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线上教育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对于教育研究者来说,线上教育不是一个新名词。因此,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启线上教育之时,广州市天河第一小学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探索,确定线上教育的方向:教育部对线上教学的政策要求;专家学者对线上教育的研究成果;各个线上教学软件的优点和缺点。
  一、“一二三四”线上教育管理体系
  经过精心筹备,我校形成了独特的“一二三四”线上教育管理体系,扎实推进学校线上教育管理工作。
  1. 坚持一个中心
  这一场疫情引发我们对“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思考更加深刻。我认为疫情期间线上教育重点不在于学生们要学到多少学科知识,而是要利用疫情这鲜活的社会教材,渗透正确的价值观,教会学生懂感恩,懂敬畏,懂得生命的意义,懂得爱国和爱生活。因此,线上教育始终要坚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聚焦五育并举,培育学生自主自律、独立思考的能力。学校根据学科特点,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开展适合居家学习的项目化学习、全员开展整本书阅读项目、体育锻炼和体验式德育课程学习。
  在这样以目标导向的任务驱动下,学生们自主学习,学有所获。
  2. 提升两个能力
  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教师的技术素养直接决定着线上教学的质量,在有限的时间里,当务之急就是成立技术支持团队,帮助教师提升信息化运用技能,加強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应用。通过“师徒搭对子,技术熟手带新手上路,自学与集中线上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让老教师升级自己的技能包,熟悉基本软件工具的使用,发挥自己在综合分析判断学生的学情及教学经验的优势。年轻教师动手学习能力强,在新技术手段的应用上能较快适应,但也要向老教师学习加强教学过程中的计划与准备,组织管理能力等。在集备过程中,大家相互合作,各显神通,各显其能……在这样边摸索边改进的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顺利实现了从“直播小白”到当“网红主播”的愿望,完成由“十八线主播”一跃成为“一线主播”的转变。
  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多次组织的教师研讨中,聚焦在线学习的短板,思考解决方法。线上教学的短板显而易见,互动不多,监管不易,教师难免有鞭长莫及之感。为更好地达成课程学习目标,让学生实现学习的高度自律,学校提倡各班组建线上学习小组,以构建“学习共同体”方式进行学习。各班结合学情,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并设置组长,根据课程表时间安排,引导他们协助考勤,组织组员开展讨论交流、督促作业完成情况,组织每周小结反思等,发挥群体协作、同伴互助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3. 抓好三个落实
  落实上课载体与资源。网络所需要的资源平台、教学软件、交互软件很多,我们在做好甄选和搭建好平台的同时,着重把好资源关。学习资源的重组、梳理和整合对教师带来极大考验,教师必须提升课程开发意识,以学校的课程中心目标为基准,制定线上教育教学资源选用的原则要求。教师只有整合并精选课程内容,精准指导,学生才能有效地深度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资源,促进了个性化发展。
  落实课程设计与实施。各科组快速地吹响了“天一”网课筹备的号角,经过研究学习,每个科组结合年级、学科特点设计和实施线上课程。如:语文科组开展整本书阅读和项目化学习,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数学科组开展云端集备探究式学习主题,引导学生关注疫情,关注时事,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等。学校用问卷星收集师生、家长对线上课程实施与管理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改进问题,实行动态管理,保证“天E课堂”有序地进行。从家长的问卷反馈中看到,在开展线上教学的前三周里,全校28个班级累计直播1800余场;丰富的线上课程不仅受到学生、家长们的好评,更有多个课程被推荐到“南方 + ”客户端推送,供全市教师借鉴。
  落实学校与家庭合作。线上教育的开展,教师忙,家长焦虑。班主任要以班为单位,通过定期的电话访谈、问卷调查、云上家长会等多种渠道,聆听学生与家长的反馈意见,适时调整线上教育管理举措。学校定期发送给教师、学生、家长一封信,定期推送心理辅导课程,少先队大队部还开展线上广播,指引大家做好线上居家学习、居家防控等,学校利用大数据来诊断与评价线上教育的成效,使线上家校教育开展得扎实稳健,无缝对接。
  4. 辐射四个层面
  疫情期间,学校全体教师,全程、全情投入,诠释初心使命,同舟共济谱写了战“疫”之歌。可以说,这是对孩子的守护,是对抗疫一线勇士的致敬,更是对办人民满意教育的不倦求索。
  干部主动领跑。疫情当前,学校管理团队在适应疫情带来的突变中,快速反应,统筹安排,科学应对,确保线上教育质量,展示了强大的适应力和创造力。首先校长带头,部署和调整线上教育的方向。负责教学工作的副校长充分调动各部门、各学科的力量,把工作细化并落实到位,实施立体化、清单式、表格式的管理,为精准掌控线上教学质量导航。各部门有条不紊地积极跟进与实施各项工作,及时指导和反馈情况。
  骨干示范引领。积极组织发动各科骨干教师潜心钻研,在线传道授业解惑,探索适合学校实际的学习课程和学生评价等,在科组和年级先行先试,推广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着力提高线上教育教学质量。
  青年规范成长。学校青年教师居多,所以整体提升青年教师的实施能力尤为重要。他们有以“小我”之力,汇强大“天一”力量的决心,紧跟骨干步伐,从学情摸查到精准分析;从课程设计到实施,一步步迈进,一步步成长。
  全员研修提升。我校的天一书院读书会、天一书院学术会、天一书院生活会分别发挥了重要作用:读书会开展线上共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鲁道夫的《教师·挑战》,并开展了精彩的读书分享会;学术会引导教师们进行“减负增效下的线上作业设计与实施”教学研讨;生活会开展“小学教师心理减压和情绪调节”主题讲座及“别样三八节”展示活动。这些深度教研与培训,让教师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现实世界时,能进一步增强自信心,增长教学智慧,促进专业成长。   二、对双线融合教育管理的思考
  线上融合线下的目的在于,以叙事融合研讨的方式、以研究者融合教学者的方式,即时记录线上教学的故事、即时进行对线上教育的反思、即时预见未来教育教学的走向。疫情期间线上教育的实践与探索,引发我们对未来教育教学管理的深层思考。
  1. 探索新途径:线上线下课堂走向深度融合
  在经历了全民网课之后,当学生再次返回学校正常上课,线上教育是否还需要继续下去?课堂教学将走向何方?
  这次疫情中的全民网课,让我们看到了线上教育的优势:它突破了时空限制,学生学习方式与学习空间是开放的;学生学习是个性化、定制化的。
  當然,我们也看到它的短板:师生缺少面对面的情感交流,学生学习场景难以控制,开放的网络环境带来信息安全隐患,等等。
  不论是线上课堂,还是线下课堂,教育应该关注的不只是“是否正确地传授知识”,而是“是否有效地培养了能力”。
  学生返校正常上课后实施怎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我想,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混合教育是必然趋势。因为,教育需要“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实现这种目标的有力保证和必然选择。
  2. 建立新机制:促进教师快速地向未来转型
  未来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我们如何华丽转身,接受挑战?云端教研平台的构建,“天一书院”的成立,“天E课堂”的建构是我校拓展教、研、训的时空和举措,是促进教师转型发展的新起点、新机制。对教师而言,只有回归教育初心,积极应用新技术,强化与提升教学以及服务,提升教育场景的智能化,充分使用教育资源,才能把握教育的内在规律,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变为“更多关注学生的学”,培养适合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
  3. 摸索新办法:整合优质资源开发新品课程
  教育工作者在经历了一场教育技术与教育观念的碰撞与考验后,教育观、人才观和学习观也在发生变化。面向“后疫情时期”,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既要回归到教育原点,又要带着未来的育人眼光去看待这场教育实践,对教育保持一份冷思考。思考怎样的知识是最有价值的,怎样的学习是最有价值的?如何去甄别、整合和利用更加多元和丰富的资源为教育所用。
  学校将通过培训,引导教师基于目标培养设计课程,尽快整合、开发出适合学生学习和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的各类课程资源,创新教学模式,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中,构建出独特的优质课程。
  4. 形成新格局:社会、学校和家庭携手育人
  线上教育将学生、教师、家长三大主体和学校、家庭、社会三大场域,聚集到了同一平台上,家长作为学校最密切的同盟者的地位得以充分体现。家庭和学校同是教育的建构者,也同是教育的推动者。
  从长远看,学校应充分挖掘家庭教育的潜力,建立常态化的沟通机制,积极引导家长与学校形成同盟军,建立健全家校合作的各种长效机制,从而优化家校合作,共同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224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