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核心素养视域下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魏两木

   摘 要:核心素养作为素质教育改革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已然成为现阶段学科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应关注如何在核心素养的要求下实现高效化学课堂的打造,以引导化学教学朝着高质量的方向发展。文章结合初中化学教学案例,探讨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0)18-0083-02
  化学核心素养的培育过程是漫长的和系统化的,不是朝夕能够完成的,需要学生在化学知识理解、化学知识体系构建、化学知识应用、化学学科价值观践行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体会,由此形成综合性的学科素养。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高效课堂教学理念,就是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应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使学生在宽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学好化学知识。但是反观当前的化学教学,部分教师忽视了学生主动性,强调背诵记忆,使得课堂呈现出低效率的状态。为了改变这样的局面,有必要站在核心素养培育的视角,去实现化学高效课堂的打造。本文结合初中化学教学实例,从以下几方面探讨核心素养视域下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一、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微观概念认知
   很多微观的化学变化是难以通过肉眼看到的,这就会使学生在理解化学概念的时候存在对应的盲区。如果学生难以理解宏观和微观之间的关系,就难以掌握对应的化学概念。由此,微观概念的掌握成为影响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必须得以改善。以“电解水”这个化学知识点的教学为例,教师在课堂上以电解水实验的方式来开展,通过对应的实验使学生了解到水被电解之后会生成氧气和氢气。但这仅仅是宏观层面的化学变化,其实很多学生还在好奇:为什么水会分解成为这两种气体?也就是说,微观的变化是他们没有理解的。考虑到电解水的微观变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于是教师选择以多媒体的方式来展现水分解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使得学生理解水分解的宏观变化和微观变化,给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好奇是兴趣的前提,学生有了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就会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化学学习规律的尊重,妥善引导学生实现了对微观和宏观关系的认知,这对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是至关重要的。依靠这样深入的知识探索,不需要进行强化记忆,学生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实现知识的巩固,由此达到良好的化学学习效果。因此,在进行化学概念诠释、化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中,教师有必要使用多媒体手段,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概念。
   二、掌握化学基础性知识,构建自主知识体系
   化学知识是化学素养形成的重要土壤,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基础性知识,并让学生将原本分散的化学知识通过归纳、整理,形成知识体系,成为知识应用的重要储备。也就是说,教师还应教给学生进行化学知识归结和整理的方法,推动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例如,在“燃料及其应用”的知识点传授后,教师可选择以“化石燃料的利用”为节点,向学生介绍思维导图在总结和归纳化学知识中的价值,并且演示性地引导学生绘制化学燃料利用的相关思维导图。当学生掌握了思维导图的绘制技巧后,教师可鼓励学生以“燃料及其利用”为关键词,绘制本章节的思维导图。在学生使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归纳和整理的时候,教师可以适当进行提问,帮助学生进行化学知识的归纳和整理,并使学生在此基础上实现自主性知识体系的构建。在学生绘制完成之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本章节知识的学习中存在哪些不足,如有的学生忽视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知識点,这就成为整个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中的短板。教师应鼓励学生将其作为知识强化的节点,采取多种措施进行优化调整,养成自主探究知识的学习习惯。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始终围绕培养学生通过对某一化学现象的分析来解决同类型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化学知识归纳整理的能力,能使学生站在构建知识体系的角度来进行反思,不仅可以纠正学生化学认知的偏差,查缺补漏,而且可以使学生将原本零散的化学知识形成体系,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因此,教师应在学生掌握化学基础性知识后,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构建自主知识体系,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促进化学素养的提高。
   三、关注生活元素的渗透,提升知识应用能力
   核心素养还要求学生能够形成化学意识,懂得以化学的视角去审视世界,因为生活中有很多现象都可以使用化学知识解释。更为重要的是,依靠这样的交互,可以使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得以提升,树立正确的化学观,由此慢慢实现化学素养的培育。因此,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要联系学生实际生活,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吸纳知识、深化知识,并应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在教学“金属与氧气反应”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就可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开展教学。教师可选择新闻报道中“部分消费者购买了黄金首饰后,发现其质量比较轻,感觉不像是黄金制品”这个话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如果商贩使用黄铜来代替黄金做成首饰欺骗消费者,那么如何通过有效的辨别方法,帮助消费者快速辨别首饰真假,使得欺骗消费者的商贩无所遁形。有的学生提出从黄铜的物理性质角度来分辨,有的学生提出从化学性质的角度来分辨。生活情境的渗透,可以引起学生的关注,因为这样的案例是他们所熟悉的,也是生活中用得到的。这样,学生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应用化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由此可见,在化学课堂中关注生活元素的渗透,可以激发学生应用化学知识的积极性,使其站在化学的角度去看待生活中的现象,并且积极使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因此,无论是理论知识讲授,还是化学实验操作,教师都应当注重生活元素的融入,从而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培育视角下高效化学课堂的打造,需要化学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微观概念认知,使学生掌握化学基础性知识,并构建自主知识体系,还要关注生活元素的渗透,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化学观,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夏永芹.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逻辑与路径[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08).
  [2]王利学.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探析[J].内蒙古教育,2019(30).
  [3]张宁.基于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9(10).
  [4]魏明贵.核心素养引领下的初中化学教学——观摩2018年安徽省初中化学优质课感受[J].化学教与学,2019(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692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