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建构主义的城乡规划专业设计教学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城乡规划专业教育要求是培养适应于社会需求与学科发展的专业人才,设计教学是教育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实践,分析专业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该理论四个要素,提出“课题设定”“教学方式”“角色互动”及“多元评价”四个方面的设计教学改革方法,目的将设计课程的中“教与学”整合起来,提升学生学习动力和教学效果,为城乡规划专业教学改革提供有益探索,对培养新型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设计教学;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 2019年度安徽省教育厅省级质量工程“多专业联合工坊教学体系、内容与模式研究——以城市详细规划课程为例”(2019jyxm0304);2019年度安徽省教育厅省级质量工程“建筑类专业评估背景下实践课程质量监控标准”(2019jyxm1123)
  [作者简介] 张 磊(1980—),男,安徽安庆人,硕士,安徽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讲师(通信作者),研究方向为城乡规划理论与设计;张馨木(1980—),女,云南曲靖人,硕士,安徽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城乡规划理论与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5-0147-02    [收稿日期] 2020-04-08
   城乡规划专业是多学科交叉融合型专业,其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是把学生培养成适应时代特点的专业人才[1],而以教师为中心的小班“一对一”指导难以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利于学生个体创造性思维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可以引入并借鉴[2-3]。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现代设计教育
  瑞士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最早提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主要将研究重点放在知识的产出上。强调个体积极活动的发挥,知识的获得是一种知识建构和重新搭建的过程。现代设计教育出现之前设计从业人员固定在行业内部,技能在师徒间进行传承——工坊模式,该模式对工艺设计的特点传承十分有利,缺点是无法建立行业共识不能满足工业化的生产需求。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下,现代设计的教育是建构一种认识论体系,避免专业技能提升渠道单一化,积极从多种专业实践中获得更多隐性知识和创新能力,通过鼓励全面的实践从整合行业信息知识来源、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角度提升和建构专业理论知识的核心部分。设计类教学课程体系建设基本存在两大主线,理论知识课程和实践课程,设计类教学研究很多都基于这两个部分从知识建构的各个方面进行实践与探索。
  二、城乡规划专业设计教学的反思
  我国城乡规划专业办学背景约80%是依托于土建类学科,以建筑学为基础的特点明显,五年的培养计划从专业学习角度分析,基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建筑基础、规划理论与设计和生产实践。三个阶段逐级递进符合教学认知规律,在传统的建筑学科影响下偏重空间设计。新时代城乡规划学科研究范畴从城乡空间扩展至国土空间,研究背景进入生态文明的新时代,这对专业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规划教育需要融入更多相关专业和知识,以回应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另一方面需增强学生对社会以及人的认识。结合规划专业传统的教学特点与新要求,对现状规劃专业设计教学进行反思。
  (一)知识融合不足
  城乡规划专业具有明显的知识交叉特点,在考虑空间环境塑造的同时又要考虑规划管控、目标价值等内容。在教学中各种专业知识轮番登台,互有联系作用于设计课程。虽同时开设数门相关专业课程,但在设计课程综合运用中存在一定的困难。专业课程知识点碎片化重叠化及分散化现象,造成专业教学内容虚化的趋势。
  (二)主动性不强
  设计类课程教学指导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的现象比较普遍,教学方式一般采用每班12个学生的小班制教学,师生间沿用“手把手”教学方式,这种方式只能依靠教师的偏好认知来教学,导致学习效果一般。学习过程的基本由教师单方推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
  (三)评价单一
  课程基本按作业成果进行评价,教师从课程作业成果中提取知识点进行考核,空间设计表现是重点考核内容,这种重结果轻过程的单一评价方式,导致学生把主要学习精力放在成果表现方面,相关专业知识很少实践运用,缺少社会调查和专业话题的探究。作业成果上交后,教师对其进行批改、归档管理,学生很难最终得到有关设计内容的评价信息,教师也没有机会得到学习问题的反馈,这对知识的建构十分不利。
  三、城乡规划设计类教学改革探索
  为满足学科发展要求,改变教学状况,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设计类教学进行以下四个方面改革探索。
  (一)课题真做,设定情境
  应关注课题的情境设定,建立有感染力真实事件下的教学情境,转变以往“真题假做”的难题。真题一般来源于各规划研究机构,在时间和空间上难以满足教学时段及在校学生调研的空间要求,“假做”的情况难以创造知识建构的情境。而课题“真”做则强调将知识学习与情境化的活动联系在一起,设计内容真实有效,在课题中与时俱进设定当前社会真实的话题如健康城市、韧性社区等内容,让学生在课题中尝试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探究教学,促进协作
  设计类课程通过探究式教学方法,让设计的教学过程转变为感知整体、探究分析的过程,在教师和专家的引导下学会主动思考与探索。设计课程先通过教师或专题讲座让学生先获取一定的设计知识,之后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与其他组建立合作学习的关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由体验设计过程、自由设计任务制定计划、讨论交流表达观点。让他们在快乐和自由中获取知识和信息,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三)角色互动,会话反馈
  成果图纸具有语言结构特征,从图例色彩、线型韵律表达出丰富的空间特征,传达设计的思想与内容,设计学习的过程离不开绘图表达过程,但也不完全是绘图过程,在设计学习中学生还应注重研究数据的可视化表达、文本语言的汇报表达、目标策略的形象表达。教师与学习小组在探究课题过程中应扮演不同角色,形成互动参与的课题氛围,如教师可以扮演市长或开发商表达设计述求,小组同学可以扮演市民、住户或拆迁户表达各自意愿,在会话交流中反馈设计各阶段信息,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城乡规划专业的价值观——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
  (四)多元评价,意义建构
  第四代教育评价理论认为教育评价是建构共识的过程。城乡规划专业的多元社会价值属性决定其评价过程具有多元性,在课程实践评价活动中评价主体应多元应避免知识单一,具体评价单元主要有:空间设计与决策判断的设计评价单元;项目实践中的沟通协调、社会调查综合分析、文献收集研究的能力评价单元;城市历史文化特色、社会公正等价值观评价单元。课程需通过多元评价的体系将专业知识的意义进行“建构”,并及时对学习过程和效果进行及时的反思和总结。
  四、结语
  在规划专业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中,转变因人才培养的逻辑关系,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四个要素,提出在课题设定、教学方式、角色互动及多元评价方面设计教学的改革方法,将设计“教与学”整合起来,提升设计学习动力,提高教学质量,为城乡规划专业教育提供有益探索,对培养新型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具有一定意义。
  参考文献
  [1]马明,陈晓华.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专业课程优化──以城乡规划专业设计类课程为例[J].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2016(3):57-62.
  [2]王旅,余杨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剖析[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4):13-15.
  [3]穆丽霞,冷凌.建构主义理论下的现代教学观思辨[J].教育教学论坛,2019(11):215-2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072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