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上好一堂优质地理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要上好一节优质地理课,教师课前要对课程标准进行充分解读;课中要挖掘培养核心素养的内容并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把握课堂教学细节、注重教学实效性。因此,要上好一堂优质课,在课前一定要打磨,“打”是对课堂结构框架的处理,“磨”是课堂教学中的细节。
  【关键词】优质课;课程标准;教学理念;实效性;教学细节
  去年10月,笔者参加了贵州省地理优质课评选观摩交流活动,知道了要上好一节课是多么不容易,教师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自如,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前充分解读课程标准
  只有了解地理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的要求,才能有的放矢。如果教师对课程标准解读不透彻,就会影响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教师在解读地理课程标准时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中包含的基本概念;二是深度解读教材内容,了解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什么内容,掌握到什么程度;三是要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设计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教学中挖掘培养核心素养的内容
  (一)区域认知
  教师应将知识点挖掘出来放在课堂教学中,如西江苗寨的价值和亮点,让学生挖掘出自己遇到的其他区域的问题,也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挖掘课文中涉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內容。再如:走近梵净山,为什么说梵净山是世界文化遗产?通过这一问题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把它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标准是什么,怎么去认识它,旅游的人不是很多,可山上生物的多样性,是它的价值所在。通过学习,学生对这类问题的看法、学习方法、学到的知识、形成的能力等,这些方面的重要程度均不亚于知识的传授。
  (二)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多角度、多思维地分析事物有利于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发展。梵净山为什么会形成生物的多样性?因为地形、封闭性、岩性、垂直性、人文因素。如讲到石漠化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当时能养活所居住的人,为何过了一些年又养不活当地人了呢?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能够了解到:是因为现在人口增加了,人们生产、生活的需求量增大了,满足不了人们增长的物质需求现状。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辩证地看问题。如教学“常见的天气系统”时,教会学生分析冷暖气团是相对的,倾斜的大小与水压、气流的大小等都有关系。教学“黄果树的形成原因”时,可让学生思考:黄果树瀑布为什么成为中国第一瀑布?问题提出后要指导学生考虑综合因素,如冲积扇、冲积平原,降水不一样、土壤不一样、倾角不一样,形成不同的地貌形态,岩浆活动塑造的地区小,地壳运动影响区域大。如此反复,经过多次训练,学生自然能够学会辩证地看问题。
  (三)体现核心素养中的地理实践力
  让学生在课堂中实验,把自制教具、用品、展示板、水果等带进课堂,让学生自己动力实践,能够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实验装置不一样,效果也不一样。教师应用心制作地理教具,不仅是为一节优质课积累资料,而是要为后续的地理教学积累资料。
  三、教学中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及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独霸课堂,一讲到底,让学生被动地听课,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梵净山”时,自己像是“导游”,学生像是“听众”,老师唠唠叨叨,学生在课堂上昏昏欲睡。对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当“演员”,自己当好“导演”即可。有些教师会在教学中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在这一环节,最好能够体现重难点知识,为学生提供具有讨论价值的问题,讨论前要将任务交待清楚,让每一位同学都参与进来,且组内分工明确,有组长、记时员、记录员、噪音控制员及中心发言人等角色,当然,这些角色要互换,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担任各种角色,使课堂中人人参与,人人有收获。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巡视,及时发现学生讨论中的问题,并及时纠正。讨论过后让各小组充分展示交流结果,分享不同的思想,让学生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反馈作点拨和总结,达到师生和生生交流互动的目的。
  四、展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
  教师应让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可促进终身发展的地理知识。有位教师在教学“黄果树”一节内容时,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冷场,为什么不换一种方式呢?教师要想办法打破冷场局面,可采用激降法。同时,教师要反思自己的问题设计,地理课堂上的问题要有启发性、递进性,要有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提问后,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一位教师在讲冷气团和暖气团时,问学生:“你们从这张图上看到了什么?”教师说上一句,让学生说下一句,问题的设置较差。为避免此情况,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有目的性、启发性、趣味性、层次性、联系性,要启发学生思考,为下一个环节作铺垫。
  五、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地理课程具有开放性,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都有多种选择,这些方面选择都应为内容服务。地理教学中的活动体验本应为教学服务,但在实际操作中有些教师“轻视”学生的智力,活动带有幼稚性。如有些教师以积分或小红花的方式鼓励学生;有些教师没有充分挖掘教学资源,问题设计得过于简单;有些教师上课形式大于内容,缩小了课堂容量。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气压带和风带”时,让10位学生上去表演,结果学生大多数学生都不知道自己的任务,任凭教师在台上“摆布”,听课教师也看不出要学生做什么,浪费了很多时间,教学结果却很不理想。
  六、注意课堂教学细节
  要上好一堂优质课,在课前一定要打磨,“打”是对课堂结构框架的处理,“磨”是课堂教学中的细节。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一是语言要抑扬顿挫,用语言来展示地理学科知识之美;对学生的称呼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学语言表达要完整,不要说半句留半句,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存在歧议;教学活动中要交待清楚环节、内容及注意事项等;对一堂课要达到什么教育教学效果要有预案;给小组命名时,要取正能量的名字;板书、板图要展示思路,要边讲边板书,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知识点及时间的把握要恰当,让课堂节奏适中;课堂设计要符合新课程理念,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完成教学任务;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给学生肯定的评价,学生回答问题出现错误时要及时纠正,让课堂成为享受的地方;在课堂中,教师要对学生微笑,微笑是教师的一张名片,微笑是接纳学生最好的体现;板书要有重点,要能统领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避免别字、PPT文字太多,或文字、图片同时出现等情况;在课堂教学中点明回答这种方式不好,甚至有的教师说“选出两名同学”回答,这样有时会损伤其他学生的自尊心;教师要采取为学而教的教学模式,而不是为教而学的教学模式。
  总之,一堂优质的地理课堂,需要设计好课堂教学环节,让学生从中获得知识,并在活动中提高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科的核心素养,即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让学生得到可持续发展,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参考文献】
  [1]谢泽慧.参与式教学法[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张仁贤.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M].世界知识出版社,2014
  (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教育研究室,贵州毕节5532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506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