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寻生本思维与师本思维的关联点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主体教学意识,充分观照学生阅读学习基础和阅读兴趣取向,探寻生本思维和师本思维的关联点,以提升阅读教学设计的契合性,给学生带来更多阅读启迪,让学生在不断阅读体验中形成学科核心素养。
   一、教学调查,读懂生本思维
   教学调查包括教情和学情两个方面,作为教学设计者,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唯有读懂生本思维,才能给出最为科学的阅读教学设计。
   (一)教情分析
   阅读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占有足够丰富的教学信息。首先要对教材展开深度发掘,找到文本生本思维对接点,为教学设计提供更多信息支持。教材有个性特征,教师要从文本体裁、语言特点、结构形式等角度展开分析,以便为课堂教学提供更多切点。其次要对教辅手段进行整合分析,阅读教学需要媒体支持,也需要课文阅读信息的补充,教师要注意运用多种辅助手段展开助学操作,只有注意整合相关教学资源信息,才能形成良好教学基础。
   教师在教材分析时,要针对学生认知基础出发,精选阅读角度。如教学统编七年级语文上册《春》,这篇课文描写语言是亮点,学生对此也特别敏感,教师在阅读教学组织时,注意对阅读分析角度展开:反复诵读课文,画出最为经典的语句,体会其丰富表达效果,展开多种形式的语言鉴赏活动。为让学生对诵读有更直观感受,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配乐诵读音频材料,给学生带来更多心理触动,学生开始仿读训练,并在不断诵读体验中对语言表达有了更深刻认知。教师从语言角度展开阅读布设,让学生聆听诵读音频材料,对学生阅读思维形成碰撞,促使学生顺利进入阅读境界,这说明教师教情分析很到位,促进了生本思维和师本思维的对接。
   (二)学情调研
   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要围绕学生展开教学设计,在具体实践时,需要深入到学生中间,对学生学力基础、阅读兴趣、学习悟性等多种因素展开调查研究,以便给出更好的教学应对设计。
   学生阅读有个性追求,这是最需要教师考量的因素。在教学《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时,学生对这样的内容没有太多感觉,教师通过深入学生群体之中,对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学情调查,因为没有类似的经历,自然不能对亲情话题形成深刻心理触动。为此,教师在教学调度时,为学生准备了一个短片视频,让学生在观看视频时形成心理触动。学生观看视频时,教师不时给出引导和启示,让学生顺利进入到视频故事之中。当学生对故事有了一定触动之后,教师投放课文内容,并进行示范诵读,将学生带入亲情感知环节。经过教师的主观努力,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触动,说明教师学情调查发挥了作用。
   二、设计创新,契合生本思维
   阅读引导时,教师要充分考慮学生阅读思维基础特点,才能给出比较有针对性的启发,适时启动媒体展示手段,为学生投放更多悬疑思考问题,都可以形成重要激发动机。
   (一)信息投放
   教师在阅读教学启动后,给学生投放一些课外阅读内容,可以形成鲜明的对比阅读契机。特别是多媒体助学方法的科学运用,可以给学生带来多种感官冲击。多媒体展示直观信息,学生接受度更高,教师要注意精选相关内容,对这些信息展开创新处理,以提升教学助学效果。图片、视频、动画、文字、音频等信息,都有不同适合场合,教师作出精心筛选,可以获得更好的调动效果。
   课堂阅读环节启动时,教师往往运用多媒体展开助学操作,这是最自然的选择。如教学《散步》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这是电子课件中选择的一些插图内容,学生很快就给出观察体验:一家人出去散步,在散步过程中出现了意见分歧,最终达成共识,表现了浓郁的亲情主题,这是标准的以小见大的写法,折射了孝道大主题。教师还没有对文本进行解读,学生便从媒体展示图片中获得有形认知,说明多媒体运用发挥了重要作用,将学生学习思维顺利激活。
   (二)问题设计
   “以问题意识培养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阅读教学方法的传授来引导学生向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转变。”教师利用思考问题展开教学调度,这是最为常见的教法运用。
   在教学《女娲造人》这篇课文时,教师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内容,并给学生投放了一些思考问题:女娲是如何创造人类的?你觉得女娲是什么样的神?她有什么样的精神?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的?学生拿到这些阅读思考问题后,都自然进入到深度思考之中。经过一番思考和讨论,学生逐渐达成学习认识。教师利用问题展开阅读调动,这些问题是学生经过阅读完全可以独立完成的,说明教师问题设计是具有更高契合性的。教师利用问题展开教学调度,实现了文本、生本思维的快速对接,有效提升了阅读效率。
   三、鉴赏优化,支持生本思维
   语言鉴赏属于阅读教学核心任务,教师要注意给学生传授更多操作方法,给学生提供清晰操作路线,让学生在不断语言鉴赏操作实践中成长学科能力。
   (一)方法传授
   学生大多对语言鉴赏存在畏惧心理,其主要原因是学生缺少鉴赏方法,仅有的修辞方法远远不能满足鉴赏要求。因此,教师需要在鉴赏角度选择、鉴赏方法投放、鉴赏效度等方面展开创新探索,给学生最为得力的支持。
   在鉴赏《雨的四季》经典片段时,教师先让学生找出鉴赏内容,然后给出具体的方法传授。如:“天上聚集几朵乌云,有时连一点雷的预告也没有,当你还来不及思索,豆粒的雨点就打来了。”学生很容易想到修辞方法的运用,教师给出方法提示:这段话运用了典型的修辞方法,如果不考虑这个角度,还可以从情绪、互动、场景等角度展开思考,对这段文字进行解析。学生根据教师指导展开操作,很快就给出不一样的鉴赏。教师给出具体提示,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学法支持,让学生自然建立鉴赏学法体系。
   (二)路线规划
   学生语言鉴赏常常会跟着感觉走,想到什么说什么,这样显得毫无章法。教师要对学生语言鉴赏操作路线进行重点规划,让学生顺利进入操作环节。先找鉴赏角度,然后具体分析方法应用的表达效果,最后进行关联性处理,提升鉴赏品质,这样才能形成比较完善的鉴赏认知体系。    学生对语言鉴赏还存在许多模糊认识,教师在鉴赏路线规划时,需要从学生能够理解的角度展开操作。如教学《济南的冬天》时,教师先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语段进行体会,说说喜欢的理由。学生都能够顺利进入到鉴赏活动之中。很多学生会从修辞方法的精彩运用角度展开,教师给出了一些路线规划:找出修辞方法——结合语境分析——关联作者情感。学生根据教师规划展开具体操作,果然获得不错效果。教师给学生做出具体的鉴赏规划,体现鲜明的指导意图,教师运用导图形式进行启迪展示,让学生自然进入鉴赏环节,促使学生自然建立鉴赏意识和方法体系。
   四、读写实践,激活生本思维
   读写训练设计时,教师要有创新意识,为学生提供更多适合度更高的训练内容,并对训练形式进行创新处理,以激活学生阅讀训练思维。
   (一)仿写指导
   学生对仿写训练并不陌生,但在具体操作中,还是难以获得期望的效果。这是因为学生模仿太过机械,缺少灵活性,更不能生发更多创作灵感,自然不能形成仿写亮点。教师要注意给出针对性引导,让学生找到更多仿写切入点,还要注意对仿写内容和仿写点展开创新处理,这样才能形成带有创造力的仿写作品。
   在教学郑振铎的《猫》时,教师先让学生做整合性阅读,然后给学生布设了仿写任务:我们生活中也会接触到一些小动物,甚至也有饲养的经历,选择一个描写对象,展开一段仿写,从事件展开中阐述一种生活道理。学生开始了独立思考,教师不时给出一些提示,让学生能够尽快进入书写阶段。学生在充分讨论之后,都能够顺利进入操作环节。在课堂展示时,学生的仿写都比较成功,与课文内容有更高的契合性。教师组织学生对仿写作品展开对应评价,在评价方式方法上也给出一些提示,确保学生阅读评价顺利展开。
   (二)演绎创编
   引导学生展开课本剧创编演绎活动,这是学生比较青睐的学习活动形式。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要给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形成创编能力。课本剧要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创编,在对人物台词设计时,需要对人物性格、身份等内容展开研究,这样才能提升创编适合性。
   学生对课堂演绎活动有特殊参与兴趣,教师抓住学生学习心理展开教学布设,可以有效激活学生学习思维。在教学《皇帝的新装》之后,教师为学生设计一个课本剧创编演绎任务: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自行创编一部课本剧,以课文为原型,截取一个断面,进行角色设计,对人物性格展开分析,以便为人物台词、动作、表情设计提供一些参考,最后是进行课堂演绎展示,看哪个小组表现最为突出。学生拿到这个创编演绎任务后,都表现出极高的热情。教师深入到学生群体之中,对学生创编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个性问题给出积极帮助,确保创编演绎活动顺利推开。教师让学生展开课本剧创编演绎活动,将学生带入特定学习情境之中,对学生阅读思维形成的历练更为深刻。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期待创新设计,教师要注意探寻文本、生本、师本等多种制约因素的思维对接,找到多元思维关联点。教师要“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巧妙运用教具”。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适宜阅读学习契机,促使学生在不断阅读学习历练中成长学科能力
   李慧,山东省桓台一中附属学校教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313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