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融入音乐活动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月

  摘 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教材与课程的支持。学校应当结合自身办学特点以及各种要素,建立完整的、具有特色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文章主要探讨融入音乐活动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积极作用,以及对相关课程开发过程的探究。
  关键词:校本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 音乐活动
   近年来国家一直高度关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既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众所周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教材与课程的支持,然而现实中,大部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本身存在着诸多弊端,例如内容随意性大、呈现无序状态、套用教科书的写作模式、只注重单纯的心理知识的传授或单项心理品质的训练;缺乏开放性和灵活性;缺少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应具有的以学生活动为主、主动探究、注重学生情绪的唤起等特色;不能广泛地激发起小学生的参与兴趣。这样就很难实现促进学生心理素质提高的教育目的。因此,为保障教育质量,学校应当结合自身办学特点以及各种要素,建立系统的、具有特色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强调学生的直接体验,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中投射自己的内心世界,充分放飞自己的心情。
   笔者通过观察发现,在小学音乐课上,每当教师播放一些学生耳熟能详的歌曲或乐曲时,学生们的快乐情绪就瞬间被激活,课堂气氛立刻被调动起来。我们知道,音乐会对人的情绪、情感产生直接影响,一定的音乐体验形式能调节人的情绪。同时音乐治疗正在被应用到学校心理教育中,其以音乐为媒介,通过调节学生的情绪,促进自我认识,能够更好地为学生释放学习中的压力或焦虑。特别是团体音乐治疗,主题多元、趣味性强,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积极参与、协作沟通、自我体验、升华情感,进一步促进心理状态的改善。因此考虑将音乐治疗元素渗透到心理健康活动课中,结合实际,开发出有利于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校本课程。
   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曾指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整体心理素质得到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是教育模式,而非医疗模式”[1]。因此,融入音乐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旨在以预防为主,矫治为辅。使学生在音乐体验活动中,能够认识自我、宣泄不良情绪、舒缓心理压力,从而实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的。
  一、融入音乐活动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融入音乐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以音乐活动为载体,用一种轻松的形式实施,既能使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在音乐活动中得到充分释放,还能满足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同时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通过融入音乐活动,可使学生感受到课程的灵活、新颖的特点,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通过这样的特色校本课程,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对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起到积极作用。此外,设计开发特色校本课程的过程,是多学科教师的交流配合过程,能够发挥团队优势,增强教师群体的凝聚力。
  二、融入音乐活动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可行性
  (一)学校资源分析
   首先,要考虑学校现有的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例如学校是否实现现代化教学,是否有多功能教室的配备等;师资水平是否较高;是否有良好的人际、文化氛围,即上下级关系是否融洽、教师是否有良好的素養等。
   其次,音乐和心理教育资源分析。为了更专业化地使音乐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最好采用双教师教学,即心理健康教师与音乐教师一起授课完成教学,使学生在特有的音乐活动、音乐聆听中体验、感悟和和成长。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需求分析
   首先,学生对课程的需求分析。可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于融入音乐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参加意愿、感兴趣度、课程期望等,以及学生个体目前的心理状况。在学生对于此课程的需求的前提下,根据收集的学生心理状况(自我意识、交往能力、学习能力、情绪管控等方面)调查结果,分析学生现有的心理问题,有利于相应主题内容的设计。
   其次,考虑教师的参与意愿。通过对相应学科教师及班主任教师的问卷调查,深入了解教师对学校开展此次课程开发的认同度、对此课程的接受度,以及对开发设计的想法等。这可以为推进课程的开发提供有力支撑。
  (三)学校领导的重视
   校本课程的开发离不开学校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校长的理念、认识、态度决定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以及参与开发教师的积极性。
  三、融入音乐活动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设计
  (一)成立校本课程开发课题组
   课题小组应由校长或主任担任组长,心理教师和音乐教师协同合作、完成课程内容的编写,其他教师包括班主任参与开发的辅助工作。此外,还可聘请校外音乐专家对课程开发进行专业指导。
  (二)校本课程的教育目标
   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育部2012年修订)》为指导思想,结合学校实际,以及前期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所了解到的学生存在的心理方面的问题,并征求教师、家长的意见,确立开发校本课程的教育目标。如侧重于:自我意识、交往能力、学习能力、情绪管理等方面。
  (三)校本课程的结构设计
   首先,为了体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特色,根据之前制定的教育目标,将课程设计为几大板块,每一板块突出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例如,自我意识、交往能力、学习能力、情绪管理等。每个板块可设计三到四课时的内容。
   其次,就每个板块中的各个课程内容设置上,要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在心理主题及音乐选编上要采用层层递近、螺旋式排列。在不同年级之间各板块的心理主题及音乐选编上应体现出螺旋上升的趋势。同一年级的心理主题及音乐选编的深度应在板块间呈螺旋上升。可依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育部2012年修订)》,按小学低、中、高年级分阶段编写教育内容。每课内容围绕板块主题,选编适合本年级段学生的音乐活动及乐曲,设置相关联的、循序渐进的活动情境,借助音乐,巧妙提示线索,引导学生通过体验作出反思和感悟。   (四)校本课程的课内活动程序
   课内活动程序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结合课程的实际内容及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一般而言,通过热身活动、创设情境、展开讨论、拓展作业来确定每节课的活动程序。
   (1)热身活动:通过音乐健身操或音乐欣赏来引入,让学生肢体和心理都动起来,激发学生的活力。
   (2)创设情境:可设计一到两个相关联的情境,运用音乐活动,使学生融入其中,如主题为情绪管理方面时,可通过音乐活动和选取不同音乐器材,让学生在不同的音乐节奏、旋律中,体验情绪、表达情绪。还可通过音乐剧,使学生体会如何改善不良情绪,如何合理宣泄情绪。
   (3)展开讨论:音乐情境活动结束后,可以分组让学生展开讨论,分享感悟解决问题的方法。
   (4)拓展作业:提供小资料或延伸活动。如:课后找几段喜欢的音乐,体会聆听后带给自己的情绪变化。
  (五)校本课程的实施
   校本课程实施时,可采用心理教师课堂授课,音乐教师课前辅助的单教师授课模式。如果所编校本课程,需要教师现场演绎的音乐活动较多,可采用双教师授课模式,由心理教师和音乐教师共同承担。课堂上学生可采用围坐的形式,使学生们面对面,有利于活动的展开。课程准备阶段,需要心理教师提前了解所对应班级学生的大致心理特点,并与音乐教师对应教材,分析、斟酌乐曲和音乐器材的选择,以及音乐活动的演练等,以实现在课堂游戏活动中充分发挥出音乐的独特吸引力,使学生乐于主动参与进来。课程实施时可以按年级每周一次课,先试行一学期。
  四、融入音乐活动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课程评价
   一学期课程全部结束后,要进行课程评价。课程评价的内容并不注重学生学会了多少心理学知识,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课程评价可以围绕教师教学评价、学生对课程的评价来展开。教师教学评价可通过教师自评、自我反思、组内互评等对教师做出全面的评价。学生对课程的评价,主要是关注学生在学习此校本课程后的结果及学习过程中各环节的表现,从而了解学生对课程的喜爱程度、收获程度等。
   总之,通过课程评价机制,能够充分发挥诊断作用,可以有效提高该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
   虽然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得还很不普遍,课程教材还存在诸多问题,不过近年来,国家一直高度关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此契机下,推陈出新、新颖地引入音乐治疗元素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更显与时俱进。同时应立足于学校实际情况,注重小学生的实际需求,整合学校教育资源,这样的校本课程能极大地调动起小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这必将有利于小学生整体心理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鲍东明,林崇德.心理健康教育路一定要走正[N]中国教育报,2001年12月26日第2版
  [2]严晓丽.基于音乐活动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
  [3]印亭蓉.基于音乐治疗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分析[J]藝术教育,2018,P67-68
  [4]钟代琴.团体音乐治疗工作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探索[J]才智,2016(32),P154-156
  [5]王威.音乐治疗在团体辅导中的运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2,P15-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812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