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我是什么》教学为例谈多媒体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多媒体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把打开教学成功之门的金钥匙。根据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我利用电教手段创设训练情境,效果颇佳。《我是什么》这篇文章的课型设计,就是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尝试,可以说是我在语文教学中的一次探索。
  關键词:语文;多媒体
  多媒体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是近年来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广大的一线教师经历了一个观望、怀疑、尝试、困惑、反思、推广的过程。现在,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自觉使用多媒体这一辅助手段来完成教学过程、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师越来越多。多媒体技术,顾名思义,就是将声音、文字、图画、动画、视频等形式合理组合的技术。以此来创造生动有趣、对多种感官形成刺激的环境,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方式称为多媒体辅助教学。这一现代科技的结晶—多媒体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把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根据小学生以形象思维方主的特点,我利用电教手段创设训练情境,效果颇佳。现就一教学实例,简单谈一些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我是什么》是部编版二年级上学期的课文,本文是一篇科学短文。文章用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通过拟人的手法形象地介绍了水在自然界中的形态、变化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利害关系。在设计课件时,我特别注意把这一生动的形象放入课件中作为整个课件的主角,并给它取名“水娃娃”。在课堂上,学生们看到这可爱的“水娃娃”,就兴奋起来,小眼睛看着课件一眨不眨。
  一、歌曲激趣,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学之不如知之者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也”。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就是开了一个好头。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正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之一。通过多媒体技术,烘托场面,使学生在对课文内容充分感知,创设乐学的情境。所以我在上课前,先出示“水娃娃”但不告诉学生这是“水娃娃”,让孩子们根据听到的歌曲猜猜这是谁。当我一放出音乐,孩子们都乐了,跟着手舞足蹈地唱起来,这首歌对于他们来说真是太熟悉了,这是小朋友们都喜爱的智慧树中的歌曲《探究奥秘》——如今的孩子有谁不熟悉智慧树的(投其所好,激起学习兴趣)。歌曲刚一结束,孩子们纷纷举起小手抢着告诉大家——我是水。这时我告诉他们这就是“水娃娃”,然后根据歌词简单介绍水的三态变化,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二、图片演示,了解水的常态
  不同的图片会给不同的学生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在教学水的常态时,我就是运用不同的图片让学生了解水在不同环境中的不同状态。
  师:大家都知道了“我”是水,我们平时见到的水都在什么地方呢?
  孩子们都举起手来:在水池里,在大海里,在漓江里……
  师:你们真能干,知道水平时在这些地方,你能在课文中找到它们吗?
  学生们大声回答:能!
  让喜欢这一段的学生起来读一读,然后通过课件演示:在池塘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唱歌、跳舞、开大会。通过图片学生理解了“睡觉、散步、奔跑、唱歌、跳舞、开大会”等词语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水流动的不同速度。
  三、借助动画,突破课文重难点
  水的三态变化是课文的重点也是难点。小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所以只借助文字的表述凭空来理解水的三态变化是很困难的。在教这一自然段时,我是这样教学的:
  出示“水娃娃”:亲爱的小朋友们,我可是像孙悟空一样会变噢!
  师:同学们,“水娃娃”会变成什么呢?你想知道吗?
  学生们齐声回答:想!
  这时老师播放水的三态变化动画,通过这样直观演示,声像的渲染,动静结合的效果,减少了学生在理解中的难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学生原有的机械肤浅认识转入深刻全面的理解,从而加深认知形象。所以学生们看完动画演示后,人人都形象深刻地记住了水能变成汽,变成雨,变成雪,变成冰雹。
  四、利用影片,创设情境,以景促说
  影片是学生的最爱。让学生对影片中的内容进行讨论,学生更是一个比一个发言积极。针对学生的这个特点,利用影片素材,引导学生观察,各抒己见,必将会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自由的学习环境中得以最大程度的体现。在教学最后一个自然段时,我利用洪灾影片,让学生进入洪涝灾害来临时所有的一切顷刻间都被洪水吞没的震撼场景,从而引发学生思考讨论“假如我是水,我该怎样多做好事不做坏事”。此时,学生仿佛是开了闸的洪水纷纷发言,有的说:“我们要多建水闸。”有的说:“我们要多造水库。”有的说:“我们要多建水力发电站。”……
  “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多媒体技术是将多种媒体形式组合的技术,具有各方面的优势,如能早日掌握这门新兴技术,定能在日常教学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技术并不排斥常规手段,使用什么手段,目的都是为了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我相信我们所有的一线教师都会学会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所教内容的特点以及班级学生的实际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以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998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