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分层教学法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许锡铅

  教学方式的采用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内容的传授,尤其是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非常重视,一些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无法顺应社会的发展。新时期的中职学校应立足课程改革,通过先进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和教育模式来促进中职教育的发展。
  对于中职数学这种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要求较高的科目来说,分层教学能够很好地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等综合因素,从而实现因材施教。本文主要从优化学生思维品质、提升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来贯彻落实新时代课程改革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程度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培养适应现代教学水平和社会要求的人才。
  一、利用分层教学,提高学生主体地位
  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也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在传统的中职数学教学模式下,教师一直都是主导者的角色,控制整个课堂的教学进程,也剥夺了学生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其结果就是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率都会逐渐下降。
  要想考虑每个学生的特点,从每个学生的基础出发实施教学,就必须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采取适合不同程度学生的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这样就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他们就能发挥所长,有效掌握知识。
  二、利用分层教学,优化学生思维品质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该是主体。现代数学论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为在传统教学观念的熏陶下,中职数学教师几乎是完全掌握和主导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只能一味地接受知识,被强迫学习,并不能有效地对数学问题进行独立思考,也不能产生有效学习。而且,学生之间能力差距大,如果学习上差距比较明显,也会进一步打击学生的学习动力。所以,中职数学教师必须采用分层教学的新型教学方法,帮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有效地学习,有兴趣地学习。从而让学生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能力。
  数学教学的实质是数学思维教学的过程。班内分层教学通过对学生分层,对教学内容分层,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这里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教师的调控,即教师要恰到好处地处理好题目与各层学生之间的关系。一般说,学生按层次解决了相应题目之后,再由教师引导,师生就能共同从低到高地解决各层问题。
  三、利用分层教学,创造更适宜的学习环境
  教师实施分层教学,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环境更加优良。学习环境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要想办法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活泼的环境,因为任何知识的获得都是从无意注意开始的,要实现从无意识关注到有意识的学习,离不开兴趣的引导。要想学生对数学学习表现出渴望的求知状态,就必须让他们体验到实践的快乐。
  中职数学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分层设计一些情景,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活动参与能力,探索出真正适合学生的新型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模式中,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数学学习兴趣也会进一步激发。一个成绩优秀、综合能力强的学生一般会成为班级其他学生学习的榜样,榜样的示范会带动其他学生的成长。教师要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作用,同时要关注后进生,因为自卑心理不利于数学教学的展开,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这种心理,在班级中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学习氛围。
  四、利用分层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时,一定要科学合理地对每个学生进行定位。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具体层次和学习情况定制各个层次和发展阶段的学习任务与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学习主体进行分层前,应做到充分理解和熟悉学生,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性特点了如指掌,这样才能划分出与学生具体情况相一致的学习层次。
   在分层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下面几点:
  第一,教师实施分层教学前,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情况有细致全面的把握。教师可以依据平时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各类考试成绩,甚至是进行摸底考试等,来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全面把握和综合评估。如此教师便能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進一步的了解。
  第二,根据学生的平时成绩来评判学生,其主要评判依据除了考试分数之外,还有课堂参与的积极程度和作业表现等。
  最后,教师还要把学生的其他情况和综合表现纳入考查范围,要认识到某些学生的学习潜力,做到对每个学生学习能力有全面的把握,不仅如此,还要考虑科目学习的平衡状况,将偏科情况纳入考量范围内。
  五、总结
   目前,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中职学校的课堂改革也势在必行。开展中职数学课堂分层教学模式的研究,是对新型教育模式的积极探索,也是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造引入社会新要求的积极尝试。
  在新的社会形势和教育背景下,学生和学校对数学教育的要求更高,这就更需要教师对教学方式做出改变,以适应社会的需要,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社会培养具备综合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责任编辑陈春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636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