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教育信息化变革系统的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严沛霖

  摘要:ISTE为了更好地支持有效利用技术进行学习,为教育工作者和学校领导提供了一个框架——《ISTE基本条件》(The ISTE Essential Conditions)。《ISTE基本条件》框架给出了信息技术有效融入教学所必需的14个关键要素。本文全面系统地介绍了《ISTE基本条件》框架基本内容,并将《ISTE基本条件》与《微软K-12教育变革框架》进行比较,指《ISTE基本条件》对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ISTE;基本条件;系统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0)23-0089-03
  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以下简称ISTE)曾经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在全球范围内都很有影响力的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其中包括学生标准、教师标准、教育管理者标准等。但是要把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入到教学中,不是有了硬件、软件和人员就够了的,而是需要进行教育信息化变革系统的全面构建。为了更好地支持有效利用技术进行学习,ISTE为教育工作者和学校领导者提供了《ISTE基本条件》框架,给出了信息技术有效融入教学所必需的14个关键要素,以指导教育信息化的规划、实施和系统变革。为了帮助读者了解《ISTE基本条件》框架,笔者全面系统地介绍《ISTE基本条件》框架的主要内容,并指出该框架对我国教育信息化变革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 《ISTE基本条件》框架基本内容
  《ISTE基本条件》框架总共包括14个要素,每个要素都有详细的概念界定、重要性描述和行为举例等内容。《ISTE基本条件》框架包括的14个要素如下页表1所示。[1]
  ● 《ISTE基本条件》和《微软K-12教育变革框架》比较
  为了给教育领导者提供一个指南,帮助他们了解影响技术变革教育的复杂性,并制订实现它的战略,微软与教育系统领导者、教育技术专家和研究人员共同合作,制订了一个路线图,产生了《微软K-12教育变革框架》[2],该框架为教育信息化整体转型提供了思考支架。作为一个同样被广泛应用到教育实践的教育信息化变革思考框架,《微软K-12教育变革框架》和《ISTE基本条件》有许多相同之处,也有一些细微差别。笔者将《微软K-12教育变革框架》和《ISTE基本条件》进行了比较,如下页表2所示。
  经过比较,笔者发现《ISTE基本条件》和《微软K-12教育变革框架》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相同点:两者都采用了相同的系统性方法。两个框架都采用了一种整体性、系统性方法确定了哪些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两个框架都强调了信息技术变革教育所涉及的要素是复杂的,需要综合、系统、统筹地考虑各种要素的推进。不同点:相比《ISTE基本条件》,《微软K-12教育变革框架》将具体要素统合为四大方面,更有利于教育领导者全面地理解变革框架。在具体要素数量上,《ISTE基本条件》有14个要素,《微软K-12教育变革框架》有16个要素,更新了几个要素,增加了学习空间等要素。
  ● ISTE领导和变革诊断工具
  国际教育技术学会(ISTE)于2014年推出了一个免费的新诊断工具和资源库,称为ISTE领导和变革诊断工具(Lead and Transform Diagnostic Tool),用于帮助学校和地区的技术整合。基于《ISTE基本条件》,领导和变革诊断工具旨在为CTO、CIO和其他学校或区域领导人提供衡量其组织在技术集成方面进展情况的指标。该工具将提供一份免费报告,会突出学校和地区技术整合的优势和需要改进的领域。有了报告中的数据,教育领导者可以衡量学校在技术整合准备方面的进展,支持制订全面的计划,并确定实现目标所需的资源。
  在推出仅仅一年的时间里,ISTE领导和变革诊断工具就被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领导者用来评估他们学校的进步,并制订有效技术整合的路线图。
  ● 对我国教育信息化推进的启示
  继2016年、2017年分别公布了新版的学生标准(the ISTE Standards for Students)和教育工作者标准(the ISTE Standards for Educators)后,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STE)于2018年6月28日又公布了新版的ISTE教育领导者教育技术能力标准(the ISTE Standards for Education Leaders)。当我们回头再看ISTE关于技术有效地融入教学的举措时,不得不再仔细琢磨《ISTE基本条件》所起的作用。《ISTE基本條件》对我国教育信息化推进具有以下启示。
  1.站在系统高度统筹规划教育信息化推进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影响教育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正如王凤产所说的:“教育生态系统是社会系统的一部分,是一种复杂系统,对教育生态系统进行复杂性研究,利用复杂科学的原理和方法解决教育生态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3]教育信息化自然也是一个复杂生态系统重构过程,并不是只要购买了硬件设备和软件平台就够了。从《ISTE基本条件》列出的14个要素就可以看出教育信息化推进所面临的复杂性。因此,我国要借鉴《ISTE基本条件》框架,站在系统高度统筹规划教育信息化推进,否则仅靠单一要素的推进是难以真正使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入教学的。
  2.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各要素的协调一致
  学校教育信息化推进是一个系统工程,但国内很多学校推进教育信息化时首先是考虑硬件设备和软件资源,然后再进行人员培训等,其实需要有更好的规划才能够逐步实施教育信息化。例如,实施规划提供了愿景达成的详细路线图,没有它,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的能力就会下降。实施规划包括了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重要的是不要将基础设施决策误认为是实施计划。
  3.提供可操作性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诊断工具
  一直以来,我国在推进教育信息化时宏观政策文件很多,但尚缺乏具体的可供学校进行自我诊断的工具。基于《ISTE基本条件》的领导和变革诊断工具(Lead and Transform Diagnostic Tool)是一个非常好的助推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工具。我们可以参考和借鉴ISTE领导和变革诊断工具思路,结合我国国情进行本土化开发,努力为学校提供一套自我评估指标和一个自动化诊断平台。
  ● 结束语
  教育信息化系统是由一组要素和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所构成的集合。因此,要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的系统特征,从整体上把握系统要素之间的紧密联系,思维着力于教育信息化整体,梳理教育信息化系统中的关键要素,统筹协调推进教育信息化要素的发展。
  参考文献:
  [1]The ISTE Essential Conditions.[DB/OL].[2020-0810-02]. https://www.iste.org/standards/essential-conditions.
  [2]The ISTE Essential Conditions.[DB/OL].[2020-0810-02].https://www.microsoft.com/en-us/education/school-leaders/k-12-microsoft-education-transformation-framework/default.aspx.
  [3]王凤产.教育生态系统复杂性探讨[J].中国电化教育,2011(05):27-3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736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