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数学思考”成为一种习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发展学生的思维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思维点,设计核心问题,引发深度学习,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让数学思考成为一种习惯,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一、引导主动探究,打开思维的闸门
  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设计有效问题以勾起他们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在眼、口、手、脑多种感官协同参与课堂思考,从而开启思维的闸门,调动数学思考的积极性,为数学思维发展提供动力。
  例如,在教学“小数除以整数”时,笔者创设如下的问题情境:“1除以2可以怎么计算?请大家结合平时的生活经验,小组交流后说一说。”不一会儿,学生有了不同的想法:(1)0.5+0.5=1,把1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二分之一,就是0.5;(2)10÷2=5,被除数缩小到它的十分之一,除数不变,商也缩小到它的十分之一;(3)1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0.1,取一半就是0.5;(4)因为2×0.5=1,所以1÷2=0.5……在学生的多样回答后,笔者出示“22.4÷4=?”让学生说说计算方式,学生很快想到:224除以4等于56,被除数缩小到它的十分之一,那么商也缩小十分之一。可以发现,学生通过之前经历的思考与表达过程,有了初步的知识建构,思维的闸门被打开。对于简单的小数除以整数,学生能很快得到答案。学生不但能够联系生活去计算,而且也弄清了算理。
  二、经历创造过程,呈现思维的魅力
  数学学习是一种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数学教材是前人探索的间接经验,是现成的结果,但对学生来说一点都不现成,每一个知识点都值得探索,值得挖掘,最终实现用新学到的知识来修正和充实原有的结构,扩大并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因此,教师要创造活动机会,让学生经历探究发现、建模的过程,感受数学思维的魅力。
  在教学“如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时,笔者先让学生说一说什么叫不规则的物体,而后用视频播放一则故事:爱迪生让阿普顿测算一只梨形灯泡的容积,阿普顿拿起灯泡,埋头计算始终没算出来。笔者:“如果是你,你有什么好办法吗?”生1:“把灯泡放入水中,溢出来水的体积就是灯泡的体积。”生2:“可是测算的是灯泡的容积,而不是体积”……学生回答后,笔者播放爱迪生将水倒进灯泡,而后用量筒量出水的体积,算出了玻璃灯泡的容积。笔者再提问:“你们知道爱迪生用到什么数学策略?”“转化策略。”学生齐声回答。此时,笔者进行小结:“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换个角度去思考,往往看起来很难的问题,就会变得很容易解决。现在让你来测量一个西红柿的体积,你能测出吗?请将你的想法与同桌进行交流。”受刚才故事的启发,学生自然回答出用水测量的方法,很显然,问题解决的方法已经开始形成了,但还需要不断地引导探究与理解。笔者故作疑惑追问:“为什么放在水里面就能得出西红柿的体积呢?”生:“水升高了,升高的那部分水的体积就是西红柿的体积。”学生的答案呼之欲出。
  数学教学不应该只是为了解决问题,更应该重视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学生的思维在对比拓展中得到释放,思维的魅力也在课堂中得到呈现,这何尝不是一种乐趣!
  三、采取“碰壁”策略,分享思维的乐趣
  数学思想贯穿在整个数学教材的知识点中,因此,教师要潜心钻研教材,努力挖掘其中的数学思想,创造认知冲突,让学生经历“碰壁”、感到困惑,在一种富有活力的探究过程中体悟数学思想,从中享受思维的乐趣。
  如在教学“商的近似数”时,笔者让学生用竖式计算“2.97÷17”,笔者巡视时,有学生交流:“这道题目怎么除不尽。”也有学生提出建议:如果能保留两位小数就有答案。笔者:“商保留两位小数,会解决吗?”学生立马有了答案,回答约等于0.17。笔者又问:“你怎么一下子就说出答案?”生:“保留两位小数,只要看小数部分的第三位。”笔者:“如果刚才题目一出来,就让你们保留两位小数,你们还需要算那么久吗?”生:“我们只要除到小数部分的第3位。”笔者小结: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所得的商也可以用“四舍五入”法求得近似数。
  在学生的印象中,小数除法的计算结果都能够除得尽,在学生尝试除的过程,却发现一直除不尽。而对于有余数除法的内容,学生虽接触了无限循环小数的知识,但对于如何求解被除数小于除数的除法,还处于探索阶段。这时,学生在“碰壁”中寻找解决问题方法,教师应增加条件,适时出示要求,问题就迎刃而解,借助“四舍五入”法,学生对商的近似数的求法就印象深刻。在这一教学中,教师既渗透迁移思想,又有效地解决问题;也让学生学会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提升自己的思维。
  四、学会“数学思考”,提升思维的品质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造活动机会,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经历观察、操作、交流、体验、发现、归纳等环节,从直观到抽象,让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思维分析世界,用数学语言表達世界。
  如在教学“排列组合”时,笔者出示例题:学校为艺术节选送节目,要从3个合唱节目中选出2个,从2个舞蹈节目中选出1个,一共有多少种选送方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引导他们尝试用画图或标识符号的方法,把想法表示出来。学生有了以下几种思路。
  1. 先用A、B、C代表3个合唱节目,用E、F代表2个舞蹈节目。于是就有6种表示法:ABE、ACE、BCE、ABF、ACF、BCF。因为合唱队有3种搭配方法,每次与1种固定的舞蹈节目相搭配,共有6种搭配方法。
  2. 用画图的方法来表示:合唱队有3种搭配方法,舞蹈队有2种,可直接用3×2=6种。
  接着笔者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两种方法,学生不难发现有序思考的妙处。同理,在教学人教版多册的“数学广角”时,不能仅仅满足于寻找问题结论的多样性,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导他们有序思考,使思维条理化、深刻化、精细化。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综上,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发展数学思维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教师协同努力,充分利用一切资源,为学生创造培养良好思维能力的环境,力争把外显的内容转化为学生内在的思维对象,逐步地使学生的思维深处不断激起“暗流”和“漩涡”,促使学生自主解构新知、感悟数学思想,从而提升数学思维。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清市教师进修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028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