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柏英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质疑解惑,开展听说训练、想象作文和综合性学习,营造良好的想象氛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带领学生敞开思路、毫无拘束地畅想。
  [关键词]语文教学;想象力;创新能力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展开想象,在想象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通过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自从多媒体被引入语文课堂后,在朗读方面长期存在两个失误:一是学生课堂朗读少,二是放录音或教师范读多。课文录音我们已无可挑剔,某些有较高水平教师的范读与课文录音相比,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准确的朗读、圆润的发音、精准的感情把握等等,无不让人交口称赞。但在佩服之余,我们是否也该为学生想想:在教师范读之前,学生有没有读过课文、找出生词、查查字典?对课文内容理解了吗?对文章感情吃透了吗?学生还没开始自主探究教师就范读,那么,学生就不用解决字词,也就省去了查字典的麻烦;不用去分析课文内容和把握情感,也就省去了一个大麻烦。学生完全可以模仿教师朗读,甚至可以读得声情并茂,但他们真正理解了多少呢?充其量只是学到了一点“形”而已,真正的“神”却领悟不出,形神兼备也就无从谈起。针对这些失误,新课标强调要注重学生的自我朗读体验,倡导“四步读书法”,即读准(要动手查字典)、读畅(要反复读,达到熟练)、读情(要分析内容,把握感情基调)、读境(要发挥想象,仔细品味)。如此步步深入地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由浅入深地把握课文,重视了学生的个体参与,强调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实现了自我与作者的心灵交流,这样读出来的声音才不会空洞无物、矫揉造作。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可以尽情发挥想象,用“内在的眼”去看作者描绘的世界,用“内在的耳”去倾听作者的心声。每个人的看法可能不同,但每人的看法却又都是深邃的、有鲜活生命力的,因为这不是别人强加给自己的,而是根植于自己内心深处的。此时的朗读便不再是“见字出声”,而是“内明于心,外大于人”了。建立在真切感受基础上的朗读,或如小溪流水,叮叮咚咚;或如激流奔泻,汹涌澎湃;或如置身桃园,鸟语花香。谁能说这不是一种真正的享受呢?
  二、通过质疑解惑,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韩愈说:“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学生有疑问是很正常的,但传统教育却没有给学生的质疑解惑留下余地,课堂上往往是教师先精心设计出种种问题,制定出标准答案,再一步步引导学生往事先挖好的“坑”里跳。于是出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传说:某老师在上课时画了一个月牙状的东西,问学生是什么,学生纷纷发表看法,镰刀、豆角、发夹等不一而同。但最后教师却说:你们都错了,应该是小船。听课者无不哗然。试想:在如此重重束缚之下,哪个学生还敢说?哪个学生还敢疑?长此以往,学生岂不要被培养成为一个个只会制造标准答案,而没有自主思考的木偶人?所幸的是,而今,放手让学生质疑解惑的新课改精神强有力地占据了语文课堂,对文章整体内容的感知和质疑,对部分内容的感知和质疑,以及对疑惑的解答,全由学生自主完成,学生把握课堂的权力大了,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现在的语文课堂上,没有了严苛的师道尊严,学生敢大胆发言了;没有了教师的大问小问,学生的质疑声反而多了;没有了标准答案,学生的回答也丰富多彩了。这样的课堂,教师轻松了,教学效率却提高了,学生思维也活跃了。谁能说这不是留给学生一片畅想天空的功劳呢?
  三、通过听说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語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听说训练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想象技能的培养。
  【教学片段】
  (教师放录音磁带,让学生注意听一听有哪些声音。)
  生:有鸡叫声、猫叫声,还有青蛙的叫声。
  生:有炒菜的声音,有人物对话的声音,还有人吹口哨的声音。
  师:仔细听还有什么声音?
  生:有小溪里水流的声音,微风吹拂树叶沙沙作响的声音。
  师:这些声音使你想起了什么?
  生:这些声音让人想起农村夏天的傍晚,农民伯伯收工回家的情景。
  师:能说出理由吗?
  生:从青蛙的叫声可推断是夏夜,从溪水声可推断是在乡村,从口哨声、炒菜声、农民的说话声可以推断是傍晚收工的时候。
  师:说得好!同学们打算画一幅怎样的《山村欢乐图》呢?
  在这一片段练习中,教师让学生通过听声音自选内容,大胆想象,不仅要求学生说,而且要求把想象出的具体内容画下来。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听的能力,而且锻炼了学生说和画的能力。
  四、通过想象作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作文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凭借想象和联想可以超越时空的局限,收到“言前人所未言,发前人所未发”之效。
  小学生的想象作文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童话式想象作文。这类作文结合小学生喜爱动物的特点,用动物来代替人物形象,以表达对诚实、勤劳、勇敢和乐于助人等品质的赞美,或对懒惰、贪婪和自私等不良行为的批评。这类作文的情节,都是小学生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想象出来的。二是科幻作文,如《月球上的新居民》《火星探险记》《奇遇飞碟》等。写这类作文,小作者只有对科学知识有较系统的认识,才能进行大胆想象。三是未来现实生活的想象作文,如《20年后的我》《假如我是……》《20年后相会在母校》等。
  想象作文在写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大胆想象。我们正处于一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对未来的20年,要让学生敢于去想,敢于去设计符合自己愿望的理想未来社会和自己未来的工作、成果。2.要合乎情理。想象大胆不等于胡乱瞎想,不少学生把科幻性的情节、神话般的内容搬进“未来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想象当然不合情理。未来现实生活想象作文是理想性想象而不是不能实现的幻想性想象,因此,不能将其神话化,否则,作文就失去了“未来现实生活”的性质。3.要实实在在。想象作文虽然是想象,但写法上也要“实”,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即用记叙文的写法去写未来的现实生活,让人读后觉得就是实实在在的人和事。4.要有立意。写未来现实生活想象作文是把我们的理想生活具体化,但仍然是为了表现我们生活的美好,因此,所写内容应是爱国的、文明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
  五、通过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予大力提倡。”基于这一指导理念,新教材把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与其它学科的有机沟通、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作为综合性学习的整体目标,将以往教材中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三个系统整合于综合性学习之中,并在学习过程中留给了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在有选择地进行上述活动时,学生在兴趣的吸引下自行查找资料、自行设计汇报成果的形式、自行安排观察的时间和方式、自行组织擂台赛和讨论。于是,展示活动成果时,相声、小品、辩论会等等,形式多样,不一而足。综合性学习中学生的出色表现,彻底打消了以往教师不敢放手的顾虑,因为他们已经看到放手后的学生不但没有“走不动”或“走偏了”,反而走得更扎实、更精彩!综合性学习给学生的畅想开辟了一方乐土!
  六、通过营造良好氛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语文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想象氛围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用自己想象的火种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课堂上智慧的火花呈燎原之势,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如教师先引导学生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和词句的意思想象意境,揣摩人物的心情,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然后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生动形象的描述。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让孩子猜谜语、听故事、听乐曲表现的情境等,也可以借助形象的画面进行想象。对某些写景物的文章,可以让孩子用手中的笔展现所想所看,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才能。另外,还可以把孩子们时常领进大自然中,让他们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奇异风光,这对培养他们的想象力也大有益处。
  想象力是创新能力的一部分。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想象,勇于创新。当然,想象力的培养并非朝夕之功即能收效,须长期坚持不懈地抓下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 赵永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993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