,伴随着用心思考。教师不仅要用耳朵去听取,还要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感受,用大脑去思考。践行倾听教育学理念,在倾听教育学理念的召唤下,从“倾听”的视角生成新的教师角色和期待。
  参考文献:
  [1]佐藤学,张鲁宁.“相互倾听课堂”理论及启示[J].当代教育科学,2018.
  [2]佐藤学,陈静静译.教师花传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3]邓冀.思想品德课教学应凸现人文关怀[J].成才之路,2012.
  [4]佐藤学.钟启泉,陈静静译.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王福瑞.小学生课堂倾听问题及对策研究[D].福州:福建師范大学,2018.
  [6]谈永康.名师是这样给学生“自由”的[J].教育文汇,2011.
  [7]佐藤学,李季湄译.静悄悄的革命——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8]周杰.倾听与教学:论教师作为倾听者[J].全球教育展望,2010(7).
  [9]佐藤学,李季湄译.静悄悄的革命:创造活动、合作、反思的综合学习课程[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3.
  [10]李德显,李利.论缄默知识视域下的教学倾听[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4).
  [11]陈尚达.对话教学关系的多维融合[J].中国教育学刊,2016(2).
  [12]侯艳荣.课堂教学倾听探析[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S2).
  [13]戴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26).
  作者简介:闫聪玲,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909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