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兰修身”的教育之道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夏梅,翁源县实验小学副校长,小学语文高级教师,广东省特级教师、广东省中小学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曾获“南粤优秀教师”“韶关市基础教育名教师”“韶关市基础教育首席教师”等荣誉称号。自2017年翁源县实验小学开办以来,她与团队成员开展了“以兰立德、以兰育人、兰雅教育育新人”的主题教育活动,将兰花的精神气质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开发了“翁兰雅韵,润育童心”校本課程,总结出“以兰修身”的教育之道。
  《广东教育》:翁源县实验小学以“兰雅文化”为学校主题文化,“兰雅文化”以兰花文化为“根”,以兰花精神为“魂”,对兰花可谓推崇备至。为什么选择兰花作为切入点呢?
  吴夏梅:翁源有着“中国兰花之乡”的美誉,自然气候条件非常适宜兰花等植物生长,是兰花的理想生长地。在翁源,人们崇尚兰花,以兰为美,大型节庆和文化展示皆喜爱以兰为媒介,兰花文化已植根于翁源人民血液之中。翁源县实验小学地处兰花生长的沃土,深受清雅脱俗的兰花气质的熏染,适时选择兰花作为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可以说是对本土教育资源的深度开发和优化利用。
  当然,除却教育意蕴,兰花自身也极富魅力,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它不仅有着美丽的形态、芬芳的气味,其身上还寄托着中国君子的宝贵精神气质,它无疑被赋予多重文化价值内涵。我校教师在讲授兰花知识之时,会适时介绍不同地域的兰花种类、特点,在此过程中,学生会涉猎到一些地理知识、社会状况等——这体现出兰花的认识价值;兰花有着美丽的外观和身姿结构,开展兰花教育之时,学生可纵情观赏浏览其图像,或观察、触摸到真实的兰花,近距离感受兰花之美——这体现出兰花的审美价值;社会越是发展,人们对精神方面的追求就越高,而兰花背后的精神品质、品格,能够很好地陶冶人的情怀,满足人的精神需要——这体现出兰花的伦理价值。因此,开展兰花文化教育,能够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中国历史文化、非物质文化,对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大有裨益——这就是它的教育价值。
  《广东教育》:兰花历来被中国人看作是高洁典雅的象征,确实有着非凡的文化价值。您对兰花文化教育进行了长期探索,请您谈谈具体的教学方式和策略。
  吴夏梅: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从识兰、赏兰、养兰、写兰、诵兰、学兰六个方面着手。其中,识兰教育是兰花文化教育的基础。目前所知,兰花科目最少有八百株,超过两万个种类,而中国的兰花,主要包括生兰、建兰、寒兰等类型,这些兰花因自古被赋予独特文化价值和象征意义,故被统称为“中国兰”。凡此种种兰花知识、文化内容,都是教师在讲授兰花文化之时所要普及的基础知识。学生只有在了解兰花基础知识,或者说认识兰花之后,才谈得上更深入地了解兰花发展历史,探索兰花的精神和文化意义。
  在开展兰花文化教育时,为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兰花,教师首先要介绍兰花的分类,告知学生,兰花根据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状态,分成“附生兰”“地生兰”“腐生兰”三类,这也是中国内地大部分兰花的种类。此外,教师还要详细介绍三类兰花的特点。例如,讲腐生兰时要告知学生:这种兰花身上一般没有绿叶,也不需要进行光合作用,大部分的营养来自于真菌,一般生活在比附生兰环境稍微凉爽的温带地区,较少被人私自培育养殖。除认识兰花种类之外,教师也要为学生介绍兰花的结构,展示众多兰花的图片,图文并茂地进行讲解,让学生更深入地认识兰花。
  认识兰花之后,就可以欣赏兰花了。开展赏兰教育的目的,是要让学生真切感受兰花的魅力,喜爱和重视兰花,从而积极参与兰花文化教学,不断增强审美意识。
  在开展赏兰教学活动前,教师收集兰花的文献资料以及相关图片,组织学生到兰花基地参观,让他们以小组形式拍照记录和整理兰花图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先设计导入环节,借助多媒体展示不同种类、不同形状和外观的兰花图片和资料,让学生在兰花图片营造的唯美情境之下,感受兰花的千姿百态。进而,激发学生兴趣:兰花有着独特的审美、观赏价值,学兰、赏兰能够提升文学素养,陶冶情操,让我们一起学习赏兰吧。借此,引发学生猎奇心理,自我思索:赏兰到底有什么技巧和方法呢?此时,教师便可针对兰花姿态的欣赏方法进行教学,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最常见的姿态,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对这些常见姿态进行整理,分析兰花不同姿态的优点、特点,使其在分析过程中“深入”到兰花的外观和姿态,感受不同兰花姿态的魅力,以真正学会欣赏每一种兰花姿态,“赏兰花之美,品君子之德”。
  《广东教育》:赏兰教育是识兰教育的自然延伸和必然补充。通过赏兰,学生对兰花的认识必然更进一步。
  吴夏梅:是的。兰花文化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环环相扣的,或者说,它是一个具有多元因素的“系统”。这个“系统”还包括养兰教育,它以提升学生劳动素养为目的。
  众所周知,兰花是高雅而又娇贵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选苗、选盆、植料、种植和管理都需要特定的技巧和足够的细心。劳动教育在塑造学生强健体魄,培育学生优良品格,增长学生知识才干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育人功能。让学生参与种植、管理兰花的实践活动,既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又可以增强他们的责任感。
  在开展养兰实践活动中,我们首先邀请兰花基地的养兰名家到学校开设识兰、养兰专题讲座,再让班主任带领学生到校内外的兰花基地,在养植技术员的指导下进一步学习养兰知识,让学生懂得兰花对光照、温度、湿度、通风、浇水和施肥有严格要求,进而掌握兰花养护常识。其次,在学校兰花基地里,我们为每个班级精选3盆兰花发放给学生管理,要求学生分工合作,做好养植工作和相关记录。最后,就是进行养兰评比和心得分享活动。
  《广东教育》:认识兰花,喜爱兰花,才能更好地养护兰花。养兰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实践过程,它也是学生深入认识兰花、欣赏兰花的过程。
  吴夏梅:正是如此。但开展兰花文化教学,教师不能只是让学生认识兰花、欣赏兰花,更要注重锻炼学生描写兰花的能力,这是兰花文化教育的第四个环节——“写兰教育”,即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笔纸来书写兰花,歌颂兰花,传承和发扬兰花精神。   在写兰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兰花的生长环境、外观结构、种类等方面进行描写,并要求学生在练笔过程中多使用和兰花有关的成语,如“芳气胜兰”“蕙心兰质”等;适当引用和兰花有关的古诗词,如“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还可以引导学生化用一些和兰花有关的名人故事、历史事件。如屈原从小就有远大志向,想为国家做贡献,但是他的思想和主张一直不受待见,很多人排斥甚至想谋害他。他一心所向的楚怀王却非常昏庸,轻信谗言,降罪于他,将其流放到偏远的地方。在流放之地,屈原虽然穷困,但志向坚定,他将自己的远大抱负寄托在兰花之中,借助兰花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在楚辞创作中,大量运用比兴的艺术手法,以兰自喻,借兰明志,这便是“屈原佩兰”的故事。
  讲有关兰花的历史故事,无非是为了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写作。总而言之,写兰花是要有方向性和针对性的,教师对学生的写作指导也一样,必须要有针对性。
  首先,要让学生弄清所写兰花的主题和思路,如属意描写哪一种类型的兰花,意欲描写兰花所体现的哪一种思想和情感,希望通过什么故事和经历展现自己的主题和中心思想。其次,要引导学生使用恰当的写作手法,例如,关于叙事方式,可视情况而定,使用顺叙、插叙或倒叙手法;在表现兰花的思想和情感時,可根据实际需要,使用比喻或排比等修辞手法。
  《广东教育》:通过写兰,可以提升学生文学素养,达到“以写促学”的教学效果。诵兰也是兰花文化教育的重要一环,它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呢?
  吴夏梅:开展诵兰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表达对兰花的爱慕、喜爱、欣赏之情,提升他们的赞许眼光。
  在开展兰花文化教育时,教师设计“诵兰”主题班会,带领学生一起探索兰花的发展历史、兰花文化以及古人的兰花精神等,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兰花的精神魅力,增加对兰花的喜爱,学会歌颂兰花。首先,教师可以激励学生根据自己知道的有关兰花的古文记载,积极发表见解,畅谈兰花在古人心中的地位。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探索的形式,努力寻找和收集关于兰花的文献资料,提出更多关于兰花的看法。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兰花的故事,如朱德和兰花的故事。再次,可以组织“发现兰之美,展示兰之美”的小组活动,让学生设定小组探索目标,一起实地考察兰花,欣赏兰花,发现兰花的美妙。最后,学生在班会上轮流歌颂兰花的魅力。据此种种,达到“以兰会友,以德服人”的教学目标。
  临了,谈谈“学兰教育”,它是兰花文化教育的最后一环,其教学目标是提升学生的精神品质。教师在开展兰花教育时势必要做到的是让学生学得兰之精神:学习兰花自强不息、坚韧不屈的精神品质,行君子之道,做坦荡之人;学习兰花之“雅”,从花之“雅”跨越到人之“雅”,习得“雅仪、雅言、雅行、雅趣、雅量”;学习兰花的高贵品格,不骄躁,不慕虚荣,不尔虞我诈,身处繁花亦能独善其身。
  (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责任编辑 韦英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225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