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作文中无我的现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为解决部分中学生作文中没有自己的真情实感和思想观点、随意编造、虚情假意、言之无我等问题,从立意自由、文题有趣、尊重学生等方面进行探索实践。
  关键词:无我; 立意自由; 文题有趣; 尊重学生; 语言个性; 模拟生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4-033-001
  一、问题发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作文教学中,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文章应该是作者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而不是硬挤出来的。只有真正动了情,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的东西。
   可是,反观现实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好多学生的作文存在言之无我现象,抄袭、仿作、套作等“二手”作文也不足为奇。无病呻吟者多、真情实感者少。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现象:
   1.内容空洞化:有媒体报道中学生作文假大空的现象,有的同学盲目地虚情假意地叙写悲情或虚假的幸福。记叙文中简单罗列、介绍,缺乏真正生动的描写性文字,人物写得呆板、不形象,难以表达出自己的情感。议论文则只能拿一些简单的论据拼凑,牵强附会,缺乏说服力,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真实观点。
   2.结构模式化:或许受“新概念”作文的影响,有的作文看起来“似曾相识”,结构相似,内容相近,“模仿”痕迹很明显,甚至有的作文模式像是“夹生饭”,“模仿”得不伦不类。议论文则是千篇一律,排比句开头,然后是几个事例的堆积,最后是程序化的生硬的结论。
   3.文风虚浮化:片面追求文采华而不实,滥用比喻、排比、对仗,古人、古事、古诗词,堆积辞藻,追求华丽。不管有用与否,以排比开头,主体内容也追求形式上的对仗,把材料硬塞进去,结尾再把开头重复一遍。乍一看,引经据典,文采飞扬,实则求新求怪,空洞无物,缺乏真情实感。
  二、理论分析
   1.从学生这个层面来看,生活的单一化和阅读的局限性是导致言之无我现象的根本原因。虽然现在社会物质生活、文化生活都很丰富,但由于家长片面追求分数,存在功利性、短视行为,学生生活基本都是二点一线,除了家就是学校,缺少必要的社会活动,缺少对社会的观察。但作文中的真情实感却是和生活密切相关,没有丰富的生活经历,怎能写出真情实感的东西。此外,学生阅读的宽度和广度也影响着作文的质量,大多数学生的阅读主要来自语文教材、报刊、作文选等,面对其中的好文章,自然就容易模仿的习惯,简单的模仿就会导致形式上生搬硬套,导致材料千人一面、结构千篇一律、抒情众口一词。
   2.从教师这个层面来看,教学的程式化和阅卷的标准化是导致言之无我现象的重要原因。中国的教育向来讲究尊师重教,老师说的就是对的,学生也乐意按照老师的思路写。虽然教学大纲中对作文训练提出了要求,但很笼统。因此教师学生都有一种倾向──重阅读分析,轻写作训练。作文训练成了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完成作业量的一种形式。教师在讲授作文时,习惯于讲解结构和例文,经常拿一些优秀的习作作为范文进行点评。在范文的影响下,学生便不管什么虚情假意,照抒不误。教师在给学生评改作文时,向学生提出这样那样的建议:应怎样抒情、怎样议论,甚至给添上几句成人的议论抒情,使本来充满纯真的思想内容受到了成人的虚饰。久而久之,学生也会照着“贴标签”了。
   3.从社会这个层面来看,现实的功利性和高考的指挥棒是导致言之无我现象的主要原因。现实教育中,语文得不到家长和学生的重视,不如数理化“见效快”,语文则是长期积累、厚积薄发的过程。而作文又是语文学习中见效更慢的一项,短期内根本看不到成效,因此作文处于一种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尴尬状态。高中生作文训练目标直指高考,高考需要什么样的文章就训练什么文章,因而在应试教育的魔棒下,考什么就练什么,教师在备考时就跟着训练相关文体了,这就很大程度地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缺乏真情,虚情假意就不足为怪了。
  三、经验借鉴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生活中有许多有意义的值得观察的事物,怎样使学生不错过这些宝贵的生活画面,及时捕捉住观察的对象呢?教师一要多引导,二要多提醒。比如要写周围熟悉的人,首先要选定目标,注意观察。这个人在外貌上有什么特征?在行为习惯上有什么特征?类似的问题教师要经常提醒。有很多观察体会,很多灵感往往是转瞬即逝的,一不留神就会溜走。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慢慢培养起观察兴趣,逐步形成观察的习惯。
   2.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要抓住作文训练这个“流”,就必须从生活这个“源”中汲取营养和素材。所以,要想学生在作文中写出真情实感,就必须教会学生面向社会、关注生活,要以饱满的热情和自己独特的眼光与视角去观察周围的客观事物,并建立感情,再将这感情融进写作中,写出自己的独特体验,这样写出的文章就不愁没有感情、没有感染力。让学生跨出教室、跨出校园、跨入社会,在充分接触各种人和事之中进行有感而发的写作,这样做更能发挥写作的功能。
   3.引导学生学会倾吐。例如,开展心理疏导作文课对引导学生敢于说真话、诉真情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如《和××说说心里话》《我的烦心事》这种类似的作文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自己为什么要生气、为什么会烦心,以及生气时的表现、烦心时的表现都说出来。通过向全班同学的倾诉,再经过教师的积极引导,让学生自己想出一个合理的解决办法。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会有一种情溢心间、不吐不快的感觉。教师就要抓住火候,让学生趁此宣泄自己的感情,表露心声,并讓学生把这种感受写出来。有的教师要求每个学生写周记,周记的内容一定要从生活中选材,有教师命题,也可让学生自由发挥,写本周中印象最深的事情。经过不间断的训练,学生作品中逐渐显露其真性情,吐露其真感情了。
   4.探索创新作文命题。让学生参与命题,给学生写作的自主权,写他们自己想写的东西,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有真实性可言。作文命题不在乎“大”与“小”,而在乎能否给学生发挥“真情实感”的空间,题目应当不超过学生的经验范围,应当站在学生的立足点上替学生设想。作文命题应贴近学生、贴近社会,方式要灵活多样,表达要新颖生动,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252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