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社区教育共享区域职业教育资源的行动依据与实践向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当前,我国大力推进社区教育改革与发展,赋予职业院校承担社区教育的职能。职业教育资源服务社区教育,具有内在的可行性和外在的需求性。为切实推进社区教育共享区域职业教育资源,人们需要认真梳理行动依据,结合区域社区教育发展现状,把握针对性强、适用性好的实践向度。
  关键词:社区教育;职业教育资源;行动依据;实践向度
  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0)07C/08C-0096-04
  社区教育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充分开发、利用各类教育资源,面向全体社区成员,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提升社区居民的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社区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社区建设、优化社区治理的重要内容。社区教育具有典型的“全员、全程、全面”特点,是个体实现终身学习的重要渠道。它把教育延伸、拓展到社会基层,满足社区居民,特别是大批离开了学校、单位的社区成员的教育培训需求,开展多样化的社区居民学习活动,填补了教育体系的某些薄弱环节和空白之处。从我国近年来出台的系列政策文件看,社区教育是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民办教育、家庭教育、老年教育等多种教育形态中的一种类型。而且,我国鼓励、倡导各级各类学校参与社区教育、共享教育资源。特别要求依托职业院校,设立社区教育指导机构,不断整合社区教育资源,发挥职业院校在社区教育中的骨干和引领作用,实现社区教育的“学习提高和修身益智”服务功能。[1]社区教育共享区域职业教育资源,是职业教育承担社区教育职能的主要形式。从职业教育的办学特征、资源优势的角度看,职业教育资源服务社区教育,具有内在的可行性和外在的需求性。为明晰社区教育共享区域职业教育资源的行动方向,拟通过政策梳理、区域实践总结,阐明社区教育共享区域职业教育资源的行动依据与实践向度。
  一、社区教育共享区域职业教育资源的行动依据
  (一)“拉式”政策依据
  “拉式”政策依据是指从我国发展社区教育的政策角度看,规定了社区教育如何整合各类教育资源,服务社区教育事业发展。即社区教育采取“拉”的方式,利用社区内其他类型的教育资源,服务社区教育活动。我国出台的社区教育政策文件中,都比较清晰地明确社区教育如何整合、利用职业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自从1999年我国提出开展“社区教育实验”以来,在我国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政策中,一直明确要求充分利用、拓展和开发各类教育资源,形成社区教育培训网络。要求充分利用社区内现有各类教育资源,横向联合,纵向沟通,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明确提出依托社区内中小学、职业学校等教育机构,面向居民开展教育培训服务,力争成为开展社区教育的重要力量。如2016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求依托职业院校设立社区教育指导机构,不断整合社区教育资源,发挥职业院校在社区教育中的骨干和引领作用,充分利用职业院校的场地設施、课程资源、师资、教学实训设备等,积极筹办和参与社区教育。而从省级层面看,为积极贯彻国家层面要求,各地切实推进社区教育共享职业教育资源。2017年《江苏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加快发展社区教育的实施意见》结合全省实际情况,进一步明确了职业院校参与、承担、服务社区教育的职责、功能,深入推进社区教育共享区域职业教育资源。提出“中等职业学校要主动开放教育资源,如场地设施、课程资源、人力资源、教学实训设备等,积极参与社区教育”。而2014年《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加强社区教育机构建设的意见》提出,社区学院由县(市、区)级政府设立,依托当地开放大学、职教中心等组建,要求各级社区教育机构紧紧依托职业学校、开放大学等多方力量,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二)“推式”政策依据
  “推式”政策依据是指从我国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角度看,规定了职业教育如何为社区教育提供有效的教育资源,服务社区教育事业发展。即职业教育采取“推”的方式,运用各种职业教育资源,承担社区教育功能,服务社区教育活动。纵观我国出台的系列职业教育政策文件中,反复强调职业教育如何承担社区教育的功能,服务社区教育,实现资源共享。如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2019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都提出职业院校要“加强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因此,从国家政策层面看,职业教育资源服务社区教育事业发展,有较强的政策支撑力。而从省级层面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落实国家层面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政策时,切实推进职业院校服务社区教育,进一步细化职业教育服务社区教育的要求。如2014年《江苏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从“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角度,要求“注重开展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2018年《江苏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从“统筹实施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角度,要求“深入开展社区教育与培训”。从“积极开展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角度,要求“推动职业院校承担城乡社区教育机构职能”。从“建立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互通发展机制”角度,要求“职业院校向普通中小学和社区教育机构开放实训基地”。
  通过系列政策梳理,人们可以发现,我国发展社区教育的政策文件中,形成了比较明晰的社区教育共享区域职业教育资源的政策导向。而我国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文件中,形成了比较明确的职业教育资源服务社区教育的政策导向。因此,社区教育共享区域职业教育资源,形成了“拉式”“推式”相互呼应的政策导向,具有比较充分的行动依据。人们应根据有力的政策导向,加强社区教育共享区域职业教育资源的实践探索,提高社区教育服务社区居民“学习提高和修身益智”的内在品质。
  二、社区教育共享区域职业教育资源的实践向度
  (一)建立组织机构的协同运行机制
  为切实推进社区教育共享区域职业教育资源,教育行政部门需要加强社区教育机构与职业教育机构的联系,构建职业教育资源服务社区教育的畅通渠道。[2]以江苏省为例,根据2014年省教育厅《关于加强社区教育机构建设的意见》的要求,乡镇、街道的社区教育中心要求以乡镇成人中心校为基础,由县(市、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设立,承担区域内的社区教育职责。实践中,由于各社区教育中心分布在各乡镇、街道,原成人中心校随着乡镇合并而多次进行人员整合,导致日常管理难度比较大。县(市、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为了加强社区教育中心日常管理,要因地制宜,建立社区教育机构的协同运行机制。主要有两种形态:一是以县(市、区)主体职业学校为依托,成立县级社区学院,然后将各社区教育中心,按照地理位置分别成立社区学院的分院,对具有地缘优势的社区教育中心进行归口管理。各社区学院分院可以实行“1+3+1”办公模式,即“集中进行政治学习——各办公点完成相应工作——集中办公、总结、研讨”。通过管理机制的改革,为社区教育注入生机和活力,强化社区教育中心教职工的作风意识、责任意识,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态。二是依托县(市、区)主体职业学校,成立县级社区教育服务指导中心,为全县社区教育工作提供指导、组织及相关管理服务工作。以县级社区教育服务指导中心为纽带,积极整合全县社区教育资源。社区教育服务指导中心要根据不同的资源禀赋,量身订制不同的发展模式,优化组织体系,激发创新活力,提升服务能力,完善服务功能,积极通过“政—校—社—企”互助合作、整体联动的发展路径,打造社区教育社会服务范式。   (二)开发适应需求的多元培训项目
  社区教育共享区域职业教育资源,需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职能,积极面向社区全体劳动者,开展针对性强、适应性好的教育培训项目,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成人职业技能培训、家政月嫂技能培訓、退役士兵培训等。区域职业院校开展社区教育服务活动,要以学习型社会建设为根本目标,开展各类与社区居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培训,整合社区内各类教育资源,充分发挥社区教育的培训与再培训功能,优化社区教育过程,提高社区教育质量。职业院校开展面向社区居民培训,要明晰培训对象,精选培训内容,优化培训方式。开展服务居民个体身心健康的培训项目,如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妇女保健教育、老年保健教育、健身操培训、广场舞培训。开展服务居民个体日常生活的培训项目,贴近群众实际生活,让学员易学易懂,如法治宣传、文明礼仪、家庭安全用电、家庭安全用气知识培训等。开展服务居民个体兴趣爱好养成的培训项目,如书画培训、摄影培训、插花培训、视频摄制与剪辑培训、西点制作培训、烹饪技能培训等。开展服务居民职业技能提升的培训项目,如焊接技术、建筑施工、餐饮服务、服装制作、电工等技术工种培训。这些培训项目实用性强,贴近社会实际需求,职业院校要充分挖掘自身教育资源,发挥教师专业技术优势,利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同时,职业学校开展社区教育,要主动联系人社局、司法局、农委、妇联、工会、文联、红十字会、团委、残联等多个部委办局及社会团体,在设计培训项目、组织培训对象、筹集培训资金等方面形成多方合力,切实开展多渠道、多层次的社区教育培训活动。
  (三)实施面向社区的文化传承项目
  社区教育共享区域职业教育资源,职业学校应主动将传承的优秀传统文化项目,向社区居民开放共享,特别是青少年群体,让他们领略优秀传统文化魅力,涵养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和文化内涵,深入社区居民内心世界。从区域实践的角度看,海门中专组织沈绣社团,传承非遗沈绣技艺,外聘沈绣艺术第四代传人为社团指导老师,传承中华优秀的民族工艺。开设海门民歌社团,邀请海门民歌的传承人为青少年做讲座、现场教唱,学习海门山歌、通东号子、通东利市等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引领青少年走进本土生活,热爱本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开设剪纸艺术社团,让青少年了解中华民族古老的民间智慧,感受剪纸的精美镂空艺术、玲珑剔透的视觉效果,体会剪纸的古典韵味、精巧技艺。再如海安中专积极传承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海安花鼓”,面向社区展演;通州中专积极传承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石港盆景技艺、兴仁红木雕刻技艺、刘桥风筝技艺等,定期向社区居民公开展示作品,开展现场制作体验。因此,职业学校通过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而且定期向社区居民、周边中小学生开放共享,充分发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代价值,实现了社区教育的内涵与功能。从社区教育的角度看,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项目,丰富了社区教育的内容形式,增强了社区教育的吸引力,提升了社区教育的实践效果,深化了社区教育的意义价值。
  (四)实施面向社会的职业体验项目
  当前,江苏省积极推进中小学职业体验基地建设,要求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资源向社会开放共享。通过组织职业体验项目观摩活动,服务社区居民“学习提高、修身益智”需求。特别是职业学校可以借助每年举行的“职教活动周”,组织校园开放日活动,通过媒体宣传,吸引中小学生、社会民众走进职业学校,零距离接触学校专业教育教学。面向社会开放职业体验项目,职业学校可以采取“建基地、迎进来、送上门、携手办”的方式,积极开展职业体验活动,挖掘地方职业体验教育资源,构建职业体验教育组织网络,将职业体验教育惠及更多中小学生、社区居民。其中,“建基地”是指职业学校主动联合社区教育中心,建立职业体验分中心,分设到乡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深入基层持续开展职业体验活动。“迎进来”是职业学校对外开放职业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学校的实训基地教学资源,定期组织中小学生、社区居民来校体验职业技能项目。“送上门”是职业学校到校外的商业繁华地段、乡镇集市、中小学校园,将富有特色的职业体验项目送到居民身边,上门送体验。“携手办”是职业学校立足学校专业特色,精心设计符合中小学生兴趣的职业体验项目课程,强化科技、艺术、道德与职业的内在融合,与试点中小学联合推出职业体验学习课程,利用网络微课资源深入学习体验。通过多形式、多层次开展职业体验教育,引导中小学生培养职业兴趣、加深职业认知、明晰职业倾向,感受职教魅力。职业学校通过多途径开展职业体验,全方位推进普职融通,稳步提升社会认可度。因此,职业学校面向社会推出职业体验项目,是职业教育资源服务社区教育的有效形式,实现了社区教育共享区域职业教育资源的目的。
  (五)实施面向企业的技能培训项目
  职业院校应主动围绕区域行业、产业发展需要,切实贯彻落实教育、人社、民政等部门出台的各项培训管理制度和规定,加强培训工作的统筹协调,确保学校培训工作健康有序开展。要利用自身优势,积极面向企业和社会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坚持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齐抓,努力提高广大劳动者的科技素质和劳动技能。[3]职业院校应主动联系社区内的各类企业,开设实用型技术技能培训,如电工、车工、铣工、焊工、钳工、办公自动化等技术培训;开展新技术、新制度、新法规的培训项目,如新增值税法培训、新社保缴纳制度培训等。要充分发挥师资优势,主动加强与企业和行业的沟通,积极开展职业类中高级技能培训及鉴定,提升人力资源水平。紧盯区域内各行各业领军企业,加强互动合作、研发专题,协同企业开展专业技能培训。职业学校可成立专门的社会技能培训中心,承担对外培训任务,发挥灵活、短期、实用的优势,积极参与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的构建。要积极承担社会在职人员学历提升培训项目,充分运用开放大学和奥鹏教育平台,服务社会人员学历提升需求。
  参考文献:
  [1]陈新文,周志艳.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融合的理论基础与政策演变[J].职教论坛,2017(34).
  [2]陈新文,周志艳.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融合的实践特征与现实问题[J].成人教育,2018(10).
  [3]吴盛雄,周洪珍.浅论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沟通衔接的途径与机制[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4).
  责任编辑:许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363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