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全人教育理念下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傅苑

  [摘 要] 全人教育理念本质上是全面人性教育的一种回归,是对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一种深层次的革新和发展。文章对这一理念的哲学基础进行了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高校就业指导;全人教育;人本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1-0009-02    [收稿日期] 2020-03-26
   目前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人本主义和素质教育观念下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全程指导体系,认为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是建立在综合素质培养和整体能力提升的基础上,然而这一理念本质上还是基于竞争理论,将能力等同于竞争力,具有强化功利主义的倾向,易使学生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物化概念,如果把握不好就容易陷入过分功利主义和个人至上的误区;因此在工作中必须建立一种能够促进个体和社会、精神和物质协调发展的理念和模式。
  一、全人教育的基本理念及内涵
  20世纪70年代,在后现代主义、生态学、整体论、永恒主义哲学、批判理论的基础上,一些激进的教育家继承并发展了人本主义学派的教育思想,发展出以“人的整体发展”为宗旨的联结与转化学习理论。70年代末,教育学者隆·米勒正式把这种理论称之为全人教育,后来传播到亚洲、大洋洲等地区,对各级各类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形成了一场世界性的全人教育改革运动,其核心内容是通过教育来培养完整的人、全面发展的人。全人教育理念本质上是全面人性教育的一种回归,同时由于其吸收了现代社会的许多新学说、新理论的思想精华,使得这种教育理念比传统的人本教育、通识教育等具有更深刻的哲学基础和更丰富的思想内涵。概括来说,现代全人教育理念的哲学基础包括联结性、整体性和存在性三个概念,如图1所示。
  二、全人教育理念下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反思
  1.从联结性视角反思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队伍专业化建设。《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及队伍建设的几点意见》中规定:“专职指导教师和专职工作人员与应届毕业生的比例要保证不低于1∶500”。从联结性的观点来看,指导工作专业化建设效果有限,这可以从当前高校学生中普遍存在“课本无用论”得到佐证,这也是许多高校课堂纪律不佳以及学风涣散的主要原因。表面看是教材内容改革的问题,但深层次上是就业指导与专业课堂脱节的问题,逐年增加的就业压力已经使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对就业问题开始关注,而他们从就业指导教师那里难以了解到所学专业的发展前景和应用方向,因为从专业化角度来讲,就业指导教师对专业无法深入研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专业课教师无法在专业课堂上教给学生这些知识,那他们又如何能看清专业知识对就业的作用呢?
  2.从整体性视角反思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强调竞争的倾向。竞争的观念已逐渐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之一,如何更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成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的主攻方向之一。从整体性概念来看,合作与竞争同样重要,因为相互竞争的个体从更高的层次来看实际上是更大系统中的组成部分,为了使这个更大的系统有效运转,个体之间的协作是必须的。具体的就业指导工作中,由于竞争能力的培养可操作性强,容易找到与现实的结合点,这方面的新方法、新思路层出不穷,因此在学生兴趣和执行优势的双重作用下,目前各种就业指导工作革新措施中,围绕提高竞争力的措施推行起来比提高协作能力的措施顺利有效得多。
  3.从存在性视角反思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价值取向单一倾向。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价值取向存在单一化倾向,认为就业质量由就业岗位的资源获取能力来评价,而就业质量的评价体系实质上决定了就业指导工作的价值取向。在存在性视角下,人的就业并不是为了迎合社会的外在价值标准,因为这样容易被社会主流价值标准的变化所左右,人的就业应该是人性继续发展的一个过程。
  三、全人教育理念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措施
  1.广泛参与式的就业指导教育模式。根据联结性,学生所掌握的各种知识之间以及学生作为个体与外部环境之间都是存在广泛联系与影响的。就业指导老师、专业课教师、同学、家长是对学生就业行为影响最大的四种力量,广泛参与的就业指导教育模式应充分调动这四种力量。首先,以专业化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为核心,并充分调动专业课教师对就业指导思想的认识,提高他们的就业指导能力。一方面要提高专业课教师对就业指导的重视,一方面积极组织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向专业课教师提供简单有效的就业指导方法,另外还应积极组织就业指导教师和专业课教师之间的双向交流。其次,让家长充分了解专业背景和就业趋势。很多家长由于知识结构和受教育年代的限制,对孩子在大学中所学的专业并不是十分了解,因此笔者认为应组织建立起与家长经常的有效的沟通渠道,专业课教师和就业指导教师共同参与,向学生家长解释学生的专业背景和就业趋势。
  2.有效的合作思维培养方式。在合作思维的培养过程中,有效的教育方式十分重要,在学生是自由个体的前提下,应该通过有效的教育方式让学生自觉学习和掌握合作思维,而不是僅仅将合作思维等同于道德规范,分两步进行合作思维的培养。首先培养学生的共享精神,让学生了解到共享代表双赢,并不是简单的体现为放弃个人利益帮助他人,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他们像追求竞争能力一样充满热情的追求共享能力。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各种形式的指导教育来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以及协调能力。
  3.建立多元化就业价值取向的评价标准。建立起一种多元化的就业价值评价标准并不是简单的取消专业差别和岗位差别,而是淡化以资源获取能力作为评价标准的主流观点。多元化就业价值评价标准的建立可以充分借鉴全人教育理念中的生命教育和生存教育,让学生通过就业指导教育更深刻的体会生命的意义以及生存的价值,体会到就业的本质意义是生命价值的一种自我展示。首先是基于独立精神的培养;其次还要重视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的平衡,强化精神世界的发展。全人教育实践提供了各种精神世界的培养方式,在西方国家主要通过宗教的方式展开,而在东方文化影响下的日本以及我国台湾等地区,主要通过充分挖掘东方传统文化精髓,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展开。
  四、总结
  本文从全人教育的基本理念和哲学基础出发,研究了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模式的创新措施,注重与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结合,也注重运用多种形式来促进学生在接受就业指导的过程中更有效的理解和吸收全人教育理念。总的来说,在全人教育思想下,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就业指导部门和就业指导教师的责任,学生的就业能力也不仅仅是由就业观、就业技巧、就业规划等显式的就业指导内容组成的,而应该是一种全员的责任和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John Hare. Towards an Understanding of Holistic Education in the Middle Years of Education,Journal of Research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M].2006.34-35.
  [2]高彦鸣.与青年人谈全人教育[M].香港: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2005:12-13.
  [3]范怡红.从整合世界观到全人教育:理论与实践[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86-87.
  [4]谢安邦,张东海.全人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5]赵玉生.十余年来我国全人教育研究述要[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04):111-117.
  [6]张晟.新时代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新思路探析[J].现代交际,2019(23):195+194.
  [7]左东东,李文勤.主体性个性化教育理念下应用型本科就业指导模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9(08):50-54.
  [8]王兴顺.坚持“以人为本”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J].职业,2016(05):138-13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407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