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信息时代背景下英语生态课堂的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夏春娥

  【关键词】英语生态课堂;信息时代;课程资源;学习方式
  一、教师的教学观决定着英语教学实践的境界
  教学是一种原理性实践,而不是一种随意性行为,教师的实践要有自觉的理论素养,即要思考教学行为背后的道理。[1]为此,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理论素养,在充分理解教育理念的前提下进行教学实践活动,做到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
  崔允漷教授指出: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是“用不语言的方法学语言,导致‘哑巴英语’”。他认为,探索与新目标匹配的学习方式,是学科课程走向专业化的必经之路。正确的知识需要与习得知识的正确的过程相匹配,只有这样,知识技能才有可能成为素养。[2]而余胜泉等学者认为,造成这种“聋哑”英语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传统教学忽视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偏离了语言交际这一语言学习的实质性原则。[3]因而他们主张,包括英语学科在内的文史类学科,应采用“双环目标教学法”(见图1),注重知识的大输入与大输出,从知识的输入以及能力的输出两个环来设计教学活动。[4]
  当下,我们正处于信息时代,应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优势,创设英语交际的环境,同时应遵循“大输入、大输出”原则,通过听、读、看、问、想、查等大输入过程,实现学生的说、唱、写、演、录、玩、练等的大输出。[5]此外,还应打破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界限,将学生的英语学习及运用引向更广阔的天地。
  二、信息技术为英语教学创造新的生态
  进入21世纪后,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带来了新的变化。在教育信息化发展初期,人们容易形成“技术导向”的思维方式,即从技术的角度去考虑学与教变革的问题。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指出,在以往的教育信息化实践中,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局限于改进学与教过程的某个环节,而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应该逐步从“工具论”转向“环境论”。[6]而尹恩山等学者则提出由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生态观。从生态学的视角看,课堂就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环境等各要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微观生态系统。
  随着时代的发展,课堂生态系统也会发生变化。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作为一种环境要素,能为英语教学创造新的生态,并对教学系统的各要素产生结构性的影响,它将给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评价标准带来变革。为此,我们应以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为目标,从生态视角来看待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之间的融合,用技术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内容以及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开发生态课程资源,实现大输入
  信息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在知识更新速度快、来源多的情况下,课程资源也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更新,否则将无法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和时代发展需要。鉴于此,教师应树立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增强课程资源开发的能力及课程整合能力。
  有研究者发现,我国的数字化教育资源数量非常庞大,但是能满足一线教学需求的优质教育资源却又严重匮乏。[7]就英语学科而言,电子学习资源大多是电子化的教材,其主要以词句记忆和语法练习为主,内容单薄,且知识情境呆板。[8]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大多都未能很好地体现英语以交际运用为核心的思想。为此,在开发英语生态课程资源时,教师应着重考虑以下方面:
  首先,课程资源建设要体现英语以交际运用为核心的思想。学习英语是为了交际,所以课程资源的开发要体现英语学习的交际性。来自真实生活的交际语言是活的语言,有生活语境的语言学习资源是有生命力的资源。语言使用是有情境性的,因而语言学习也应在情境中进行。所以,教师在进行资源开发时,应以言语交际为中心,将重点词汇、常用句型、常考语法点等融入各种各样的交流中,并为学生提供真实逼真的语境,让学习者体会在真实生活语境中英语知识的应用。[5]虽然在英语学习中重复记忆和机械操练是必不可少的,但英语学习的关键在于交际运用,而非重复记忆或机械操练。
  其次,生态课程是一种开放性课程,是一个延伸至生活的开放系统。语言来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运用。英语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教师应该突破封闭的教材、课程系统,教学内容既立足于教材又超越教材,教学既立足于课堂又不限于课堂,从而让学生走进广阔的语言世界,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它的美和奥秘,進而实现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发展个性、健全人格的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只有如此,语言教学才会因生活而生动、多彩。
  要打造生态英语课堂,教师就要引领学生走进广阔的生活世界。教师要把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中的多种资源进行整合,将实用的生活语言融入课堂教学中,用生活化的语言充实教学内容。生态课堂是生活化的课堂。多样、开放是它的重要特征。
  最后,除了要构建开放性的课程系统,还应该让学习者在使用课程的同时,为课程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使课程不仅具有开放性,还有生长性。目前,课程资源的传递模式往往是单向度的,教师提供什么内容,学生就学习什么内容。这种单向度的传递方式忽视了学生更新课程资源的潜力。所以,有学者呼吁课程须从目前的单向、静态和固化模式走向开放内容、协作共创的模式。信息时代智慧教育的到来,强调学习资源的动态生成、持续进化和开放建设。[9]学习者应能通过课程资源找到相关的学习者,通过与这些学习者就自己或他人的观点、见解等进行分享、交流与探讨,协作地解决问题或者完成任务,并对知识进行协同建构。当学习者们共同致力于知识的建构时,知识共同体就产生了。为了促进学习者学习,未来建设的学习资源平台将从传统的、封闭的资源库形态向以资源为中心的协同知识建构的知识共同体的形态转变。[10]
  四、构建互动交流的生态课堂交往方式
  以生态学的视角观照、思考和分析课堂,则课堂应该是学生进行精神交流的场所,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启动其自由天性、展现其多彩自我的舞台,而不是知识的加工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生态课堂致力于改变传统的以教师“满堂灌”为主的教学样态,力求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活动为主线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核心是为学生创造积极参与学习的条件,从而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建构知识,发展技能,养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生态课堂是注重交往与互动的课堂,强调让学生在各项教学活动中主动交往、有效互动。课堂上师生、生生的交往互动,会使课堂更加精彩,更具生命活力。
  首先,学生是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在生态课堂中,充满了丰富、多向的信息与能量交流,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合作,共同进步、提高。教师设计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挑战性的语言活动,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能让学生在说、唱、找、画、写、做等实践活动中运用所学知识,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及思维能力。
  其次,教学中的活动是开放性的。在语言输出环节中,教师为学生提供在生活情境中进行语言表达的机会,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开放包容的语言活动,能发展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并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最后,拓宽课外英语学习的途径。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外作业进行设计,淡化作业的痕迹,增强作业的开放性,布置“活”作业。作业的内容要紧密结合学生课堂所学内容和生活实际,作业形式要灵活多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获得英语学习的成就感。在设计课外作业时,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多种语言资源,挖掘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多听、多读、多摘抄、多积累,这样既能夯实基础知识,又能拓展语言运用渠道。
  以下所列的活动,既可用于课内,也可用于课外,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设计。比如口语表达方面,可开展配音比赛、演讲大赛、诵读比赛、读书节、演戏剧小品、英文采访、讲故事比赛、诗歌朗诵会、模拟访谈、角色扮演、模拟人才招聘口试等活动。阅读方面,可以开展读书交流会、读书大王评比、读书小报评比展示、征集名言制作书签及开设读书超市、图书跳蚤市场等活动。此外,还可以开发英语交际的各种平台,如录制英文广播、打造英语宣传栏、创办英语网站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439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