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问题驱动的初中数学“翻转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 引言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主要任务是完成信息的传递和技能演练,而翻转课堂“翻转”了信息传递和信息内化的过程,即教师将本课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视频为媒介,辅助以学习单等资源,促使学生在课下通过自主学习完成新知识的学习,课上则带着问题展开探讨,最终形成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持久性的数学核心素养。
  ● 问题驱动教学法的作用
  问题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专业领域内的各种问题为学习起点,以问题为核心规划学习内容,让学生围绕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的一种学习方法。教师在此过程中的角色是问题的提出者、课程的设计者及结果的评估者。问题驱动教学法在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一,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问题是激励学生学习和探索的源动力,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索的主动性。
  第二,能够实现课下、课上学习活动的连续性和高阶性。问题驱动的初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问题解决贯穿学生课下、课上学习活动的始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有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保证了课下学习与课上学习有序衔接。
  第三,能够促进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提出适合学生学习的问题,进而发挥“翻转课堂”时时可学、处处可学的优势。
  ● 教学实践
  下面,笔者以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一节为例,利用课下学习任务单进行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整节课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
  1.课前阶段
  (1)教材及学情
  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有关知识。从教材看,本节内容与日常生产、生活联系紧密,“转化”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是本节内容学习的核心思想。
  (2)微课编导及学习
  微课学习目标确定为准确把握平行四边形定义及性质。微课视频关键问题如下:
  引入型问题:什么样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它有哪些性质?
  启发型问题:准备8个全等的三角形,动手画一画、拼一拼、转一转,探索一下怎样才能得到你心目中的平行四边形。
  类比型问题:全等三角形的边角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这些关系会带来平行四边形的哪些性质?
  复述型问题:请把你探索中得到的平行四边形定义及性质写到微课学习任务单上,参照老师给出的解析,有什么不同吗?请在微课学习反馈卡上做好记录。
  2.课中阶段
  课中以“导—研—展—升—评—测”六环节组成,将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相结合,提升训练和方法共享并举,将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相融合。以反馈型问题、迁移型问题、悬念型问题、发散型问题贯穿始终,学生在问题的有序解决过程中完成对平行四边形定义及性质的明确、理解、解决、升华和应用。
  环节一:导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呈现微课学习的收获及遇到的困难,由组内研讨微课学习任务单、探究平行四边形表格内容开启学习。
  关键问题:微课学习中遇到了哪些问题?请跟同学讨论一下困惑,其中有什么共性和不同,汇总、分组汇报,组内研讨时间5分钟。
  问题设置目的:给予学生碰撞、思考的空间,在自学的基础上提炼,发散思考平行四边形的对称性补充结论的可能性。
  环节二:研
  组内研学,学生发现不同探究方法可以得到相同结论。在讨论、汇总过程中,体验数学与实际的联系,从全等图形性质获得平行四边形定义和性质的证明方法。
  关键问题:每一个人对问题的解读并不一致,但是得到的平行四边形性质却基本相同,不同探究方法会对结论或者过程产生哪些影响?
  问题设置目的:给予学生同伴碰撞、思考的空间,在自学基础上提炼,发散思考探究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数学依据。
  环节三:展
  各组代表汇报展示组内共性结论,对独到见解补充分享。
  关键问题:从分享中,能发现认识平行四边形性质的主要思想方法吗?
  问题设置目的:在提炼的基础上考虑更多的可能性。
  环节四:升
  学生各自完成平行四边形定义及性质的问题解决,利用课堂互动系统大数据反馈,针对点拨提升。
  关键问题:平行四边形性质在证明问题解决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问题设置目的:给予学生联系发展的思维体验,综合各种方法解决平行四边形性质应用问题。
  环节五:评
  采取组内、组间、师生三级评价,从学习参与、学习效能、学习进步三个维度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学生从反馈中获得成长基点。
  环节六:测
  学生利用学习平台独立完成测试,教师根据数据反馈针对错题组织讲评。
  问题设置目的:促进学生思维纵深发展,实现思维深刻性培养。
  3.课后阶段
  在课前、课中学习的基础上,结合数据反馈,课后针对性设置问题。为每一位学生量身订制辅导或问题,实现个性化学习。
  ● 教学反思
  1.教学问题要服务于师生
  在问题驱动的初中数学“翻转课堂”中,问题要服务于教师的导航和教练职能,保证学生能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思考,每一個问题的提出都有学生有待达成的学习目标。
  2.教学有规律可循
  在问题驱动的初中数学“翻转课堂”中,问题设置要精当,要避免封闭式问题,问题宜少不宜多,问题内容要确保基础各异的学生都能参与解决,问题要能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要清除对探索产生障碍的驱动问题。
  3.思辨与展望
  问题驱动的初中数学“翻转课堂”是对传统教学策略的扬长和发展,是对基于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的重构,让课程真正成为立德树人的载体。
  作者简介:曹雅婷(1975—),女,广东深圳人,中学高级教师,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中学教科室主任,主要从事课堂教学研究,中考试题及命题、解题研究;江少佳(1974—),男,广东深圳人,中学高级教师,新安中学(集团)外国语学校副校长、原区初中数学教研员,主要从事课堂教学研究,中考试题及命题、解题研究。
  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初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14JX05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540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