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渗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艾山吐尔·阿布力米提

  摘 要:环境问题的突出使得环境教育的重要性日益突显,“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的思路要求环境教育应当在基础教育领域实现渗透,尤其是要在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地理学科教学中加以渗透。环境教育的渗透是教学改革持续推进的生动展现,也是地理教育的重要任务,同时地理学科的主线内容也契合了环境教育的交叉属性,这为环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赋予了必要性与可行性。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两大形式创新以及校本课程开发与乡土地理教学体系建设入手,探究高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渗透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高中地理;环境教育;渗透
  一、 问题的提出:高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渗透的基本背景
  近年来,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使得人类对环境资源的索取程度不断加重,甚至出现了大量以环境破坏为代价换取经济效益的行为,这也使得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问题出现的频率持续提高,臭氧层破坏、物种灭绝、土地沙漠化等现象已经成为新时期全人类的共同挑战。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已经刻不容缓。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同样,“环境保护,教育为本”,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因此环境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渗透,应当成为新时期素质教育必须关注的重点任务。地理学科作为高中教学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其本身就围绕人类与环境活动双方的关系开展相关研究,在所有学科中拥有专门性的优势,应当成为新时期环境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渗透的突破口。
  二、 高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渗透的必要性
  (一)是教学改革持续推进的生动展现
  教学改革是近年来高中教学持续关注的重要话题,素质教育框架下的教学改革,不仅强调要在知识技能的教学方法上加以创新,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更要求要實现核心素养的培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而服务。对于地理学科来说,环境教育不是课本的外延,而是地理本身的要求,从这一角度来说,环境意识的培养与环境道德的形成本身就是教学改革下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探索的重要板块。地理教师应当依托于自身扎实的地理教学基础,挖掘出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得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人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性,进而自觉地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利用自然资源、爱护环境,这都是地理学科落实核心素养培育的必由之路。
  (二)环境教育是地理教育的重要任务
  究其本质而言,环境教育的核心是正确处理好人地关系,而解决好人地关系本身就是地理学科的核心内容。环境科学是一门交叉性的科学,地理学科所提供的研究视角与研究方式也是环境科学的基础。一切环境问题、发展问题最终只有落实到具体的区域中才能得到解决,这正是地理学研究的传统思路,因此渗透环境教育,也是地理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三、 高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渗透的可行性
  地理学科的特点是环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可以有效渗透的基本依托,也为环境教育的渗透赋予了可行性的价值。作为一门以人地关系研究为主线的科学,地理学科与以发现、解决环境问题为目标的环境科学存在极强的一致性,在区域性问题的探索、具体方案的提出等方面也拥有极强的交叉性。国际地理联合会地理教育委员会早在1992年的《地理教育国际宪章》中就明确指出:地理学探索地球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同时该宪章也强调了人与地球环境的关系是地理学者最为感兴趣的研究对象。纵观高中地理课本的体系设计也可以发现,除《地理信息技术》这一模块较为看重技术性的支持之外,其余九大模块均明确体现了人地关系的主线,而事实上,即使是《地理信息技术》这一版块,其所探讨的技术性问题本身也可以为人地关系的优化提供解决方案,总体而言,人地关系的主线架起了自然与人文领域沟通的桥梁,也使得环境教育这一交叉性极强的教育得以有效渗透。
  四、 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渗透路径
  (一)在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课堂教学是所有学科最为基础的教学阵地,也是各类教学方法应用的先行区,对于高中地理学科来说也是如此。环境教育的渗透,仍然需要紧密立足于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熟悉地理教材体系的主要内容,同时要善于应用教学艺术,为传统的独立课堂赋予环境教育的新特征与新价值。教师在每次课堂教学设计中,要考虑到环保教育的目标,并思考如何将这一目标融入阶段性的内容中去,既不能过度重视单一的知识内容而忽略了环境观念的传递,也要尽可能地避免因融入过度“突兀”而流于形式,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因素,尝试运用趣味化、“接地气”的语言使得环境教育内容的渗透更具说服力与感染力,使得学生真正认可环境保护的核心内涵,在潜移默化中将其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观念。
  例如,在必修一第二章《大气》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之前关于气候变暖的漫画,如极为著名的《啊,地球出汗了》,并将这一拟人化的漫画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子”,使得尚未形成成熟地球观的学生能够通过“出汗”这一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的意象,直观地感受到全球气候变暖的特点,并初步认识到气候变暖的严重危害。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平台播放《后天》这一环保公益纪录片的判断内容,“趁热打铁”,使得学生逐渐投入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关注中去。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基础,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分析“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使得其投入知识获取到知识应用的动态过程中去。然后,由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到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中,分别扮演世界环保组织干事、热带丛林土著居民、伐木商人、政府官员等不同角色,尝试在换位思考以及各角色激烈的冲突中,更加全面地感悟到全球气候变暖对于世界居民的整体性破坏,最后,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知识总结与迁移,提出缓解温室效应的科学举措。可以看出,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环境教育的渗透是“无形”的,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课堂的走向与学生的思考,而直观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小组讨论法等多元化趣味性教学方法的融合,又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关注,使得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得以充分调动,为强化学生环境意识创设了良好的课堂环境。   (二)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强化环境教育
  环境问题本身所覆盖的范围就极其广泛,课堂教学授课时安排等固有限制,显然无法满足其广度需求;与此同时,环境问题来源于学生最为熟悉的生活环境,环境教育的最终目标也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道德观念,从而自发参与到环境保护的进程中去,这也凸显了环境教育的实践性要求。因此综合来看,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结合“国际湿地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等环境领域的纪念日,组织学生尝试撰写环境保护随笔,并配备对应的奖励手段。事实上,这些活动的组织形式极为灵活,任何一种活动都是课堂环境教育渗透的补充,具体形式取决于教师,在此也就不再赘述。总体来说,在活动中强化环境教育,也是在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应有之义。
  (三)推进校本课程开发与乡土地理教学体系建设
  前文所提到的课堂教学与课后活动主要是从教学形式上对高中地理教学的环境教育渗透进行了分析,这两种教学形式的融合实现了课上、课后教学的联动,总体上为环境教育的渗透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基础。环境问题是与日常生活联系极为紧密的问题,因此笔者认为,在创新教学形式的基础上,也应当有意识地实现环境教育的“接地气”,基于地理学科的教学资源,运用更加清晰、直观的语言与情境进行环境教育的进一步深入,这就凸显了校本课程开发与乡土地理教学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在实践中,要结合学校所在区域的地理资源,综合考虑现有的地理教学体系,组织针对性的开发建设,以保护家乡环境为起始环节,充分挖掘本地区的环境教育因素,使得学生在头脑中牢牢绷紧环境保护这根弦。
  具体而言,校本课程的开发与乡土地理教学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应当首先整合现有的地理学科资源,例如科学馆等,思考如何将这些硬件设施转化为可供利用的校本资源,在“全球思考,本地行动”的目标引领下,也应当将本地区的校外资源纳入教学资源的整体框架中来,结合乡土环境的特点,从本区域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环境问题入手,使得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家乡的环境问题及其严重后果,引导其尝试应用地理学科的思路与所掌握的内容加以解决。例如,笔者所在高中的地理教研组组织了乡土地理教学资源开发专项工作小组,为学生深入调查本地区代表性生态区域的环境问题提供了平台。教师首先在课堂中展示了在本市河流入海口所拍摄的照片,其中污水纵横、垃圾遍地的情况在多媒体平台上一经展示,就对学生产生了极大的触动。同时,学校在每周五的课外活动时间设置了地理选修课活动,选修课前期以环境问题的统计方法、发展规律等基础性内容为主,为学生实地调研奠定基础;选修课接近尾声时,由教师带领学生赴河流入海口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参访了水源管理局,思考当前管理手段的局限性。在经历了层层递进的探索之后,很多同学都可以针对这一实际问题畅所欲言,有的同学表示拦海大堤的建设有问题,使得海水流不通,出现了死水情况;也有同学表示入海后的大坝临近工业区,因此每天有很多大型運输车辆川流不息,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海岸环境等等。这些观点虽然略显稚嫩,但是却来源于最真实的地理调研,也是学生融合环境思想与地理学科知识所做出的实践尝试,这种聚焦于乡土地理的校本课程,可以达到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效果,使得学主动关注身边的一物一景,也为其在长远发展中主动延伸到保护全球地理环境提供基础。
  五、 结语
  高中地理教材中本身就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教育知识,高中地理课程体系以宇宙环境为开端,最后又归结到人类和环境以及如何协调人类和环境的关系中去,可以说,环境保护贯穿于高中地理教学的始终。但是要想最大限度找准环境教育同高中地理教学的契合点、挖掘教学体系中的环境教育价值,也需要教师掌握“渗透”的技术,通过多元化的系统教学手段,构建出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以正确地理观念为核心的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罗榕婷,段丹.高中地理教学中达成环境教育目标方法初探[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14):10-11.
  [2]黄跃美.谈高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J].华夏教师,2019(30):34.
  [3]宋加培.试论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J].基础教育论坛,2020(4):58-59.
  作者简介:艾山吐尔·阿布力米提,中学高级,甘肃省酒泉市,克州第一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795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