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护理专业群建设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专业群建设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的核心内容和关键所在,是高等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和重要抓手,是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载体和重要途径。本文旨在分析护理专业群人才培养定位,厘清护理专业群组群逻辑,探究“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护理专业群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 双高计划;护理;专业群;策略
  [作者简介] 李 涛(1978—),男,湖北武汉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医学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9-0358-02    [收稿日期] 2020-05-08
   2019年4月,教育部、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要求集中力量建设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而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须同时完成2个专业群建设任务[1]。“双高计划”目的是支持基础条件良好的高职院校和优势专业优先发展,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是“双高计划”的核心内容和关键所在,如何对标首批高水平专业群和推进高职护理专业群建设成了优质高职学校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明晰护理专业群人才培养定位,对接健康产业需求
  紧密对接“健康湖北”战略,精准对接江汉平原基层医疗卫生、健康服务产业发展需求,科学组建护理专业群,培养护士(师)、助产士(师)、医士(师)、康复治疗师和影像技师,引领我省卫生职业教育服务地方和区域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我院护理专业群主要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勞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质、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厘清高职护理专业群组群逻辑,完善内部治理体系
  本专业群按照“服务对象相同、基础人文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组群逻辑,以护理国家级骨干专业为支柱专业,临床医学省级品牌和康复治疗技术省级特色专业为支撑,助产和医学影像技术校级重点专业依附发展,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高水平护理专业群,群内专业逻辑性合理,具有建群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产业逻辑。学科领域同门。专业群内护理、临床医学、助产、康复治疗技术及医学影像技术5个专业同属健康产业大类。培养护士(师)、助产士(师)、医士(师)、康复治疗师和影像技师,服务领域涵盖临床护理、老年护理、妇幼保健、康复护理、康复治疗。对应基层医药卫生、临床护理、健康服务和养老服务业。
  (二)岗位逻辑。岗位相关协同。护理、助产专业在临床护理、健康保健、养老服务体系中发挥支柱作用,提供基层群众享有生命全周期、全方位的基本医疗服务;临床医学(含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诊科、全科等)等岗位主要承担基层常见病、慢性病和突发事件的预防、医疗、保健、康复服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提供传统和现代康复治疗服务,服务人群康复理疗;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提供医学影像技术服务,支撑疾病诊治。护理专业群内毕业生从事基层医药卫生、健康服务、养老服务工作,为人民群众提供健康咨询、专科护理、疾病康复、慢病预防、老年保健、健康教育以及优生优育等全方位健康人群服务。
  (三)知识逻辑。课程内容相通。专业群内专业同属医药卫生健康大类,各专业课程内容相近相通,可共享正常人体结构、正常人体机能、异常人体结构、药理学等专业基础课程,护理、助产专业中健康评估、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科护理、儿科护理等专业核心课程与临床医学、康复治疗技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中的诊断基本技能、内科疾病诊疗、外科疾病诊疗、妇产科疾病诊疗、儿科疾病诊疗及临床疾病概要等课程高度共享,并能在上述课程教学中共享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建立护理专业群有利于促进专业协作、同向发展,最大化发挥集聚效应和共享教学资源,提升专业群教学质量,培养更多合格医药卫生健康服务技术适宜人才。
  三、探究高职护理专业群建设策略,促进学院内涵发展
  (一)“医教协同、定岗培养”,创新“育训结合”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对接医药卫生行业和健康产业,优化调整护理专业群结构。深入开展基层医疗机构及健康服务岗位调研,对接职业岗位需求,科学研制共享型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深化专业群“现代学徒制”“订单定向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深化医教融合、行企协同,按照“平台共享、模块分设、方向互选、课证融通”的思路,系统构建“一平台、多方向、四融合、模块化”的专业群课程体系。一平台是医疗行业领域内共同必需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的护理专业群专业平台课程;多方向是跟随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开设护理、助产、康复治疗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等专业(专业方向)课程;四融合是课程教学标准、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竞赛内容“课岗证赛”四融合;模块化是按不同职业方向分流培养所构建的老年、康复、全科、影像等不同职业发展需求,开设相关专业(专业方向)等课程模块。探索专业群内各专业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开展群内各专业X证书试点工作,促进书证融通。
  (二)“内培外引、互兼互聘”,打造“双师多能”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通过人才引进或内部培养省级以上“专业领军人才”或“教学名师”等高层次专业人才成为专业群带头人,引领专业群稳步发展;依据专业群需要,教师突破专业限制,实行互兼互聘跨专业教学,打造专业群共享双师型创新教学团队。完善兼职教师库,实行院校双向互学机制,推进专业教师定期企业实践,完善专业群教师培养培训机制,不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能力。[2]
  (三)“校企合作、开放共享”,构建“虚实结合”高水平实践教学基地。依托政府支持、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和学校投入,根据人才培养要求及职业功能定位,按照“真实环境、真实设备、真实工作过程”科学合理的分类规划校内实训基地。与上海梦之路科技股份公司、上海褚信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专业群魔课平台、虚拟仿真平台。依托湖北省标准化病人教学基地,建立专业群标准化病人队伍,建设虚实结合、混合仿真,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实习就业为一体“虚实结合”的高水平实践教学基地。依托湖北江汉医学职教集团,进一步加强师资培训、规范教学标准、完善教学设备,帮助合作医院建立教学医院、临床医院和专业群医养联合体。
  (四)“医教协同、产教融合”,搭建“名师名医”工作室技术技能平台。通过创建“教学名师、技能名师工作室”、临床医院设置“首席全科医师诊室、名医工作室”,对接基层医疗机构适宜技术和人才需求,适应基层医疗岗位的新发展、新要求,积极开展基于基层医疗卫生需求的技术协同创新,积极引进或开发紧贴基层实际需要的临床技术革新项目;与江苏连云港长寿医院进一步深入合作,医教协同创设产业学院共同体,搭建产教融合技术技能合作平台,进行康复、老年人辅具等产品研发和技术推广。
  (五)“实时改进、动态调整”,完善“自我诊改”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在高质量完成省级诊改复核基础上,持续推进学院教学自我诊断与改进工作成效。成立护理专业群建设领导小组、工作组和质量保证诊改组,明确组织机构及工作职责,负责专业群建设的统筹规划与管理、组织实施与诊改工作。健全项目建设管理制度,在政策扶持、经费投入、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优先保障。实施专业群项目质量保障和绩效考核机制,以制度促进专业群建设。实施项目过程动态诊断与改进,实现目标考核管理,执行项目建设季度、年度报告、评审、诊改制度,确保项目按计划完成。严格执行学校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实行年初预算,分阶段支付,年度审计,确保专款专用,提高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徐国庆.基于知识关系的高职学校专业群建设策略探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9(7):92-96.
  [2]刘云云.供给侧视域下高职健康养老服务专业群发展路径研究[J].船舶职业教育,2019(4):77-7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216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