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有为之道,育有为之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梁世安

  石门实验中学自创办以来,立足时代之基,以“有为教育”特色办学为抓手,坚持五育并举,以德铸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升有为教育品质,成就学生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个性发展,为学生幸福成长赋能,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明道——有为教育之内涵价值
  2008年石门实验中学率先提出“有为教育”的特色办学理念,成为学校发展的一面鲜明的旗帜。有为教育汲取了中国传统儒家刚健有为的精神内涵,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发图强,“独立不惧,立不易方”的自信独立,“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的责任担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积极进取和务实求新;传承了南海的优秀历史传统与地域精神,强调海纳百川、敢为人先、团结奋发的南海精神;呼应了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积极响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育人要求,强调人人成才观念和多样化人才观念,既成就学生全面发展,又尊重学生个性成长。
  由此形成的有为教育办学理念,其价值核心正是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致力于培养学生有为特质(如责任担当、创新精神…)的校本育人实践,旨在通过文化的塑造,唤醒学生内在的精神力量和价值追求,让学生获得追求卓越的愿为之心;通过素质教育在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的实践,以各种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的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培育学生的特长,让学生具备自主发展的可为之法;最终使全体学生成为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能为之才,为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持续发展提供最适合的教育。
  二、得法——有为学生之培养路径
  学校以“有为教育”办学理念为耦合器,形成石门实验中学有为学生发展与成长的培养机制(见图1)。通过联结耦合有为课程体系、“疑展评”课堂、有为活动、综合评价体系等培养手段,形成学生发展的外部推力,带动学生各方面发展,同时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的创生,形成内在驱动力。内在驱动力与外在推动力互相形成合力,为学生发展赋能,让学生幸福成长。
   1.搭建有为课程体系,落实课程育人
   石门实验中学结合有为教育理念,充分挖掘学校的核心文化,借助区域、本土等多元资源,形成了“为学”、“为德”、“为身”、“为真”、“为美”五大课程领域,分类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有为课程体系。在具体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不断丰富课程内容和实施手段:在开足开齐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对学科教材进行再开发,形成一批学科课程资源(见图2),实现国家课程实施校本化。整合区域文化资源,研发出一批具有南海、佛山特色的地方课程,如佛山武术、广东美食、定向越野、木版画等,实现地方本土课程特色化。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立足学校的办学实际和社区资源,开发自主、多元的校本“课程超市”,形成涵盖艺术、科技、学科、体育、生活等领域的校本选修课程群,实现校本课程建设超市化。
   在每一门课程的设计与实践过程中,致力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态度、价值观,掌握课程的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获得课程所要求的能力素养,学生提供最适合的课程平台,搭建学生全面发展、个性成长的脚手架,真正实现课程育人功能。
   2.优化“疑展评”课堂,建构生本课堂
   课堂是育人的主阵地。针对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主体缺失、不善质疑、怯于表达、缺乏客观的评价等薄弱之处,石门实验中学提出了“疑展评”元素式课堂教学,其包含“疑(设疑、质疑、解疑等)”、“展(练习、展示、发展等)”、“评(测评、评价、评比等)”三大理念要素,强调以生为本,立足学生学习需求与实际学情,根据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将教学元素合理、灵活组合,动态生成自主开放的有为课堂。
  “疑展评”课堂改变了石门实验中学原有的课堂样态,以其灵巧的元素式组合方式,将师生从固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激发了教师研究课堂的热情和创生课堂模式的积极性,实现课堂教学从低维向高维跃迁。在课堂上,教师注重学生的思维培养与能力建构,将“疑”、“展”、“评”三元素与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式进行融通,不断创新和丰富疑展评课堂教学的实践样式,形成以 “疑、展、评”为依托的问题引导式教学、小组合作式教学、“互联网+”智慧课堂(见图3),实现教与学的方式改革,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其中,问题引导式教学以问题驱动,立足学生最近发展区,以学科问题串为指路地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设疑”驱动学生于“解疑”中“展疑”,基于问题解决,曝露学生思维生成的过程与误区。教师则在学生的“展疑”中“评疑”,基于学生解决问题串的过程,精准了解学生学情,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的方向,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与质量。
  小组合作式教学倡导以情景创设推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展示、交流评价,实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展服务,让优秀者更优秀,让平凡者不平凡——即让每个学生都达到有为的目标。
  “互联网+”智慧课堂则因应时代发展趋势,以互联网、大数据、教学云平台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载体,重整教学资源,重构学习场景,实现与“疑展评”课堂的深度融合,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交互共享,打造更为广泛的“泛在学习空间”。
   3.搭建多元活动平台,倡导个性发展
  教育是要培養全面发展又富有个性的人,既德才兼备又保持个性。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成长需求,石门实验中学通过整体规划、长短结合,以学科常规活动、节庆活动、社团活动三大版块组成校本活动体系,为学生全面发展打造平台、创造机会。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搭建学生个性发展的社团活动平台,构建“四院一枢”(见图4)的特色学生社团,满足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发展。
  此外,学校通过引进社区、企业、家庭、学科等多元资源,实现资源联动、学科融通,形成系列化研学活动。如云贵非物质遗产文化传承研学之旅、国际体验与交流活动、学生职业体验活动、企业文化探秘活动等。通过研学活动创新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衔接形式,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开拓学生视野,关注学生生涯发展规划,引导学生成长。
   4.创新综合评价体系,实现评价育人
  制定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评价制度,侧重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将学生活动、成长变化等纳入评价,每位学生每周都能接到属于自己的成长记录,让学生体悟到个体发展的尊严,进而最大限度地激活其发展的潜能。其二,实现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除教师评价外,学校还引入家长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生生间相互评价等评价方式。同时,借助大数据平台记录评价数据,形成学生的成长轨迹和成长报告,最大限度地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其三,开放的评价内容涵盖学业成绩、道德品质、心理素质、交际能力、协调组织能力等,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从而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其四,每学期依据学生不同层面的发展设置“有为之星”、“敦品之星”、“励学之星”、“尚礼之星”、“健体之星”、“弘毅之星”等学生评比,以榜样引领,推动学生内在动力的生成。
  责任编辑 邱 丽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950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