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职视觉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来临,职业学校的发展通道逐渐打通,同时,00后学生入学,中职视觉艺术设计教育需要重新定位,围绕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进行课程改革。中职学校应夯实基础,强化核心素养;大力推进课程综合化;加强跨界合作与学习,助力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一、中职视觉艺术设计教育要求重新定位
  (一)融媒体时代需要培养各层次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随着5G网络等科技的快速发展,新技术的应用为用户带来全新的体验,对广告、传媒等文化创意产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2020年央视春晚采用了5G+8K技术实现多机位拍摄,全4K智能直播,首创的虚拟网络交互制作模式(VNIS)让观众可以观看VR直播和多视角全景式直播。
  媒介融合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对设计师们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复合型、创新型的设计人才需求大,对中职艺术设计教育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宏观职业教育的贯通培养要求中职教育精确定位
   随着教育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颁布,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明确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打通了职业学校教育发展通道,向上包括专科、本科层次的职业高等学校,向下融入义务教育,同时,推进中等、高等学历职业教育的贯通培养。
  在这个背景下,中职、专科、本科的艺术设计教育需要重新定位,理清关系。目前,各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体系不合理,各阶段课程呈现出简单的重复,课程衔接有问题,这些都不利于人才的连贯培养,需要重新定位进行课程改革。
  
  (三)00后学生对视觉艺术设计学习具有独特的优势
   随着2020年的到来,00后进入了中高职阶段,他们大多数是“独二代”,生活条件优越,家长都比较重视教育,从小接受各种培训,尤其是艺术的熏陶,多才多艺是他们的特点;他们是“数字原住民”,互联网基因与生俱来,大量时间、精力都消耗在与手机的交互上,从小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游戏、抖音、直播是他们学习之余的兴趣爱好;他们成长在鼓励、创新、自由的环境,因此自我意识强。这些特点与个性和其他年代的学生有着很大的区别,他们更注重个性、创新,思维更活跃,可塑性更大,对视觉艺术设计学习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需要设计出符合这一代学生特点的课程,让他们在学习上有更多的主动权,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提升他们的核心技能。
  二、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路
   中职视觉艺术的教学应围绕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进行课程改革。
   (一)夯实基础,强化核心素养培养
   艺术设计其实是一种“实用艺术”,既有美学的内容,又有工艺技术,需要和现代工业技术相结合,解决人们的某些具体需求。面对信息爆炸、新技术层出不穷的时代,中职艺术教育并不能随波逐流,一味追求新技术而忽略了艺术设计最本源的东西——美感。
   1.美工型人才是中职艺术设计教育的培养目标
   在艺术设计职业教育体系中,中职、专科、本科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环环相扣,不斷递进,每个阶段的侧重点应该是不一样的。中职是专科、本科的基础。
  一般来说,设计人才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美工型,仅从色彩、形态、比例等细节角度思考,是表象型设计,能满足一般设计制作的要求;二是创意型,在美工基础上,思考如何用设计语言来表达品牌理念,使设计与市场进行品牌对话;三是营销型,这种层级需要完整的策略思维、品牌理念、营销策略、客群属性等综合元素的凝练。
  由此可见,中职艺术设计教育应该着重第一类型——美工型,这是后面两个类型的基础。它对“美感”“技术”上的要求会更多。因此中职艺术设计教育应先以“美感”“技术”为重,“创意”为辅,这是由中职在整个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定位决定的。
   2.夯实美感、技术基础
   中职艺术设计教育的定位决定了其在专业课程里应该偏重于“美感”的培养和“技术”的学习提升。良好的美术表达能力包括素描、色彩、速写、手绘效果图绘制能力,三大构成在设计中的运用能力以及各类信息的收集和整理能力,运用美的法则根据不同设计要求进行设计制作,这就是中职阶段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这类课程有素描、色彩、速写、三大构成、快速手绘表达、版式设计、动漫造型基础、插画基础等内容。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美工型设计师还需要良好的电脑操作能力,能熟练操作图形图像类、排版类、三维设计、视频剪辑、动画制作方面的软件。“美感”与“技术”更偏向于“美感”的培养,让“美”成为一种感知。技术是日新月异、层出不穷的,但“美感”是伴随一生的,是以后向创意型和营销型发展的基础。
   3.狠抓核心素养
   一个成功的设计师不在于会使用多少个软件,做了多少个项目,同样,职业教育也不在于教会学生多少个软件,设计出多少个作品。学生以后能否在设计这条路上走得远,登得高,关键是核心素质,即勇往直前、坚持到底的精神;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自主学习能力;良好的设计思维和创新精神。
  除了专业能力的培养,还需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助沟通能力、职业素养及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这也是学校教学与校外培训班的根本区别。因此,在中职艺术设计课应通过各种项目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协助沟通能力,让学生了解自己将来的职业,热爱设计这一行。在各个课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
   (二)大力推进课程综合化
   这几年中职艺术设计的课程改革正不断推进,课程多以项目教学为导向,但总体还是未改变学科体系各自为政的特点。专业课之间的综合化、专业教学的综合化、专业课整合非专业课的综合化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    1.专业课程种类的综合化
   随着互联网发展、新媒体的崛起,很多传统意义的平面设计已经悄悄发生改变,视觉传达设计取而代之。以标志设计为例,它已经不单纯是普通平面设计,三维、动态、变化比比皆是。时下广告公司业务更偏向综合性,涵盖了广告、影视、动漫、交互等方面,这要求设计师懂得更多,需要更综合的学科知识。
  中职视觉传达设计教育需要为学生多方面的发展打下基础。除了最基本的造型基础和设计基础知识外,还需要有平面设计、三维设计、动画设计、视频设计、交互设计类别的课程支持。无论技术怎么变化,同一类别的软件大同小异,学生学会基础操作,能运用软件进行项目设计,就等于入门了,将来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继续深入学习。学校就是要提供一个平台,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让他们有多方面发展的可能。
   时代的发展促使中职视觉艺术类课程淡化专业分类,不单纯以平面、动漫、室内等区分,课程涵盖方方面面,更偏向综合性的课程构建。
   2.专业课程教学的综合化
   除了课程种类涵盖广泛外,还要注重课程教学的综合性,采用项目化教学,各课程互相融合、衔接、联系,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每个学期把各课程融合,以某个大项目为轴心,带动每个课程进行运转,每个课程刚好能解决大项目中的某些任务,各课程进行整合,最后完成一两个大的项目。这样可以让学生的训练更有针对性,能理解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联动关系。
  以我校职二《个人形象小册子》设计教学为例,就能把同期的摄影、版式设计、Photoshop综合应用、H5页面设计这几门课程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在摄影课里解决人物拍摄的问题,在Photoshop综合应用课里解决图像处理问题,在版式设计课里解决排版、印刷等问题,在H5页面设计课里解决动态、交互等问题。专业课程教学的综合化,能够使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得到提高。
   3.专业课程整合非专业课程的综合化
   目前,中职艺术设计课程除了專业技能课外还有公共基础课,包括语文、数学、英语、信息技术、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体育等课程。这些课程和专业课有明显的学科区别,但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面向范围广,需求知识广,是艺术与多个学科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需要多元知识的集合、组合。
  中职课程应该把人文学科与设计学科综合化。例如在语文课可增加文案、广告语、策划案、提案讲解方面的教学,以利于日后做广告设计、广告策划、提案讲解;数学课可增加数据的统计分析、逻辑思维等训练,以利于日后设计调查或交互设计;英语课加强网络常用英语术语学习。职业教育类的课程应该更有针对性,尤其与广告行业、文化创意行业、游戏动漫行业需要有更精准的联系,让学生懂这行,爱这行。专业课与非专业课的紧密联系,将使人才培养更精准。
   (三)跨界合作与学习,助力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艺术设计是交叉学科,具有艺术、经济、科技等众多学科特点,需要多元学科知识的集合、组合来实现,是跨学科的综合体。艺术与商业、时尚、科技、网络的跨界融合无所不在。反观目前的中职艺术设计教育,则显得局限性过大。很多中职学校学科类别比较单一,有些是纯理科的,有些是纯文科的,尤其是以艺术类作为特色的学校,学科种类更加单一。这些都不利于多元化知识的应用及跨界的融合。解决这种困境可以尝试打破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壁垒,实现学校之间的合作,还可通过选修课修学分的方式促成跨界学习。
   1.网络课程
   随着5G时代的到来,网络课程的优势会越来越凸显,它让学习更具自主性、课程结构更具开放性,让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想学的知识。
  学校间的合作可以通过网络课程的方式补充学生的知识技能库。每所学校选择一两个特色专业特色课程,以由浅入深、通俗易懂的方式对学科基础知识进行讲解,或者通过完成一个小的任务或项目,让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基础知识。网络课程的目的就是引领学生入门,使他们懂得基本的操作规范,方便日后开展实践活动。
   2.跨校实践
   职业教学并不只是传授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它更注重应用的过程,单靠网络课程是无法实现的,它更需要一个实践的过程。所以,在学生完成网络课程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后,每个学期可以安排一周的时间让他们到其他学校进行短期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设计项目选择不同学科内容进行学习和应用,这有点类似于短期培训班,学生可以借助不同学校的专业实训场室进行操作练习,使各校优质资源得到整合和充分利用。
   3.项目合作
   项目化教学是职业教育的一种有效模式。学校间可成立工作室,让来自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学生合作研发新的产品或完成某项设计。例如需要完成一个玩具的设计时,艺术设计的学生缺乏机械设计的知识,可以寻求其他学校学机械的学生进行合作,艺术设计生负责创意与外观设计,机械生负责结构设计,实现优势互补。
  学校间的合作需要建立一种有效机制,让学生比较顺畅地获得多方的协助,可通过学分或者奖励的方式,促成校际工作室的运作和项目的完成。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9年度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背景下中职艺术设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课程研究”论文之一(课题编号:20200000161)。]
  责任编辑 陈春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062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