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怎样培养儿童写童诗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儿童天生就是诗人,鼓励孩子写童诗,能进一步激发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寻找诗意的生活,大胆借鑒模仿,悟得童诗写作的基本规律和技巧,在童诗中追觅自我的安顿与自信,融合自我与自然,感悟生命与文化,自由地与世界对话。
  关键词:童诗写作;对话;自由方式
  
  童诗,是童年时代对儿童最伟大的馈赠。
  儿童天生就是诗人,他们能用最独特的视角看这个世界,懵懂间,练就了敏锐的“诗眼”,用这双慧眼关注身边的事与物,探究生命和哲学,自由、想象、浪漫是他们诗意的表达方式。作为教师,我们可以对孩子进行诗化教育,鼓励孩子在诗意的年华里,用最自由的方式,与这个世界对话,尽情创作童诗,让诗意和浪漫成为他们童年的底色。
  童诗创作轻盈灵动的形式,不拘一格的体例,含蓄跳跃的思维,无不契合孩子的天性,会给予他们全新的、最自由的创造与表达方式,可以敞开心灵,自在言说,安然体验内在的生命经验,实现人格自由化。
  欣赏着骆马湖的怡人风光,亲历着家乡的不断发展,沐浴着家校生活的温馨,我们学校每年都开展“与经典为友,为人生奠基”读书活动、“经典承传,浸润诗情”古诗文诵读、写作比赛,孩子们用他们稚嫩的手握起了笔,尽情描绘这美丽的画卷,抒写着早已涌动的诗情……
  打开《在诗歌中徜徉》这本诗集,就像打开一扇扇心灵之窗,走进了无数个小诗人独特的内心世界。一首首诗歌充满了童真、童趣,闪耀着小诗人对待人生的态度和理想。体味这些空灵的文字,用心地感悟这些稚嫩的语言,你就会发现自己正在进入一个从未经历过的奇妙境界,发现自己的情感正在逐渐地变得丰富,思维变得活跃,想象力更加开阔,心灵也似乎变得轻盈起来……
  一、 追觅安顿与自信
  孩子年龄小,家庭破裂、玩伴缺乏、学业压力等引发的早熟抑郁与孤独焦虑,更易成为弥漫在孩子心中的阴云。孩子以心观心,“推己及人”“心与心通”,人与自然同情感应,人与人同情感应,发而为诗,将自己在世界之中显示出来,追觅自我的安顿与自信。那些沉郁的、黯淡的,甚至是沧桑的文字是孩子的心灵图景,“显现”所带来的释然和成就感,可以使郁结的意绪获得舒缓消解。
  (一)发现“自己”
  发现自己是人生的第一件大事,这个过程是整合创造的过程,有着难以替代的成就感和自疗效用。即使是面对同一种事物,一百个孩子也有一百种语言,语言几乎就是一个人鲜明的标志。一组春天的诗歌这样展示了他们的视界:
  《我们去看风》:“我们去看风/就像四季的神灵/高兴了/就造福于人类/生气了/就发难于天地”展现了小作者关爱生命的真实形象;
  而《雨》:“雨啊/你是个顽皮的孩童/你是个懒惰的送水工/你更是天才的音乐家/弹奏一首首优美的曲子”则能让读者感受到诗人也是一个顽皮的男孩,充满葱郁蓬勃的生机,对世界无限好奇;
  也有留守儿童的《雨》:“雨/最讨厌了/让我背着他/还在一旁大叫/雨/最辛苦了/在田地里汇成河流/扶着秧苗蹦跳”诗中的“我”是孤寂伤情的落寞孩童。
  孩子们将春天的感悟这个人生经验打造成有意义的语言制品,这是一种发现,是对世界的一种实在的把握,是揭开了这个世界的秘密后的自信。
  (二)找寻“家园”
  童诗是对美好事物的深情凝望,对心灵家园精神寓所的苦苦觅寻。他们纷纷把“家园”具象化为可观可触可感的存在物,安顿渐行渐远的成长。
  “家园”是《苏北的大粮仓》“远足踏青的好地方/麦苗青青菜花油黄/云雀百灵竞相比翼忙/小麦成熟/金浪翻卷/老少弯腰/挥镰抢收/十里飘香”,有一望无际的原野,有鸟语花香的美景,亲近抚触,回首凝望;
  “家园”也在《熟睡的湖上》“风儿不再歌唱了/浪儿不再嬉戏了/夜儿不再喧闹了/骆马湖/睡着了/她抱着月亮/背着星星/亲吻着水草时的呢喃/还有她熟睡的鼾声”里,“妈妈”般温暖的湖水是愁绪的替代物,心理得到了一些安慰,获得一种实在感,心灵获得了安稳的依托。
  (三)“复活”生命
  在静默中,在对于草木鸟兽的观察中体验一些生的意义,这样,自然无所谓艰难,也无所谓孤单。这样,孩子们“内在视力”的触角就能捕获快乐与理趣。
  复活了星星的《我们去看夜空》:“我们在夜空中舞蹈/歌唱/宇宙是我们的舞台/星星为我们喝彩/世界是如此的精彩”这是对生命的理解与尊重,呵护与珍惜,它不是我们“认知”事物,而是要让我们“感受”事物;
  复活了云的《自由的云》“你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你愿意变什么就变什么/你想成为雨滴就成为雨滴/去亲吻小草小花/你想成为雪花就成为雪花/装扮千万家”。
  孩子在用语言“复活全部的生命”,这不是被束缚遮蔽着的生命,而是被审美解放了的生命,在他心灵版图中,这是更好的世界的投影。这样一个与宇宙和谐相处的人,就是一个与自我、与自己内心和谐相处的人。
  (四)自性发展
  童诗渗透了孩子对某种语境的真切体验,他们从人性的最基本层次表现出对生命范畴的全部体认。以自嘲自谑的形式来表现对重大人生的反思反省,把深刻的痛苦轻轻地化作形似嬉笑的调侃,将焦灼无奈化作无所谓的淡漠以至洞悉人生的豁达。
  请微笑,不要《苦着脸》:“当你苦着脸/所有的星星都不再眨眼/当你苦着脸/太阳也流下泪水/只要你笑一笑/星星会睁开双眼/太阳会露出笑脸”;
  请向前,带着《美丽的心情》:“假如/生命是疾驰的火车/快乐和忧伤/就是两条铁轨/在我身后紧紧追随/不要犹豫/带着快乐/忘掉忧伤”;
  请不要《流泪》:“江水川流不息/那不是眼泪/星星闪闪发亮/那也不是泪水/红烛流着蜡/流星飞天际/给我一个哭的理由”。
  孩子这更接近生命本身的吟唱,既是自我创造价值的体现,更是心灵的敞开与社会化,生命丰盈润泽的自由发展。   二、 融合自我与自然
  指导孩子写作童诗,要善于运用诗性思维与逻辑思维,实现内在的自我与外在的自然的大小同构,有机融合,从而扩大心胸,圆融自适,提升境界,使自我感受消融在自然更宏阔的背景与意义中,达到自我放飞。
  (一)“以小喻大”
  童诗写作的构思应注重以小喻大,打通孩子的心灵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宽广通道,实现健康硬朗的人格建构。化消极为积极的心理调节,正是童诗写作治疗功能的一种体现。
  治疗《爸爸的手》:“爸爸的手/就像一张松树皮/它们/让我想起了/忙乱的工地/爸爸的手/总是那么粗糙/我老担心这张树皮会开裂/今天/爸爸的手怎么这样润滑/原来抹了我送给他的护手霜”。生命的有限价值被庄严放大,诗意的伤痛体验获得审美升华。爸爸的手引起孩子对父爱的感恩,“担心”“忙乱”“送给他护手霜”孩子对爸爸的依赖和挚爱的情感在自由成長。
  (二)“化大为小”
  幽默豁达是人类最了不起的智慧,“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化解的是集结在心头的情结。所以教给孩子的不仅是作诗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善待生命,化解压力。
  假如《我是小偷》:“假如我是小偷/一定将所有仇恨/所有武器/悄悄地偷走/假如我是小偷/一定将所有忧愁/所有疾病/悄悄地偷走/留下和平/留下美好”。小诗人偷走了“仇恨、武器、疾病”,表达了自己的美好愿望,这样重要的灵魂的倾向和内在的态度至仁至义。
  三、 感悟生命与文化
  在童诗中体味永恒自然、文化、生命的“万状”,实现生命之道的感悟,从而获得精神光照、心理慰藉、灵魂皈依。
  (一)感召生命
  生命的物性与厚重本身就能给予人强烈的精神感召,让生命的伟力烛照孩子视域,援引心灵风暴,获得一种全新的生命尊严与敬畏。
  《我想……》:“我想变成雨点/滋润大地万物/我想变成阳光/温暖天下众生/我想变成烛光/帮助盲人点灯/我想变成流水/奔向无尽的大海长江”。
  小小的“我”,却有人性的伟岸与生命内在的韧劲沉厚,司空见惯的生活场景点燃了敏锐的诗性思维灵光,也烛照了潜意识深处“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民族英雄情结与文化血脉。
  (二)体认文化
  在童诗写作中,教师要引导孩子迎纳承接文化元素,把人类尤其是中国优秀的文化资源加以激活,传承和创造性转化。
  欢度《春节》:“冬去春来又一年/家家忙活过大年/烟花爆竹除旧岁/蒸馒包饺迎新年”;赞家乡《咏宿迁》:“清清湖水望无边/蓝蓝天空水相连/要知此地何处是/杨柳遥指霸王间”。
  孩子的诗歌与经典文化相拥,用丰富的文化意象创建了充满生命力的“场”,把自己的生命体验都编织进精神文化血脉结构之中,达到一种我与文化同在,我即文化的自我印证,进而获取瞬息相通的心灵确证,在更高层次上获得一种精神皈依。
  (三)追思哲学
  身份、来处与归路是必然的哲学叩问,孩子也绕不开,在他们不绝如缕的“叹息”中发出了“天问”,也接受了来自古今中外先贤类同的探询,以一种审美诗意的姿态审视欣赏,消解舒缓了纠结的难解愁绪,让生命与智慧快慰结伴前行。
  《泪水》:“雨不停地下/好似委屈的女孩/凄凉的哭声/流不完的泪水/在傍晚的暮色中/散发淡淡的忧伤/雨越来越小/也许是委屈的姑娘哭累了/我愿意是/妈妈的臂弯温暖了她”。
  许多孩子最初的诗多是一种情感倾诉,而后更多地表现了舒展与和谐,所以说,童诗写作是一种转化的途径,从而是一种治愈和自我发展的方式。童诗写作表现出一种渴望沟通、理解、慰藉的精神渴求,这种渴求在自我的宣泄中得到一些暂时的缓解,通过与别人分享得到一些消解,又通过心境的扩大,化消极为积极的心理,最后在人类尤其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中找到心灵的归宿。
  四、 激励自我生长
  以童心和童趣为旨归的童诗写作是孩子在最美的童年里对生命和这个世界的吟唱,也是他们给自己的灵魂塑像,是对精神原乡最执着的守望。
  (一)拥有生命的眼光
  教师要让童诗写作成为孩子生命发展的过程,引导学生发现美的生活,丰富孩子的表达途径。作诗不仅是自我表现,同时自我超越,不仅是积极肯定,更是积极否定,自我狭窄的界限被打破,个人攀升到人类的高度。从而起到疏导并恢复心理平衡的作用,让孩子的童诗写作生活,成为生命成长的精神阵地。
  
  (二)带着诗意的眼光
  如果想让孩子写出自己的句子、有创意的表达、展现独特的性灵,教师的指导很重要。所以教师要鼓励孩子关照自然,省察生活,内视心灵,链接文化,抒写自己对自由、对自身本质力量、对社会及文化的无限多样性刹那间的愉悦体验,表达真情实感、别样思考,在个性的言语体验中实现创造价值。教师要用慧眼及时发现,用慧心赏识点拨。
  (三)保持儿童的眼光
  站在孩子的立场,理解孩子,亲近童心,多几许欣赏,多几许珍视,孩子心情放松,自足言说,光是那些“思维特异”的孩子,受到尊重与拔擢的他们,思维大放灵光,诗作气象万千。会收获寻常作文难以企及的惊喜与不俗。
  (四)开发丰富的资源
  童诗创作始终处于一种敞开的构建状态,开发丰富的教学资源给孩子一个全新的、最自由的表达方式,让童诗写作成为孩子的生存方式,朝向自我生长生机流转的精神原野。
  1. 捕捉现场资源
  只要教学现场有新鲜的故事和奇异的体验,就随时掀开童诗写作的序幕,培育发现美和诗的“眼睛”的课堂永远敞开,只有这样,那些诗意的“春水”奔腾过的地方,才会涌动着童诗花开的洪流,才会让童诗成为孩子“存在的家园”,成就丰盈美丽的心灵世界。
  2. 整合教材资源
  教师要敏锐捕捉语文教材内存的“诗性”,发掘组块内在的链接“基点”,进行教材资源的智慧整合,实现教材价值的最大化,为孩子提供更加丰富多彩鲜活灵动的习作载体,创建立体多层次的童诗写作主题与模式。同时拓展生活资源。无限深邃广阔的生活图景是孩子涵养诗性诗心的最大舞台,而对生活资源的多维审视,变式交融、提炼拓展,往往会收到意料之外的价值与深度。
  3. 链接文化资源
  适度链接的古今中外文化资源成为童诗写作取之不尽的精神宝藏,不仅拓宽了孩子的视域,而且让童诗作品获得前所未有的丰厚蕴藉,更重要的是它让孩子获得最丰富的精神文化给养,从而融入深邃宽广的人类文明长河。
  童诗写作教学构建了孩子崭新的言说表达模式、资源开发和运作策略,体现语文教学对生命独特性的尊重。对童诗写作之于孩子心理治疗功效进行理性的探求,呈现了以文化人的福泽与诗意所在。童诗写作使接受童诗滋养的生命更健壮饱满、光彩熠熠。
  有“一切从童年开始”的生命奠基,孩子才会拥有健硕完满的心灵世界,自足自信地朝向人格精神的自性化之路迈进。怀揣梦想,让生活充满诗意,让诗歌陪伴孩子们前行!
  作者简介:
  周丽娟,江苏省宿迁市,江苏省宿迁市第一实验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138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