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思维型课堂的构建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文学阅读是所有阅读的核心,具有发展语言和思维的特殊功能(黄远振等,2014)。因此在高中阶段,教师有必要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阅读词汇量的基本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合适的小说、诗歌、散文、演讲稿等文学读本,指导学生进行英语文学阅读教学活动并培养其思维品质。
  一、文学阅读思维型课堂构建的必要性
  高中生在进行英语文学阅读活动时,由于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运用不活,思维动力不足,或因心理因素影响,导致思维活动受阻。
  1. 阅读思维障碍的表现
  (1)缺失性和偏执性障碍。在线性思维观指导下,教师多注重对于英语文学阅读内容的传授,而忽视与学生共同解读文本,获取、建构和运用文本知识的过程。单项的传授减少了学生的深入思考和探究过程,影响文学阅读思维的深刻性。另一方面,线性思维导致师生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学生的习得只停留在字、词、句的分析上,不能进一步思考遣词造句背后的作者思维,导致出现理解和思维相互割裂,造成缺失性思维障碍,进而影响了高中生英语文学阅读思维的深度。另外,学生在进行英语文学阅读活动时,会受到汉语思维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及创新性、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2)构造性和同时性思维障碍。高中生的英语文学阅读活动离不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但学生在这方面普遍存在畏难情绪,概括时啰嗦、不得要领、颠三倒四。这些反映了学生思维的构想能力和预见能力存在模糊与混乱的问题,导致构造性思维障碍。随着文本阅读的深入,阅读活动不仅要关注文本内容、文章情感,更要关注表达方法,部分学生由于注意力分配的原因,难以同时兼顾诸多要素,往往只注意文本内容或文章情感,而忽略阅读文本的表达方法,甚至不能解读文本中所隐含的内容,这些反映了学生存在同时性思维障碍,这必将影响学生思维的缜密性。
  (3)思维动力不足和毅力持久性不强。学习具有个体性和多样性,在英语文学阅读的心理需要、兴趣、感知力、解读和运用的过程等方面表现千差万别。有的学生词汇量少、意志弱,遇到稍微难一点的文学文本,就存在畏难情绪,不能静心细读,久而久之,养成思维的惰性。
  2. 形成原因
  (1)阅读教学方面。受高考的影响,高中生的英语阅读趋向习题化,学生将大部分时间用来应付大量习题,无暇顾及课外阅读。另外教师对于学生的教学活动多是集中在对于文学阅读文本表层信息的理解,而对于深层信息的理解缺少有效的引导。
  (2)阅读选材方面。教材是英语教学的基本工具,也是学生语言材料输入的重要来源。从教材内容来看,一方面选自或改编于原版文学名著的篇章相对较少。另一方面,教材中缺少或忽视日常文化内容的阅读文本,导致学生不能在日常的学习中阅读真正语言地道、富有文化内涵的高质量的文学作品。从文本后面题目设置的科学性和能力培养的层次性来看,教材课后的问题主要涵盖了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等,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基本训练,但题目大多属于事实性问题,考察的思维能力仅仅停留在获取信息和基础理解层面,而对于分析、评价、创造这三个层次的高阶思维能力关注不够。
  (3)思维素养方面。有的学生可能在英语文学阅读文本语言和符号转换存在障碍,有的学生对于文学阅读兴趣缺乏、存在畏惧心理、自卑心理等。这些智力因素、心理因素等会给学生文学阅读思维素养的发展带来一定的障碍。
  二、文学阅读思维型课堂的构建策略
  1. 構建有效的问题链,在释疑中引领思维
  文学阅读始于问题,构建有层次性的梯级问题可以引领学生进行文学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估和创造的能力。
  (1)围绕教学目标搭建问题设计的框架。分析本课的教学目标,然后根据目标设立相应的记忆理解类、应用分析、评估创造三类问题,并按照5 ∶ 4 ∶ 1 或6 ∶ 3 ∶ 2的比例设置问题。
  (2)围绕文章节点定位问题设计的焦点。文章的节点可以是文章语言的鉴赏点、文本内容的留白点、文化意识的蕴含点等。如在指导学生阅读《格列佛游记》,针对留白点They were coming straight towards me.“I must run away from them”I thought,but I did not know how to get away. 提出问题:If you were Gulliver,why would you like to stay with the tiny people?又如指导学生阅读《哈克贝恩历险记》,针对Huck and Jim travel south这个文化意识的蕴含点提出问题:What does south stand for?以上两个问题属于批判性阅读类和拓展延伸类问题,设置这样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解、分析、评估的能力。
  (3)活用文章词语擦亮问题设计的光亮。如在指导学生阅读《警察和赞美诗》,教师可以提出:If you were Soapy,would you like to use one proper word a time to describe every attempt?学生会给出 sad,disappointed,angry,ambitious,happy等词,设置这个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围绕文本主题提升问题设计的层次。如《警察和赞美诗》授课将结束时提出:If there were many people like Soapy,what would society be like?教师给学生释疑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分析和评价得出“我们的社会不能没有正义”的结论。
  2. 进行多层次的鉴赏,在谛视中拓展思维
  (1)标题鉴赏,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文本的标题往往深刻反映其主题,教师引导学生深挖标题的含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归纳和判断的能力。如“The Cop and the Anthem”,cop代表了法律、用俚语暗含贬义。anthem作为宗教的象征,是唤起Soapy对于堕落的生活、卑怯的生活的精神力量,Soapy在受到赞美诗的感召下欲洗心革面时,经由警察粗暴的干涉,一切成为泡影。表面上看作者是在调侃法律,赞美宗教,师生共同分析后可知,作者实际上是在揭露社会的不公和法律的黑暗,表达对社会改良的美好愿望。挖掘标题背后的深刻含义,有益于学生思维深刻性的培养。   (2)线索鉴赏,培养思维的逻辑性。一般小说类文学读本在情节上有明、暗两条线。明线一般对故事进行平铺直叙,暗线往往喻示故事的深层含意。对此类文本进行双线鉴赏,不仅有利于学生把握文本脉络,还能发展其逻辑思维能力。如阅读《珍珠》,教师指导学生把握故事线,即一家人因为珍珠招致的厄运失去了最大的希望,最后将那颗珍珠抛到了河里,此外,还要理解贫穷的一家人由充满希望到绝望的情感线。
  (3)人物鉴赏,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在指导学生进行小说类文学读本阅读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心理,揣摩人物形象,挖掘人物塑造的内涵,促进学生批判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可以将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结合叙述视角和环境描写进行分析,发展学生的批判思维。如指导学生阅读《警察和赞美诗》,学生可知作者运用well-dressed来描写一个男子的外表,用“if it’s your umbrella I hope you’ll excuse me—I picked it up this morning in a restaurant.”来描写他的语言,学生如果能够结合上下文得出衣着体面的男士实际上是餐馆里偷雨伞的小偷的结论,说明学生判断准确且批判性思维能力强。
  (4)手法鉴赏,培养思维的创新性。文学读本中作者经常运用多样化的写作手法。如记叙(叙述)、议论、抒情表达方式,欲扬先抑、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或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如《警察和赞美诗》,学生读到“In his fancy the Island seemed an unattainable Arcadia.”的句子时,能够分析出作者运用古希腊时期的世外桃源Arcadia来渲染Soapy第五次尝试失败后极为低落的心情。学生如能明晰作者运用典故和夸张的手法并在自己的写作中加以运用,定会有益于他们创新思维的培养。
  3. 提供多角度的策略,在聆听中启发思维
  策略可以是針对文学阅读教学具体微技能的,如:如何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英语文学阅读?如何赏析文学作品中的好句?在进行文学阅读时如何进行词汇积累?如何通过叙事视角赏析小说?如何做英语文学阅读读书笔记?策略可以是介绍文学阅读语篇的特点的,如:如何阅读演讲文稿?诗歌阅读的目标及方法、诗歌阅读的目标及方法等。策略可以是提升学生文学阅读兴趣的,如:怎样选择你感兴趣的文学作品?策略还可以是改善学生思维惰性、畏惧心理、自卑心理等,如:怎样制定一个良好的文学阅读作息时间表?如何养成良好的文学阅读习惯?如何提高自己的文学阅读自信?
  责任编辑 魏文琦
  实习编辑 房小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224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