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  > 中国论文网 > 
  • 教育论文  > 
  • 基于Benner理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阶梯式评价体系构建

基于Benner理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阶梯式评价体系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史崇清 王楠 刘洁汝 程红 熊静 李勤 高翼

  [摘 要] 很多高校对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评价做出了有益尝试,但鲜见理论指导下的科学、系统的评价。通过对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评价的现状分析,基于Benner理论,针对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不同教育背景、知识水平和临床实践能力,提出了按临床实践能力不同能级,建立可测量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阶梯式评价体系的思路,以改进学生临床实践教学策略,提升临床实践能力,确保临床实践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临床实践;能力评价;Benner理论
  [基金项目] 武汉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点课题(Yjg201808);全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医学专业学位工作委员会)研究课题(C-YX20190201-06)
  [作者简介] 史崇清(1968—),女,山东济宁人,护理学教授,研究方向:護理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1-0148-02    [收稿日期] 2020-02-17
   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MNS)研究生教育从2011年招生,其目的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专门人才,临床实践是决定MNS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招生对象大部分为无临床经验的本科生[1]。由于临床实践能力的复杂性、多样性、综合性和模糊性,目前我国对MNS临床实践能力无具体要求,且鲜见理论指导下的科学、系统的临床实践能力评价。Benner理论广泛应用于临床护士分级标准的制定、护理人力资源的管理和临床护士的继续教育[2]。Benner认为应依据各个阶段的成长特征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以提高护理人员的实践能力。
  一、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评价的现状
  1.国外临床实践能力评估多采用量表测评、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评价指标各异。国外临床实践能力量表测量主要有护理能力六维评价量表(Six.Dimension Scale of Nursing Performance,6-DS)、护士能力量表(Nurse Competency Scales,NCS)、核心能力自评量表(Self-Evaluation Core Competencies,SECC)和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等。国外MNS临床实践能力评价指标各异,美国护士协会规定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应具备专家型注册护士八个方面的实践能力(ANA,1996);加拿大护理协会(CAN,2008)认为护士的核心能力为保证护理安全和护理伦理的实践行为所要求的知识、技能、判断力和个人特质的结合;澳大利亚护士注册委员会(ANMC,2006)强调核心能力就是技能、知识、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相结合;日本对护士进行阶段培养,评价指标有人际关系能力、护理观与临床实践能力、社会角色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教育/指导/科研能力[3]。
  2.临床实践能力评价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核,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评估体系和量分标准。国内专家学者对临床实践能力的指标构成有各自见解,存在一定共性,多数高校临床实践能力评价更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核。多数护理专家建议应将MNS培养定位统一到专科护士角色,以专科护士胜任力为基准,培养护理人才。有的主张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与专科护士培训的并轨模式,以带动高层次护理实践人才队伍的建设[4]。
  二、基于Benner理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阶梯式评价体系构建
  1.护理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本质。根据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试行)》,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热爱护理专业,具有一定的临床科研能力,能直接参与临床护理实践的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专门人才。结合护理硕士招生对象一般为学士学位获得者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并已通过注册护士资格考试,故将Benner理论中5个层次的护士分级[2]改为4个层次,用N1表示无临床经验新护士(novice),N2表示入门护士(advanced beginner),N3表示胜任护士(competent),N4表示熟练护士(proficient),对应Benner理论中相应能级护士的能力描述。
  2.确立临床实践能力培养阶梯式评价体系框架。护理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阶梯式评价体系以提高MNS临床实践能力为目的。评价考核人员包括临床带教老师、副导师、导师组。考核内容是不同能级MNS所对应的临床实践能力的一级和二级指标。每个指标的评价等级分为非常好、良好、一般、需要继续努力、需要非常努力5个等级。考核时间是每个科室临床轮转结束和专科临床实践结束。临床实践前借鉴日本《临床护理实践能力阶梯教育系统》[3],按照4个水平阶段培养护士临床护理实践能力(工作不足1年新护士N1,工作2年以内的护士N2级,2~3年的护士N3级,工作4~5年的护士N4级)评价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的能级。如能级N1—需要培养的临床实践能力—评估临床实践能力的具体内容—5个等级能力的评价——反馈;如果评价均在良好以上,进入下一个能级的循环;能级N2—需要的培养临床实践能力—评估临床实践能力的具体内容—5个等级的能力的评价—反馈,如此螺旋上升。
  3.临床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阶梯式评价指标体系。临床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分为4个能级。N1需要在指导下进行部分护理工作,有部分经验;N2能进行有效的护理,可制定护理计划,基本不需要指导,经验略有不足;N3可预见潜在护理问题,确定护理优先顺序,护理行为熟练;N4可解决复杂护理问题,有专科经验、知识和技能,能指导新护士和实习生。N1,N2,N3,N4能级均分为1,2,3,4,5个等级考核,分别代表非常好、良好、一般、需要继续努力、需要非常努力5个等级。临床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阶梯式评价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有四个维度,分别为专业实践能力、临床思维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心理素质能力。二级指标分别为:A.病情观察能力、护理评估能力、专业技术操作、应急抢救能力;B.综合分析能力、判断决策能力、预见能力、自我决策能力;C.沟通交流能力、协调合作能力、D.慎独品质、压力应对能力、共情能力、责任心。
  本文以Benner理论中对不同能级实践能力的说明和要求为基础,提出了按临床实践能力不同能级确立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评价体系框架,评价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建议今后在临床实践能力评价中进一步完善、调整和规范临床实践能力指标。
  参考文献
  [1]史崇清,李勤,路兰.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现状与影响因素调查[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16):2556-2559.
  [2]Benner,P.From Novice to Expert:Excellence and Power in Clinical Nursing Practice.Addison-Wesley,Menlo Park,CA,1984,30-58.
  [3]韩影,李秋洁,范宇莹,等.护士临床实践能力的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杂志,2014,14(5):512-515.
  [4]王会梅,徐桂华.专科护士培养与专业学位护理硕士教育衔接的可行性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杂志,2105,12(5):397-39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855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