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伊尹”之“伊”与“小臣”补释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刘恒友

  《先秦诸子选读》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文第三则材料选自《论语·颜渊》,其中有这么一个句子:“子夏曰:‘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教材给“伊尹”作的注释如下:“伊尹,商初大臣,尹是官名,伊是名字(也有人说他的名字是挚)。据说他是家奴出身,做有莘女的陪嫁到了汤那里。汤先是让他做了‘小臣’,后来又让他管理国政,并在他的帮助下消灭了夏桀。”这个注释看似清楚明白,实则有两处让人摸不着头脑:依据中国人人名结构形式,“伊”应该是姓,怎么会是名字呢?有“大臣”一说,可这“小臣”又是什么意思呢?笔者对“伊尹”之“伊”与“小臣”试加考释,供方家指正。
   一、“伊尹”之“伊”究竟是“氏”(或“姓”),还是“名”
   教材把“伊尹”之“伊”解释为“名字”的说法甚为不妥,据古人人名结构形式,“伊”当是“伊尹”之“氏”或“姓”(严格说来,不是“姓”,因为夏商周时,男子称氏,妊人,即女人才称姓),而不是其“名”。
   首先,古人姓名结构有讲究,可以直呼其姓名,也可以是姓氏加官职,也可以是职业、官职加名,例如庖丁、小臣守;然而这种以名字加官名的人名结构形式,史料似乎未曾记载。据李学勤的研究,商代是不存在“名或字+官名(职官)”这种结构形式的人名。他在《先秦人名的幾个问题》(载《古文献论丛》,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版,第128页)一文中说:商代的人名结构形式比较简单——单称名或字,如终古、飞廉;氏+名或字,如伊尹、傅说;氏+行第,如费仲、微仲;氏+爵称,如鬼侯、梅伯;氏+爵称+名,如虞公遂、崇侯虎;职官+名,如太师挚、少师阳。其示例就明确了“伊尹”之“伊”是“氏”,而不是“名”。当然,仅如此,是不足以证明“伊尹”之“伊”不是“名”一说的。
   其次,依据有关资料,我们可以推知“伊尹”之“伊”是其“氏”,而不是其“名”。最先对“伊尹”进行详细记载的是《吕氏春秋·本味》,“有侁氏女子采桑,得婴儿于空桑之中,献之其君。其君令烰人养之,察其所以然,曰:‘其母居伊水之上,孕,梦有神告之曰:“臼出水而东走,毋顾。”明日,视臼出水,告其邻,东走十里,而顾其邑,尽为水,身因化为空桑。’故名之曰伊尹。此伊尹生空桑故也。长而贤。汤闻伊尹,使请之有侁氏,有侁氏不可。伊尹亦欲归汤。汤于是请取妇为婚。有侁氏喜,以伊尹为媵送女。”高诱注:“以其生于伊水,故名之伊尹,非有讹也。”虽说伊尹的出身充满神话色彩,但“伊尹”之名的来历与“伊水”紧密相关。此段文字也交代了伊尹是如何归商汤的,因此,《汉语大词典》说“伊尹”是“汤妻陪嫁的奴隶,后助汤伐夏桀,被尊为阿衡”,又“相传生于伊水,故名”。而南齐王俭的《姓谱》则更为明确:“有莘女采桑伊川,故伊尹以邑为氏。”也就是说,“伊尹”之“伊”是其“氏”,他是以出生地为“氏”的。为何这样呢?因为当时“氏”是用来“别贵贱”的,“贵者有氏”,而“贱者有名无氏”,依“伊尹”奴隶的身份,他必然是无“氏”之人,但是因为伊尹贤能,商汤必用之,就得先“贵”之,让其成为“贵者”,可是,何以为“氏”呢?最简单的方式就是以出生地为其“氏”,以官职为其“名”,故而“名之曰伊尹”。实际上,“伊尹”为官之前当是有“名”的,《集解》引《帝王世纪》:“伊尹名挚,为汤相,号阿衡。”《中国人名大辞典》:“伊尹,一名挚。”
   此外,《水经注·伊水》卷十五亦有相似记载:“涓水又东南,注于伊水。昔有莘氏女,采桑于伊川,得婴儿于空桑中,言其母孕于伊水之滨……其母化为空桑,子在其中矣,撤女取而献之,命养于庖,长而有贤德,殷以为尹,曰伊尹也。”又《帝王世纪辑录》载:“(伊尹)力牧之后,曰挚,其母曰始,孕于伊水之滨。”《明一统志》:“有莘氏女采桑伊川,得婴儿于空桑中,长而相殷,是为伊尹。”地方志《河南通志·山川》(卷之七·山川上·开封府)与《陈留县志·山川》(卷九)有一段相同的记载:“伊水,在陈留东北二十里,环绕伊尹故里。”南宋人周辉《北辕录》(《杞县志》卷之三乾隆五十三年岁次戊申仲冬月周玑撰)中记载:“行二十里过空桑,伊尹所生之地,又里许伊尹墓。”这些史料都说明了一个事实——伊尹故里就是伊水,伊尹得“氏”(今曰“姓”)于伊水。
   不过,也有人认为伊尹是帝尧伊祁氏的裔孙。《元和姓纂》:“帝尧伊祁氏之胤,裔孙伊尹,名挚,相汤,生陟、奋。”《三辅旧事》:“尧初生时,其母在三阿之南,寄于伊水,其后有伊姓。”这就是说,伊尹得姓于尧,而尧得姓于伊水,伊水是伊尹得姓祖地。
   看来,“伊尹”之“伊”是伊尹之“氏”或“姓”,而不是其“名”。教材释义有误。
   二、关于“小臣”
   注释中的“汤先是让他做了‘小臣’”是没问题的,只是教材对“小臣”一词没作解释,学生就有点奇怪:常听说“大臣”,难道这“小臣”是与“大臣”相对的一种概念吗?“小臣”究竟是什么呀?
   且看相关工具书是如何解释“小臣”的。《辞海》:官名。①亦称少臣。商、西周初期朝廷官员。常奉命从事卜占、祭祀、田猎和征伐。有时监督管理“众人”耕种。②西周中期以后指职位低下的小吏。(《辞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第3145页)《辞源》(修订本):①低级的臣子。也用为臣子的谦称。②周礼夏官之属有小臣,协助大仆执行职务,如应奉王命,礼赞,王出入时为前驱等。③官名。即内小臣,宫中执役的太监。国语晋二:“饮小臣酒,亦毙。”(《辞源》(修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第0883页)《汉语大词典》:①春秋以后指卑微的小吏。《礼记·礼运》:“故政不正,则君位危;君位危,则大臣倍,小臣窃。”孔颖达疏:“大臣谓大夫以上……小臣,士以下。”②宫中执役的宦官。《国语·晋语二》:“骊姬与犬肉,犬毙。饮小臣酒,亦毙。”韦昭注:“小臣,官名,掌阴事阴命,阉士也。”③臣子在君王前的自称。《书·召诰》:“﹝召公﹞拜手稽首曰:‘予小臣敢以王之仇民百君子,越友民,保受王威命明德。’”(《汉语大词典》(第二卷),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8年,第1597页)综合三大词典的释义,可知“小臣”主要有三个义项:一是地位低下的小吏,二是宦官,三是大臣自称。    结合各大工具书对“小臣”的释义,我们可以明确推知商汤所说的“小臣”,其实就是一种“卑微的小吏”。首先,大臣自称是臣子的谦称,与语境不相吻合。其次,据《元和姓纂》记载:“帝尧伊祁氏之胤,裔孙伊尹,名挚,相汤,生陟、奋。”这说明了“伊尹”不是“宦官”——他生育了两个儿子。又,《河南杞县伊氏家谱》:“一代元圣名尹又名挚,夏后皋八岁庚辰四月初八日生于空桑,夏后癸三十七岁己卯耕于有莘,汤使人以币聘之,三反而后从。孟子曰,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焉。……至商王沃丁戊子八祀卒,年百三十歲,大雾三日,沃丁祀以太牢,亲临丧以报大德,葬于亳。”这“伊氏家谱”认为“伊尹”是他们的祖先,并记录了“伊尹”一生的主要经历。“伊尹”理当不是“宫中执役的宦官”,而是“卑微的小吏”。商汤之所以让伊尹担任“小臣”一职,主要是因为伊尹只是一介媵臣。《史记·殷本纪》:“(伊尹)乃为有莘氏媵臣,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吕氏春秋·本味》:“(伊尹)长而贤。汤闻伊尹,使请之有侁氏,有侁氏不可。伊尹亦欲归汤。汤于是请取妇为婚。有侁氏喜,以伊尹为媵送女。”可见,“媵臣”就是随嫁的臣仆,身份及其低微。尽管商汤想任用伊尹,可鉴于他的身份,也就只能暂时委之以“小臣”一职。“小臣”亦称“少臣”,《叔夷钟》:“伊少臣佳辅,咸有九州。”这段铭文称“伊尹”为“少臣”,并赞扬他辅佐商汤取得天下。要之,“小臣”就是一种地位低下的小吏。
   虽说教材的注释不会影响学生对其大意的理解,但作为一种初次出现于教材中的文化常识,最好是稍加说明,一则有助于学生进一步解读文本,二则可以增加学生的文化知识。一石二鸟,何乐而不为?
  
   参考文献:
   [1]论语[M].秋平,主编.福州:海风出版社,2007.
   [2]辞源(合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0276.
   [3]辞海(1999年版缩印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2091.
   [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4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341.
   [5]古代汉语词典(大字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1390.
   [6]论语集释(三)[M].程树德,撰,北京:中华书局,1990:799.
   [7]古文献论丛[J].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128.
   [8]汉语大词典(第二卷)[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8:159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075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