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知识形成过程的“图形认识”教学的行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聂晓熙

  摘 要:“图形认识”是小学数学学习图形几何的重要教学手段,可以为学生深入学习几何图形打下良好的基础,目前部分教师在讲授图形与知识这一教学内容时,常常出现生搬硬套、灌溉式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模式会导致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因此需要在传统教学的过程中形成基于知识形成过程的“图形认识”教学模式。本文从知识形成过程和“图形认识”出发,讲解基于知识形成过程的“图形认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旨在提升学生在学习图形与空间的效率,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进而真正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知识形成;图形认识;数学教学
  数学是小学的一门基础性学科,也是来研究几何空间的一门传统学科。根据新课程改革提出的知识形成过程的“图形认识”教学手段将会广泛的应用在几何空间的教学中,使用“图形认识”来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常常基于知识形成这一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这样的教学手段不仅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也有利于让小学生形成一定的空间观念。学生在学习几何图形的过程中,常常会由于空间想象力较低而很难达到教学效果,于是常常出现教师直接在课堂中抛出解答的方法,让学生直接进行强记忆导致学生并没能理解到几何图形的本质,因此教师需要重视,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进而培养完善学生几何图形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学习几何图形的效果。
  一、 相关概念界定
  (一)图形认识
  几何图形是小学教材中的重要组成内容,在进行几何教学的过程中常常会用到图形认识的教学手段,对于“图形认识”教学主要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对图形自身特征的認识;二是对图形与图形之间关系、图形与空间的关系、图形各元素之间的认识。图形认识包含的两个方面解释了学习几何空间学生所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因此小学生在学习几何空间的过程中,需要对这两个方面的内容有所了解从浅入深、从易到难的来学习几何图形。对于学习几何图形的小学生来说不同阶段的学生在学习图形认识的需求和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层次性和差异性。例如在小学二年级阶段的学生仅仅需要对图形有初步认识就可以了,但是到了小学四年级阶段的学生便需要能够探索和证明图形之间的区别,小学六年级阶段的学生便需要掌握和理解图形的各元素之间、图形与图形之间的关系等。
  (二)知识形成过程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提出不仅强调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还提出了实现提升学习核心素养的目标。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对教学活动中的明确要求,于是提出来了知识形成过程理论。知识形成过程主要是指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将知识内在的联系作为教学的基础,从而在基础上实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认知形成等过程,将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按照一定的思维习惯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充分的让学生经历其中的思维活动,使学生能够真正的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在几何图形的教学过程中将知识形成过程与“图形认识”相结合,将几何图形的学习目标分为:经历图形的概念、性质、分类;了解图形与图形之间的关系;掌握图形的基础知识、解题方法与技能,通过将“图形认识”的教学内容落实知识形成过程这一目标,从而完善学生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二、 基于知识形成过程的“图形认识”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学生知识形成过程
  知识形成过程是“图形认识”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项重要教学手段,目前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对于知识形成过程特征作用的理解还存在较大的差异,并不能够真正的了解到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的好处,因此忽视了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知识形成过程。尽管新课程改革已经提出但是还是有部分小学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分注重知识与解题技能的传授,并没有能够将学生放在学习过程的主体,忽略了对学生思维方法的传授和知识形成过程的进行,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时,仅仅向学生列出周长和面积的公式,没有对公式进行相应的探索和研究,这样的教学方法尽管能让学生很快的记住几何图形的知识点,但是却不能够让学生高效的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去自主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
  (二)缺乏现代化学习理论的指导
  新课程改革提出在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有效的完成教学大纲中的教学内容,但是部分小学数学教师未能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来进行制订教学计划,尽管制订了相关的教学计划也缺乏现代化学习理论的指导,教学计划存在着不足之处。缺乏现代学习理论的指导,导致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会由于创新不足而很难激起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很难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和效果。目前仅有10%的数学教师能够理解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论及其作用,并且将其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数小学数学教师由于缺乏现代化教学理念的指导而很难理解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论及作用,并且在运用的过程中没有能够达到有效的效果。除此之外,部分小学数学教师仅仅通过“单方面”教学模式的创新,导致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缺乏现代化学习理论为支撑,而无法有效的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模式,对于提高数学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能力的效果并不理想。
  (三)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创新不足
  为了适应新课改革的理念,很多小学数学教师都对教学模式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也有部分数学教师采用“知识形成过程”的新型教学理念来创新数学教学方法、数学教学内容,但是由于“知识形成过程”是较为复杂和新颖的教学理念,部分数学教师在运用的过程中对其教学创新不足,导致提升教学效果并不明显。除此之外,小学数学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对于处在小学阶段的孩童有着一定的困难,因此小学数学在创新教学过程中学生很难保持一定的注意力,对于立足学生的主体地位较为困难,因此更多的教师只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播采用的教学理念也较为陈旧,不懂得采取促进学生知识形成过程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创新。图形认识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最好手段,让学生能够摆脱直观形象的思维方式,但是教育教学方式的古板陈旧必然会导致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一直处于“虚高”的状态。   三、 基于知识形成过程的“图形认识”教学对策
  (一)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基于知识形成过程的图形认识教学需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将学生的生活经验运用到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培养中,从而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达到真正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中存在着诸多的弊端。例如:学生主体意识模糊,课堂教学的“被动化”和“封闭化”等等,这些弊端都阻碍了知识形成过程中“图形认识”的教学模式,导致小学教学效率处于低下的现状。因此,数学教师可立足于知识形成过程理论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例如在一年级学生学习了几何体形状的过程中,可以将三角形、圆形等物体放在不透明箱内,让学生通过触摸来感受几何体的形状。答对者可以给予相应的奖励,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符合知识形成过程中经历图形概念性质分类这一要点。
  (二)准确把握学生几何思维水平
  学生在学习图形与空间这一数学知识点时需要具备相应的空间想象力和几何思维水平,因此数学教师需要将教学实践的内容建立在学生的既有知识、认知水平发展基础上,方便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与发展,例如在进行几何体周长与面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前提出相应的探究问题,通过任务的形式发给学生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掌握,随后可以在课堂中根据问题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知识掌握程度,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方法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根据学生的现状来确定教学的内容和活动形式,不仅遵循了学生的数学学习特点与规律,也有机地结合了知识形成过程理论。为了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几何思维水平,需要将“图形认识”与“具象思维”进行紧密的结合,例如可以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建立起学生对图形的概念,并且将这些图形的概念运用到学习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图形概念的认识。
  (三)创新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内容
  知识形成过程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系统的学习与构建,将学习过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经历经验相结合。数学是小学基础的一门学科也是比较难学的一门学科,在“图形认识”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机地将绘画融入图形教学过程中,使绘画成为小学生学习几何图形的辅助工具。例如在学习四年级的平面图形过程中,可以在课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绘画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去感受体验图形,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平面图形特征的理解与感受,使学生更加直观地去掌握图形的本质特性。除此之外,在学习长方形的面积时,可以让学生在一个格子本子上进行长方形的绘画,从而联系课堂的教学内容来推导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认知,还可以使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创新思想。
  四、 结语
  知识形成的过程不是简单的对知识形成进行还原,而是要考虑到数学学习的特性和学生学习的规律来进行有效的学习规划和教学计划设计,图形认识是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幾何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基于知识形成过程中的“图形认识”教学中,需要有机的将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数学知识紧密联系起来,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及有效性。虽然目前知识形成过程理念运用在小学数学教学还存在不足和缺陷,但是通过对知识形成过程理论的创新仍然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数学教学手段,广泛地应用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解决更多的数学教学问题。
  参考文献:
  [1]付月花.小学数学教学中认识角与图形的规律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48):188.
  [2]张雪,郑国萍,付东青,黄冰冰,朱芳芳,齐丹.“图形的认识”教学策略研究:以“三角形的认识”为例[J].办公自动化,2019,24(19):44-45,33.
  [3]庞丽芳.让空间观念在有效操作中升华:谈小学生数学图形的认识教学[J].华夏教师,2019(15):62-63.
  [4]蒋敏杰.小学数学“图形认识”教学的目标立意与实施策略[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9(2):8-14.
  [5]李欣欣.基于经历知识形成过程的“图形认识”教学的行动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8.
  [6]吴芳.小学数学课堂提问优化的行动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7.
  [7]孙杨丽.运用多元表征教学策略进行中班几何图形教学的行动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4.
  作者简介:聂晓熙,二级,福建省福州市,福州市闽清县白中镇田中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598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