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路径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不是孤立的,而是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全方位、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从上层设计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坚持在课程设置中将创新创业类通识课、专业课和创新创业专业课并重,夯实专业基础,发挥专业优势,促使创新创业教育取得更大成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坚持项目化教学、案例分析、情境教学、顶岗实习、竞赛活动等不同教学方式的灵活运用,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和持续性发展能力。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融合;路径
  [课题名称] 五年制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ZYB309)
  [作者简介] 彭静岑(1986—),女,江苏常州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9-0346-02    [收稿日期] 2019-12-25
   一、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专业教育是起点,专业素养和基本知识结构决定着一个创业者初期的发展方向,将创业建立在专业基础上,是有效创业的重要原则。其次,创新创业教育对专业教育也有利好作用,它是专业教育与时俱进的必然途经。离开了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也会走向保守僵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难以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未来的就业和发展会员受到很大限制。只有两者深度融合,共同发展和提高,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有效性,才能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促使已有的“工学交替”培养模式向更好层次、更深程度发展,提升高职院校整体的人才培养质量。
  二、人才培养方案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坚持“三全”
  1.面向全体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不应该只面向部分特定有自主创业意识的学生,而是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可使其在胜任岗位的基础上进行创业。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正符合了全体学生的发展需求,除了已有的创新创业教育类通识课,创新创业教育还将紧密融合每一个专业、每一个课程,甚至每一堂具体的课,在潜移默化、日积月累中丰富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2.贯穿全过程。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多样的,创业型与高技能型结合的复合人才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急需的,学校要把培育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与创业技能的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高职院校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教育的全过程,贯穿在学生入校直至毕业的每一个教学课程中。
  3.培养全方位。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一定要与本校专业教育紧密联系,在专业知识的基础传授和专业课技能的培养中,既坚持传统的扎实基础,也要触及本专业的发展前沿,让学生有所思考。这就要求授课教师重视自身素质的提升,实实在在下企业锻炼,保持与行业的紧密联系,始终关注本专业和本行业的发展。作为大后方的学校,也要为教师提供多样的继续教育方式同时也可大力引进企业优秀人才,作為专业兼职教师,参与一线教学,将行业要求和规范引入课堂。在创新创业相关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中,既要让学生有知识方面的储备,做好思想上的准备,懂得从问题出发去寻找创业点;又要培养具体实操的能力。
  三、课程设置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开展“三课”
  1.创新创业类通识课。一年级开设通识课《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特点与优势;引导学生走近产业、行业与职业,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前景和就业情况,帮助学生掌握求职面试技巧;与正在创业的学长零距离接触,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了解创业的基本要求、条件等等。四年级开设通识课《就业创业与指导》,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分小组合作学习。首先,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专业知识积累,学习了市场调查的理论知识和技能,需要紧跟专业发展,开展调查实践,确立本小组的创业项目。确立创业项目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模拟或实际进行《创业项目报告书》的撰写。
  2.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专业必修课。根据不同院校、不同专业的特点,开设与专业相关的创新创业课程。在专业教育教学中巧妙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让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随着专业学习能力的提高而增长,让学生享受到专业技能与创新实践融合带来的成就感与满足感。
  3.创新创业类专业选修课。选修与专业相关的创业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和熟悉相关行业的发展情况、本专业的创业方向,在知识储备上为自己将来的创业做好准备。譬如《餐饮企业创业与经营》、《创业法律实务》等,涉及到了创业所需的人脉关系、创业所需的法律知识、财务管理知识(资金周转指标、经营成果指标、常用会计科目、三大财务表的编制等)、企业管理知识等,在教授过程中始终以实际案例作引领,提高学生创业能力。同时还可建立创新创业网上教学平台,收集本校校友创业案例,以榜样的力量引领在校学生了解创业、投身创业。
  四、教学内容、教学设计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一)理论教学。课堂教学过程开放化,其教学目标、课程结构和内容设计可取材于相关企业、行业的市场调研
  1.项目化教学。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可以参考企业进行项目化处理,根据项目难,组建不同层次的学生团队,承接模拟或真实的企业项目。按照企业的团队构成,由指导老师(校内专职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和学生担任经理、客户、工程师等角色,遵循项目完成进度,逐步学习并实际运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进行创业实战的相关训练。在整个项目的完成过程中,学生们不仅牢固掌握了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而且通过参与深入了解了项目甚至企业工作的运作流程,培养了良好的团队协作用精神。高年级学生还可以自行开发、设计课程项目,将自己的创新创意转化为创业项目。
  2.案例分析。譬如在《创新创业实务》课程中,开展案例分析与演讲展示,案例涵盖企业经营理念分析、分险控制分析、营销环境SWOT分析、产品与市场分析、营销策略与团队管理等。通过分小组活动讨论、教师辅导、代表展示这一过程,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为创业策划奠定一定的基础。
  3.情境教学。譬如在《创新创业实务》课程中,分组学习时,让学生从团队领导的角度思考管理,更好地团结协作;从消费者的角度思考需求,完善相关产品或服务。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借助仿真软件模拟市场竞争的场景和模式,身临其境营造氛围,刺激学生感官,加深对创业的认识。
  (二)实践教学
  1.顶岗实习。整合有利资源,深化校企合作,企业建立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的创业实践提供实训场地,鼓励高职院校的学生将所学技术投入到企业生产中去。在此过程中,学生也实实在在体会了企业运行的艰辛,也在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中,习得了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2.竞赛活动。学校积极组织学生进行校内的创新创业大赛,还可对参赛学生给予一定的学分认定、资金扶持等。遴选优秀项目,集中辅导,鼓励学生将创业灵感转化为实际成果,从梦想走向现实。通过真实创业项目的引领,有效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营造创新创业的氛围。推荐优秀学生创业团队参加校外(教育局、街道等)不同单位组织的创业教育展示或竞赛活动,全面培养参赛学生的创业意识,扩展了他们创新创业的眼界。
  综上所述,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学生提高社会适应和持续性发展能力的必由之路。高职院校应树立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专业教育,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到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等多方面进行转变,指导学生发挥专业优势,进行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戴艳.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独特性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0(13-14).
  [2]王良等.高职院校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构建研究[J]高职素质教育学术论坛,2016(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226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