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闽南音乐微课程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郑希

  摘 要:在音乐教学方面,我国的教学领域一直缺乏相应的创新型教学方式,微课程教学就很好地补充了这一缺口。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来看,这样的新型教学方式将音乐中所包含的内容以更为丰富,更具有渲染力的音乐效果和图片方式展示出来。该种教学活动的运用,将音乐丰富化,使其从视觉和听觉多种感官来向学生展示音乐的魅力,从而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本文结合这种新型的音乐教学方式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并共同探索其更好的教学路线,力争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闽南音乐;微课程;音乐教学;运用
  一、 引言
  闽南音乐微课程是一种较为现代化的新型教育方式,该种教育方式相比从前的传统音乐教学方式来说,更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了解音乐的内容,从视觉,听觉等多维度对学生进行音乐方面的介绍,提高学生加强对音乐的鉴赏能力,让学生在兴趣学习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相关的音乐知识内容。
  二、 微课的概念及特点
  (一)微课的概念
  所谓的闽南音乐微课程,从概念讲它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就是教师利用视频文件或图片展示以及音乐效果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活动。当然在课程开始之前,老师需要针对相应的内容进行充分的资料调查,并且将每个资料,每种视频,每个图片按照课程和知识点的需求进行划分,并进行相关的研究,并且将其中蕴含的知识点和难点划分出来。学生也可以通过在线阅读浏览的方式以视频为媒介学习音乐。这样的方式就很好地弥补了传统音乐教学对学生的空间限制,让学生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以及自己的爱好对音乐进行学习。这样的课程通过互联网增加了学生对音乐的了解和鉴赏范围,也更好地推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增加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二)“微课(微视频)”的主要特点
  第一点,微课程是音乐教学的方式,教学时长较短,通常为五到十分钟。若相较于传统的音乐课来说,它可谓是一个课程的片段。
  第二点,其教学内容较少,微课程的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和难点,并且具有极强的针对性。会将最精华的内容,放在最简单的教学方式中向学生展示,可以说是传统教学的浓缩版。
  第三点,他的资源容量很小,微课程在实际生活中是以电子信息的形式存在的,它可以放到任何的终端设备上,可以最大限度上实现移动学习。
  第四点,微课程的教学主题十分的突出,而且特色鲜明。通常情况下,教学中可能会举一个事例或一个素材,以及主题围绕其讲解相关的音乐知识,并且让学生自主产生对难点的思考。这是将学习的策略方式和教育等多种观点融入其中,更容易让学生理解。
  第五点,具有十分重要的创意性和研究性。所有的微课程都可以通过任何人以任何的形式来研发,所以说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微课程的研发者,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以及能力尽情地发挥自己所想象的内容,并传播自己的经验和优秀的音乐内容。
  三、 闽南音乐微课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措施
  (一)合理设计音乐专业教学模式
  当然所有的教学内容进行都需要先进行相关类型的测试和调查。所有的音乐专业在教学过程中,通常情况下,以心理学或者是互相交流式的教学方式作为整个教学的基本教学理念。而微课程在整个音乐专业中可以作为教学的一个设计展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自己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大纲进行一系列的优化,再将教学的核心要素通过各种方式展现在相应的素材当中。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交流的方式与学生实现音乐上的交流,帮助学生完成自己的音乐学习。课后时间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利用空余时间在移动端上看到多元化的音乐课程,通过观察看之后及时的反馈学生,了解学习情况,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个音乐教学的模式。
  (二)科学设计教学计划
  教学设计也是影响老师教学的重要因素。利用科学的方式对音乐教学进行设定和规划,并且建设一个良好的教学目标对整个音乐专业的教学工作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作用。培养一个优秀的音乐人,优秀的课程教育和老师的合适方式是十分重要的。另外,结合我国教育部门对音乐专业的教学大纲要求和规范,教师需要通过自己的知识内容以及对音乐的发展规律了解,制定合适的教学内容大纲。音乐形式多种多样,只有选择对的音乐形式才可以更好地利用零碎的时间让学生不断地提高对音乐的了解。而课后的时间对于学生以及老师来说都是学习和教学的灵活时期,利用好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思维,改善教学理论,让学生利用零散灵活的课下内容,最大限度利用课上时间双双结合更好的学习音乐技巧和知识内容,做到各方面综合。学生想用音乐资源的方式,就可以通过该种教学设置和教学模式来实施。若院校里没有足够优秀的音乐教师,其微课程的教学质量就成为音乐专业的重要基础。
  四、 闽南微课音乐在歌唱教学中的运用
  对于传统的音乐教学来说,最为重视的一项内容就是歌唱教学。通常情况下,歌唱课程一般都会确定一个主题或者是相应的歌曲创作背景,围绕着这一背景和主题进行练声和演唱。而教师成为整个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部分,需要进行示范和领导。若教师在教授过程中有误差,那么学生也就很难把握准确的音乐唱法。这就导致整个教学过程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教师也无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弥补这些问题。
  而我们现在利用的闽南微课程音乐教学模式就是从学生学习动机的方面出发,利用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对学生进行教育,若学生对音乐课堂缺乏兴趣,那么其学习也就无法能跟上老师的进度。从根本上解决就是建立好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体会和享受音乐的过程中不断地增加自己的灵感和相应的知识,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和审美能力。
  微課程中也有相应的各式唱法,每一种唱法十分标准,不会因为课上老师的发挥失常而导致学生无法找到相应的音准和唱法。另外学生也可以在自行练习的过程中,通过网上的视频和教学内容寻找真正的唱法,并弥补自己的错漏。这样就解除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和启发感,不断提升自身的唱功。   五、 闽南微课在节奏练习中的运用研究
  节奏的学习往往是十分枯燥的,但是它在音乐中的地位却十分重要,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虽然节奏训练的无聊和枯燥会使学生对其根本提不起兴趣,但是学生还是必须不断地去多听多练,这就导致学生无法很好很主动地去掌握学习节奏,致使部分学生在此方面出现纰漏。而闽南微课在这一方面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依据和锻炼的材料。学生和老师可以通过相应的视频和录音内容更好地掌握音乐的节奏,以更加多彩生动的方式展现出音乐节奏,例如加一些特定的音效视频图片颜色变化,让节奏以更直观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将节奏贯穿到歌曲中,在唱歌中感受节奏并了解杰作重要性。
  六、 在音乐中学习舞蹈,在舞蹈中感受音乐
  音乐形成后与其衍生的东西还有很多,例如舞蹈就是音乐的一个很好的展现,优秀的舞者会根据音乐的节奏展现出十分精湛的舞艺。因此舞蹈家是诠释音乐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也是一个重要的方式,它呈现的艺术性质以音乐为基础。舞蹈可以通过曼妙的身姿和优秀的舞段,让我们感受到音乐和它独特的气质。舞蹈也可以通过动作展现出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层次。但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不能将舞者带到音乐课堂中,使学生真實地观察舞者舞蹈。因此,可将著名舞蹈家的舞段制作成微课,将舞蹈元素应用到音乐教学过程当中,不但可以增加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提高自身的律动性,更好地感受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学生对于舞蹈动作的理解可以更好地深化其对音乐的领悟。
  七、 运用舞蹈与音乐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相比于其他群体来说,他们拥有极强的好奇心和充沛的活力。若按照传统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简单和枯燥的音乐理论教学,不但会导致学生对音乐失去兴趣,还很难让他们集中注意力在音乐上。由此若想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音乐内容,就需要将其音乐教学加入一些有趣的元素吸引他们的目光。舞蹈微课的引入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学生的能动性和好奇心都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不但提高了音乐教学的质量,同时加强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在微课中融入舞蹈元素为音乐教学制造了一个新的形式,这种形式不但能够将音乐的优势发挥出来,而且还能够使微课在音乐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八、 通过实践,运用舞蹈帮助学生理解音乐
  所谓的运用舞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不是单一地将舞蹈和音乐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习,而是让具备一定能力的学生在欣赏舞蹈和学习舞蹈的同时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音乐的节奏。音乐和舞蹈是两种艺术的表达,这两种表达其中更多的除了技术以外是情感的抒发,通过舞蹈微课,可使学生理解音乐里面包含的丰富的文化知识和情感韵味,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当中,可以将音乐微课与舞蹈微课结合在一起,使音乐内在的含义体现出来,让学生能更好地感受,构建相应的学习环境和文化氛围。老师可以将整个音乐融入学生的平时生活当中,让他们感受到音乐与舞蹈的相辅相成。舞蹈微课的引入必定会让学生更好地感知音乐的魅力,增加对音乐的兴趣和情感深度。
  九、 结语
  音乐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是非常流行也是非常普遍的,每个人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音乐的存在,感受着音乐的魅力。但对于培养音乐能力方面来说,最主要的途径还是音乐教学,它是培养学生自行品鉴音乐和相关教育素质的重要内容。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方式和应用增加了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提升了学生内心的音乐地位。无论是结合舞蹈也好,或是结合相应的乐器和音乐理念,无外乎都是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律动性节奏感和学习兴趣,增长学生对音乐的品鉴能力,让学生成为全面综合发展的音乐人才。
  参考文献:
  [1]包云虎.微课在音乐教学中运用探析[J].小学教学参考,2019(33):43-44.
  [2]程晓星.“微课”教学模式在音乐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艺术评鉴,2019(18):111-112.
  [3]何宽.微课在音乐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小学教学研究,2019(21):60-62.
  作者简介:郑希,福建省厦门市,厦门海沧实验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594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