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班级开展结对学习让学生在结对PK中成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进入小学四年级,学习的难度越来越大,学生也开始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每次因为优秀而被老师表扬的学生几乎都是那几个同学,做错事而被批评的学生也差不多是那几个,因此,学生对老师每次的表扬或者批评,似乎没多大感觉了。班级的管理以及班级的学习氛围进入了一个瓶颈阶段,为了打破瓶颈,在班级管理和营造班级学习气氛中,必须要加进一些新鲜的东西——开展结对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好品质,营造你追我赶的班级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结对PK中成长。
  关键词:小学四年级;结对学习;学习内动力;互帮互助;你追我赶
  
  人的成长、发展、成功和幸福,都离不开与他人的正当竞争与合作交往。当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不竞争就很难生存;同样我们也处在一个合作的社会,不合作就不可能生存得更好。要使学生以积极的姿态,主动迎接各类挑战,参与各类竞争,同时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善于与他人合作,必须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注重加强竞争与合作意识的培养。
  良好的学习氛围也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前提与保证,是学校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
  因此,班级开展结对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结对PK中学会与人合作,培养竞争意识,给班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一、 活动准备阶段
  (一)明确活动目的
  有效开展一个班级活动的前提,必须要让学生明白活动开展的目的。因此,在活动开始前,给学生清晰说明,老师希望同学们通过结对子的方式,发挥同学间互帮互助的精神,以达到互相促进,共同进步的目标。
  (二)公布结对名单
  老师根据同学们的性格、学习特点,把全班50名同学按2人一结对的方式结成了25个对子,并公布名单,请同学们看清自己结对的同学,在往后的时间里,每次的纪律、学习,结对的同学都将捆绑在一起与其他结对的同学进行PK,你们将成为最亲密的学习伙伴,一起面对挑战,一起克服困难,争取成功。
  (三)学生制定、展示自己结对小组的队名、目标以及口号
  为了让同学们更重视自己结对的小组,为后面更好地发挥结对学习的作用,结对的两位同学共同商量制定自己结对小组的队名、目标以及口号,并在班级里进行展示,增加仪式感。
  (四)老师制定结对PK积分表格
  根据各结对小组的队名,制定好全班的结对PK积分表格,并粘贴在教室比较显眼的地方。其中,结对纪律PK表格中包括日常的早读、静息、排队、用餐、午睡、做操以及值日方面的加扣分;结对学习PK表格中包括课堂表现、作业质量以及测试情况的加扣分。
  (五)座位布置
  一个班集体,是由各个小群体组织而成,这个小群体可以是空间分布的每个小组,可以是以兴趣为核心形成的小群体,也可以是以成绩的好坏、以性格的相近性为划分标准的小群体,如何有效地使这些小群体的作用发挥到最优化,我认为一个关键是对其座位进行合理调整。因此,我根据结对的名单以及他们各自的特点,进行座位的调整,调整还尽力参考兼顾各科任老师所提供的宝贵意见,调整通过以优竞优、以优带劣、孤立“活跃分子”,尽力照顾成绩好的和未取得满意成绩但仍有潜力或有心致力于学习的学生,对于班级里的活跃分子实行分散的手段使其难以形成团体趋势,尽量使其消极影响降到最低点。
  二、 活动开展阶段
  班级活动是在班主任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实现班级教育目标而进行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班级开展结对学习PK活动,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一)结对纪律PK
  每天的早读、静息、排队、用餐、午睡、做操以及值日方面都会根据同学们的表现进行加扣分,以0.5分和1分为基数,表现还可以的,都能加0.5分,表现特别好的,能加1分,相反,表现不怎么好的,扣0.5分,提醒过后还不改正的,直接扣1分。其中值日是同学们每次值日后自己根据自己的值日情况自评,其余的都是由负责的同学进行评分。
  开展初期,同学们难免忘记给自己自评值日的情況,负责加扣分的同学也会不好拿捏加扣分的度,因此,老师需要时常提醒,需要引导怎么拿捏好加扣分的度,并跟负责人明确自己首先要公平公正,然后明确给每一位同学加扣分的目的,尽量发现好的给他们加分,让他们在正能量中更主动地做好,对一些未能做好的同学,首先是希望他们能做好,可以先提醒,提醒没改正的再告知其被扣分了,让他们在清晰的错误中努力减少再错。
  此外,老师也要时常留意同学们加扣分的情况,监测加扣分合理性的同时,发现加分较多的同学,及时表扬,发现有扣分的同学,及时谈话教育,并鼓励其努力把扣了的分加回来。
  (二)结对学习PK
  结对学习PK包括课堂表现、作业质量和测试情况三大方面。考虑到同学们课间的时间比较短,每次改完作业发下去的时间也比较赶,所以这三方面的加扣分都是负责人监督、提醒,同学们自己根据要求自己加扣分。
  比如:课堂表现中,如果举手回答正确一个问题,可以加0.5分,2个问题加1分,一节课里回答问题的分数最多不能超过2分,课堂里老师特别表扬加分的可以额外算。作业质量中,每天的作业发下来,同学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作业情况进行加分,作业得一个A,加0.5分,作业得一个A+,加1分,当然,没交作业的直接扣1分。测试情况中,达到中位分的同学加 0.5 分,前十名的同学加1分,有进步的加0.5分,考试期间比较认真,被老师表扬的加1分。
  因为这三方面的加扣分都是同学们自己根据要求自己加扣分,因此,老师时常监测加扣分情况的同时,必须要在班级里加强同学们实事求是、公平公正、凭努力争取的思想教育,发现作弊行为,必须严厉处罚,并抓住契机教育。
  三、 活动强化阶段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积极性,发挥结对学习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作用,可以借助四方的力量,强化同学们结对PK的劲头。   (一)班级里隆重地颁奖
  没有人不喜欢自己被表扬,特别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之后,得到别人的表扬与肯定,那是最大的鼓励。因此,每两周让班干统计结对纪律PK和结对学习PK的对子总分,并根据总分排出名次,老师根据名次,选出前十个对子,制作表扬信,表扬信里的语言也很有针对性,既含有获奖同学的姓名,也有结对的队名、目标以及口号。做好表扬信后,在班级里进行隆重的颁奖形式,并拍照合影,让获奖的对子感受到足够的光荣与自豪,让未能获奖的对子,发出羡慕的眼光,并默默地萌发出发愤图强的心理。
  (二)争取家长主动配合
  孩子们喜欢被老师表扬,家长们也喜欢自己的孩子被老师表扬,因此,班级里颁奖过后,老师把获奖对子的合影发到班级家长群里,大力表扬获奖的对子,让获奖同学的家长也开心、自豪一下,并告知家长,我们评选的根据以及目的,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家长首先也要知道并清晰班级这个结对学习的活动,并在日常中给予孩子鼓励以及引导,孩子获奖了,适当地表扬,并小结方法,孩子错过表扬了,及时安慰,并寻找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这样,同学们在班级里以及家长里都得到强化了,他自己对这个结对学习的活动肯定会更加重视,那么结对学习的效果自然会更好。
  (三)不合对子适当调整
  开始的结对名单都是老师根据同学们的性格、特点进行分配的,但理论与现实多少会有一点差别,在一轮的结对学习PK后,会发现有些对子并没有发挥到他们互帮互助的作用,因此,老师对个别对子进行了一些调整,并给他们做好了思想工作,希望这样的调整后,每个对子都能发挥他们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效果。
  (四)优秀对子经验分享
  有些对子没能发挥结对学习的作用,当然,也有一些对子的结对学习效果特别好,有互帮互助的,有相互督促,相互学习的,也有共同努力的,因此,邀请做得比较好的对子准备一下自己对子的经验分享,给同学们说一说自己对子里结对的方法,结对时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发挥榜样作用的同时,也让好的方法,好的经验分享给其他的对子学习,让一些迷茫中的对子得到一些启发。
  四、 活动初显成效
  班级开展结对学习PK活动,力求一个都不掉队,使同学们切身感受到集体的自豪和家庭的溫暖,班级形成了和谐、团结、民主、向上的学习氛围,同学们的行为习惯和学习成绩较以前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具体表现如下。
  (一)促进学生个人成长
  在结对学习中,结对的同学不管是学习上还是纪律行为上,互帮互助,相互学习,相互提醒,遇到困难共同解决,受到表扬一起开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增强同学之间的友谊以及竞争意识,促进学生个人成长。
  (二)营造班级良好的学习氛围
  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前提与保证,是学校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同学们在结对学习PK中,目标明确,促进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增进竞争意识,也有利于老师对学生学习动态的掌握。一段时间的实践过后,班级的学习氛围得到了明显的提升,特别是浓厚的学习交流氛围和学习竞争氛围对于营造班级良好学习氛围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不管是学生的个人成长,还是班级的学习氛围的营造,都是一项细致而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名班主任应该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热爱每一个学生,优化人才发展的外部环境,创造良好的教育空间,让学生感受到这是一个学习、生活的幸福乐园。
  五、 结语
  开展班级活动要根据学生特点,根据班级特点,不走过场,不搞形式,只有真实、实在的活动才能影响人;也只有丰富、多彩的活动才能融洽师生关系,打破班级瓶颈阶段。开展结对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好品质,营造你追我赶的班级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结对PK中成长。
  参考文献:
  [1]伯登.成功地经营你的班级(第三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2]houzheng1976.如何让孩子在竞争中成长[DB/OL].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366214227817706252.html,2017-04-17/2020-6-14.
  作者简介:
  林永霞,广东省佛山市,佛山市三水区实验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138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