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动态的眼光看待学生以发展的模式开展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郑华兴

  摘 要:初中科学科目的设置旨在初中阶段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利用系统的教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帮助学生养成一个自己动手进行物品设计、制作、改造的习惯,在各种各样的科学实验过程中,让学生们借助自己的双手去探索这个世界的各种自然现象,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初中科学;教学课堂;全新改革
  
  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每个人都可以表现出无穷的活力,他们喜欢动手去探索一些东西,喜欢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融入自己生活中,借此来不断“创新和发现”一些神奇的现象。但是,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往往会把学生的“探索精神”当作是“不务正业”处理,从而不断消磨着学生的实践求知兴趣,让他们变成一个个“学习机器”。很显然,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那么,作为新时期的初中科学科目教师我们应该怎么样做呢?答案不言而喻,在对待初中阶段学生我们需要转换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以动态的眼光看待学生,以发展的模式在日常教学中积极地为学生创造合适的动手操作情境,让他们在动手中不断提高探知兴趣;然后在兴趣的加持下积极引导他们在动手中验证自己的所学知识;最后在探索中总结自己的错误行为,进而促成自己的学后反思能力,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充实自己的能力,促成自己的全面发展,以下是笔者的浅识拙见。
  一、 以“动”态的眼光进行动态学习
  (一)创设动手情境,培养动手兴趣
  在初中科学的日常教学中,笔者发现现在的学生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已经可以用“今非昔比”来形容,这主要和现在的科技发展速度和学生们获得科学文化知识的方式方法的改变有着直接关系。那么,作为初中科学教师的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其实很简单,我们要顺应科学事业的发展,在日常教学中积极主动地为学生们创设动手操作情境,从而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兴趣,让他们乐于动手学习科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物质的分离与结晶》这块内容时,笔者用一个漂亮的珠宝盒装了一个硫酸铜晶体,上课前故作神秘地打开这个珠宝盒,顿时引起同学们的一声声惊叹,紧接着我问他们:“你们想要这个宝石吗?”“想!”全班同学都高呼,“想不想自己亲自动手制作这样一个美丽的宝石?”“想!”呼声更高了,“那这节课老师就来教你们如何制作。”学生们听到纷纷表现出强烈的知识学习欲望和验证欲望,动手操作兴趣浓厚,在此后的教学知识讲解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和学习效率异常高涨。
  (二)营造动手机会,提高动手能力
  在调动出学生的动手操作兴趣后,作为任课教师的我们应该做好“趁热打铁”的准备,让学生们在兴趣的加持带动下,开展动手学习,验证新知的学习活动,我们则需要积极为他们营造动手学习的机会,想尽一切办法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帮助他们在“动手”中学习新知,在动手中验证新知,在动手中巩固新知,从而获得科学知识的有效巩固和提高。
  例如:在教学《风》一节时,笔者选择了一个风和日丽、微风徐徐的下午,将知识教学场地从教室转换到了学校的操场中,将测定风向和风速的工具分发给各个学习小组的组长后,向他们讲解了相关的使用方法和测定标准,引导他们结合所学知识及相关设备进行操场各个方位的风向和风速的测定,最后将测风表填写完毕并上交。学生们听了纷纷表现出跃跃欲试的样子,拿到工具听完讲解后纷纷去了各个方位进行测定和填表,笔者见状十分欣慰。
  (三)在动手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我们常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在初中科学动手教学中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作为教师我们不应该只停留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也不应该只停留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们在知识的动手学习后进行反思活动,不断分析自己的成功和失败的地方,进而在反思中不断促进他们的成长。
  例如:在上《大气的压强》这节内容时,我给学生演示了一个瓶“吞”鸡蛋的实验,学生分析了原因:原来瓶“吞”鸡蛋是由于瓶内空气变少、温度降低时,瓶内空气压力小于外界空气压力,外界空气压力把鸡蛋压进瓶里。接下去我又抛出一个问题:“瓶子里的鸡蛋你们有什么办法把它拿出来呢?”经过小组讨论后,同学们想到两种思路:一是把外界压强变小,二是把瓶中压强变大,而老师给出的器材中没有办法把外界气压变小,于是明确目标应使瓶内压强变大,最终大家决定通过把瓶子倒放,瓶底洒上热水从而使瓶内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增大,大于外界气压而把鸡蛋压出。请学生上去一试,果然轻易就把鸡蛋拿出了。听了学生们的分析笔者非常高兴,他们已经逐步开始自己寻找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懂得反思自己的知识学习,慢慢在成长了。
  二、 让学生在“放手”中发展,在发展中成长
  (一)“放手”准备教学
  在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除了部分实验教学所要用到的专业器材外,部分教学内容中所要用到教学器材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准备,因此,我们要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准备过程中,放手让他们去准备。日常教学时,也可以就地取材,废物利用,让学生发现身边的可利用的教学材料,从而让他们感觉科学就在身边,体验到科学学习的真正价值,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教学《新生命的诞生》一课时,笔者提前跟学生说让他们从家里带点自己认为是“果实和种子”的材料,在课堂上和大家一起交流探讨。上课时,笔者发现学生带了的东西很多,有苹果、梨、香蕉、桃子、西红柿、黄瓜、黄豆等等。筆者拿起来黄豆问大家:同学们你们认为这是果实呢?还是种子呢?学生们有的说这是果实,有的说这是种子,课堂上的“争论”不绝于耳。笔者则告诉他们黄豆既是种子又是果实,和这个类似的还有绿豆、红豆等等豆科植物。知识讲解结束后笔者告知同学们找到生活中既是种子又是果实的物品,下节课的时候带到课堂上一起探讨,学生们个个兴高采烈地回答说:好的。
  可以看出,在教学中让学生准备必要的学习材料,把科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们准备教学材料,可以让他们感受到亲近科学、体验科学、热爱科学的情感,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   (二)“放手”探究教学
  科学学科的开设旨在通过知识的学习和引导,培养学生的知识探究能力和意识,以及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从而帮助他们健康全面成长。因此,在初中科学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适当地“放手”让学生们进行探究学习,让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加上教师和家长的帮助获取知识,感受收获知识的快乐,从而打开学生探索知识的道路,帮助他们更好、更快、更加全面地成长。
  例如:在教学《太阳和月球》一节时,笔者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带领全体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和探究,而是为他们准备了一些资料,发到他们手上,让他们结合课本知识进行自主知识探究,可以两个人一组,也可以多个人一组进行课本知识学习,学习活动结束后,再进行全班的学习交流。学生们在讨论学习时,笔者便走入课堂中为他们答疑解惑,帮助他们进行探究学习。讨论结束后,选出了一位代表进行班级知识讲解,代表说: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的宇宙星系,其中有八大行星,离太阳从远到近的顺序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我们的地球排在第三位,是已经确定了有生物存在的唯一天体。其中,地球上的光和热大都来源于太阳,太阳的重量占到太阳系的90%还多……
  听着这位同学的讲述,笔者不禁感叹,原来“放手”学生进行自主知识探究他们可以收获到如此详细的知识,这和传统的教学观念背道而驰但是却有着如此的效果,值得我们深思,也值得我们多多尝试。
  (三)“放手”质疑教学
  传统的初中科学教学课堂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们则秉承“老师教什么,我学什么,老师说这个是错的,那就是错的,老师说这个是对的,错的也是对的”的观念,对老师毫不质疑。好听点这是传统的“尊师重道”,难听一点这就是只会接受“嗟来之食”。这样的教学课堂会严重阻碍当今初中生的发展,我们必须培养他们质疑权威的勇气和能力,课堂上的“权威”就是老师,老师讲的对不对,从客观来说全面与否学生都需要有勇气去质疑,只有质疑了才能更加主动的学习,只有主动去学了,那么知识也就到了学生的手中,掌握和运用也就可以信手拈来。
  例如:在教学《观测太空》一课后,笔者合上课本和学生展开了一次课堂学习活动,以“外面的世界”作为讨论内容,发动他们的思维,表达自己对于太空、关于宇宙的想法。其中一位学生说:我认为,我们的所生活的地球知识宇宙中的一颗尘埃,外面的世界太过于广袤,需要我们去探索,去冒险。还有一位学生说:我认为课本上的知识不全对,我们能够接触到外面的世界太过狭隘,可以说是宇宙的一个角落我们都没有探索完,在未来的日子里会有越来越多的东西被我们发现,我们学习到的很多东西都会不断被打破,革新我们的认知,这是科学前进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学习的必由之路。
  总而言之,在初中科学日常教学中,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主动积极地留出自主学习时间、自主探究时间、自主质问时间给学生,并在此基础上积极革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引导并帮助学生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让教学紧跟学生的各种疑问,让知识更快地被学生吸收并逐步运用到生活中去。这是对初中科学新课标的深入贯彻,只有我们“放手”了,学生的学习智慧和学习主动性才能更多地展现出来,学生的质疑能力、动手能力、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全面地培养、强化、巩固并提升,从而成为学习中的强者,获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许萍.初中科学:用科学大观念指引探究教学[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19(6).
  [2]毛建锋.初中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探究[J].基礎教育论坛,2019(13).
  [3]陶文省.高阶思维视域下的初中科学探究性问题设计[J].华夏教师,2019(8).
  [4]梁秋飞.浅谈初中科学课堂互动教学的实施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1).
  作者简介:
  郑华兴,浙江省绍兴市,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实初教育集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969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