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新时期教育形式从单一化逐渐拓展为多元化,基于数学传统的教学方法,融合了更多的教学技术与资源,使得数学课堂妙趣横生,学生的求知意识逐渐浓厚起来,教师应剔除糟粕,依托教材的信息融合多方知识体系,学生接触数学的知识面更广,对数学的理解由浅入深,自体的数感能力也逐渐攀升。以往教学中教师占据课堂大多数的时间,通过口头表述分析问题,学生独立发言或者独立思考的机会较少。在教学改革的推进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观意愿,并将学生推动到求知的主体舞台上,数学的知识解读过程要让学生尽可能参与进来,在创新的教学模式中,激发学生的潜在数学创新意识,衔接学生的前期基础,在初中时期做好承上启下工作。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改革;创新
  初中数学教学期间,教师应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从学生的数学基础层次着手,导入的问题契合学生的理解程度,避免学生形成认知的混淆,数学的分析互动中,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畅想空间,建立轻松的沟通平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数学抽象的信息直观化,通俗易懂地呈递数学的知识问题。可展开课堂的自主辩论,从不同的视角解读数学,按照典型案例的流程分析解决相似的数学疑问,代入到数学的情境中,以主体视角展开数学的辩证,强化数学自主把握能力。
  一、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改提出了新型任务,要求教师注重数学的探索过程,一些学生虽然能够独立地结合数学流程进行算式演变,但是在数学的推导中,缺乏思维发散的能力,容易形成数学的固化思维。素质教育环境下,教师应结合学生的思维广度,提出具有探究意义的核心问题,促使学生自主参与到数学的思考中,提出个性的观点,强化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例如,在教授“相交线与平行线”时,教师可通过情境创设,以问题为载体,给予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在探索的过程中促使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生活中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将其与数学的信息融合起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强化教学的效果,学生在有关问题的联想中,可将数学的知识串联起来,新旧知识融会贯通深刻领悟数学的内涵,将数学迁移到实际环境中得以应用,教师先借助多媒体播放幻灯片展示校园、班级、建筑、家乡的一角等,以动态模式勾画出线条,让学生先说出这些线条有哪些相似点,学生传递的信息与概念类似,但总结起来语言较为累赘,此时导入概念学生都很容易有代入感,而后利用多媒体展示一把剪刀,让学生猜想:张开的剪刀给人什么样的形象,剪刀在运动中,刀刃线条发生了哪些变化?并让学生用手指模拟剪刀的运动,一张一合之间思考角度、线段变化规律,将剪刀看成两条直线,探究相交问题和角的特征,进而画出思维导图,将脑海中已经构建的情境绘制成两条直线,AB、CD相交于O,形成4个角,继续深化思考:各种角之间的位置关系如何?又如何按照位置进行分类?从一个简单的图示再次延伸到应用问题上,直观地感知相邻、对顶的概念,利用几何语言明确的表达,为后续的知识深化探究做好铺垫。
  二、 培养学生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
  创新意识是基于数学的核心问题,按照普遍的思路与思维形式,展开多视角的知识探究,例如:上述在“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基础问题梳理清楚后,教师可进行初步的数学疑问导读,让学生构建虚拟的几何空间,思考:邻补角的“邻”就是“相邻”,就是它们有一条“公共边”,“补”就是“互补”,就是这两角的另一条边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个判定是正确的吗?邻补角可以看成是平角被过它顶点的一条射线分成的两个角,还有哪些类似的规律可循?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如何证明邻补角的和为180°?为什么对顶角相等?由学生已知的固化概念,引出一系列的疑问后,鼓励学生大胆地展开想象,发散思维辩证容易混淆的问题。
  三、 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应帮助学生树立自主求知的信心,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虽然教师面对多个学生,难以个体化的言传身教,但教师可按照学生的成绩、思维能力、数感水平等,逐渐帮助学生脱离被动的求知状态,从会听到会学转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可传递给学生几个学习的技巧:
  方法一:检查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法则、公式是同学们检查时最容易忽视的,因此在解题时极易发生小错误而自己却检查数次也发现不了,所以,做完试卷第一步,在检查基本题时,我们要仔细读题,回到概念的定义中去,对症下药。
  方法二:对称检验
  对称的条件势必导致结论的对称,利用这种对称原理可以对答案进行快速检验。
  方法三:不变量检验
  某些数学问题在变化、变形过程中,其中有的量保持不变,如图形的平移、旋转、翻折时,图形的形状、大小不变,基本量也不变。利用这种变化过程中的不变量,可以直接验证某些答案的正确性。
  方法四:特殊情形检验
  问题的特殊情况往往比一般情况更易解决,因此通过特殊值、特例来检验答案是非常快捷的方法。
  方法五:答案逆推法
  相信这种方法很多学生都会,在求出题目的答案后,可将答案重新代回题目中,检验题目的条件是否还成立。但是这种方法一定要注意,要想想有没有可能存在多解的情形。
  配合數学的思维导图、错误分析、情境演练,解决问题更具系统化。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时期数学的教学形式应向多样化拓展,结合学生的数学基础认知情况,创新教学形式,导入更多的趣味内容,让数学的课堂富有生机。
  参考文献:
  [1]王妍榕.新课改背景下中学数学教学模式的有效性研究[J].教育观察,2018(2):118-119.
  [2]初迎华.新课改视野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2017(17):80-81.
  [3]陈冬.初中数学有效探究活动的策略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6(3):221-223.
  [4]任志娟.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7(7):136-137.
  作者简介:
  杨世钟,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政和县铁山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347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