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疫情特殊背景的乡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路径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周少倩 王慧

  摘 要:目前,乡村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乡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虽在逐步提高,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文章基于新型冠状肺炎疫情期间的现状,探讨了乡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存在的问题。同时,为解决这些问题,充分做好“停课不停学”的各项工作,建议从发挥地方师范院校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增加财政投入、加强教师培训、建立国家教育资源共享体系、加强监督管理机制等多方面入手,提升乡村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关键词:乡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獻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20)24-0077-04
  信息化建设正以迅猛的势态席卷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方方面面。教育信息化建设是推动国家全面实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一环,其中,乡村教育信息化建设更是实现教育信息化全面建设的“最后一公里”,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是推动乡村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一步。
   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的发生,给教学模式带来了巨大改变。各级政府为保障“停课不停学”的正常实施,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措施,如:上线了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中国教育电视台的“网络云课堂”等信息交互平台,许多教师纷纷开展了网络直播课程为学生进行授课,近距离关注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上述各种措施的有效落实切实保证了“停课不停学”的有序进行,然而也暴露出不少问题:缺乏优质的教育资源库,教师对于学校无法正常授课的情况缺乏必要的应急能力,学生信息技术操作技能水平差别很大等,导致课堂教学质量良莠不齐,其中农村地区面临的问题尤为突出。
   据粗略统计,我国现今大约有6600万乡村学生,由于乡村学生数目大,乡村教育的发展水平对国家整体教育质量的提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乡村学校的信息化硬件设施基本达到了国家要求的基本标准,乡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整体水平也得到了提升,但在不同学科、不同学段、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师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差异。因此当暴雪、台风或重大传染疾病等特殊事件发生,乡村学生的学习活动难以保证有序进行时,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差异化现象更加凸显,因此,基于特殊事件背景下提升乡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探讨极具深刻意义。
   一、乡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
   在信息化社会中,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早在201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便提出了《教师信息和传播技术能力标准》。美国、英国等欧美发达国家也相继提出了针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要求。我国教育部于2014年发布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分为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的基本要求和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的发展性要求,文件发布之后对我国乡村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素养的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之后,教育部又于2018年发布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进一步强调了教师信息素养培育和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1]。
   当前,乡村教师普遍具有较强的信息化教学意识,他们对现代化的技术和教育进行结合的重要性认识比较清晰[2],但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积极性却不高,这主要是由于很多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强,如教师们日常的课件多用现成的课件,很少有教师制作属于自己的专门课件,他们认为课件制作费事费力,而乡村教师教学任务重,精力不足,无力准备自己的课件[3]。其次,乡村教师呈现高龄化的趋势[4],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形成了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信息化教学于他们而言更像是传统教学的辅助,难以将信息化教学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中。再次,乡村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远程教学的实施能力不足,从此次疫情爆发来看乡村教师进行远程教学的能力,发现很多乡村教师网络直播软件运用不熟练,在直播过程中,有的教师讲课时忘记打开麦克风,有的教师不会调转摄像头,有的教师不会利用软件发布作业等,各种各样问题的出现都反映出教师对远程教学的生疏。乡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不足是导致乡村教育质量下降的关键因素,也是特殊时期无法保证乡村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原因。
   二、乡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乡村教师自我发展意识薄弱
   教师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和发展的职业。2014年颁布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对教师自身的发展和学习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指出教师要具备运用信息技术促进自我反思和发展的意识[5],要求教师积极参与网络研修并与同行专家建立学习共同体持续促进自身的成长。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现代化信息爆发式地产生,也使得教师需要不断利用信息技术来促进自我发展。然而乡村教师长期处于乡村生活的环境中,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往往不愿意主动接收新的知识去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三通两平台”的逐步落实,使得大多数乡村教师开始逐步接触信息化教学,但他们通常仅利用电子白板等网络设备进行简单的日常授课,很少主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我的学习和发展。
   由于乡村教师自我发展意识薄弱,对于移动设备常用操作不够熟练,同时远程授课经验不足,导致很多乡村教师在疫情期间很难进行正常有序的授课,在实操过程中许多乡村教师完全不清楚如何操作、如何开始,缺乏系统熟练的操作,难上手、难开展[6]。教师们经常是边学习边操作,边操作边授课,许多教师无法同时顾及,导致网络课堂无法正常开展,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教学效果往往事倍功半。
  2.乡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出现明显的年龄分层
  乡村教师是乡村文化生活的主要承载者之一,乡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对乡村学校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乡村教师高龄化趋势是导致乡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普遍较低、信息化意识薄弱的重要原因。目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离乡发展,导致乡村教师队伍出现明显老龄化以及年轻教师留不住的现象。 年轻一代乡村教师多是特岗教师及刚毕业的大学生,往往有着较强的网络信息化教学技术素养,但通常他们在3—5年聘期结束后选择离职,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乡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弱的现状。年长一代乡村教师则倾向于传统的书本、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方式,部分教师学会了使用电子白板教学,但使用时多显生涩,仅仅停留在简单教学阶段,难以利用互联网和移动设备进行高效的远程授课。    在疫情等特殊情况发生导致不能正常教学时,年轻一代乡村教师可以迅速依靠自身的信息化教学素养对国家政策做出积极响应,保证学生正常的学习,做到“停课不停学”。而年长一代乡村教师,他们对于远程授课把握不到位,在响应国家要求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突发的问题,影响网络直播课程的正常进行。同时,年长一代乡村教师往往无法适应空中课堂这种新颖的教学形式,从而导致网络学习的过程变得漫长,网络课堂的效率变得低下,网络学习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3.教师信息化培训机制不完善
   乡村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设几乎全面覆盖完成,信息化教育所需的硬件资源和环境获得很大程度上的改善,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信息化对乡村教育的作用,此时加强教育信息化软件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改变乡村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重硬轻软”现象,最关键的是要从改善乡村教师信息化培训开始。而目前大規模接受培训的教师多是骨干教师和学科的带头人,且乡村教师的培训多是暂时性、集中性培训,培训周期大多三到五天,因此很多乡村教师在培训结束后,就将培训内容抛之脑后,难以将学习到的知识与实际情况加以结合。此外,培训的内容多是简单软件的基本操作,很少涉及到对远程教学方法的指导,也没有对远程教学技术的硬性要求,这也导致在疫情之下乡村教师无法合理地利用移动通讯工具与学生进行沟通和学习。
   除此之外,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沟通协作、不同地域之间的教育差异、教师的测评体制等都对乡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4.国家缺乏合理的教育资源共享系统
   纵观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历史,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教育信息化建设便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1978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电化教育工作的初步规划(讨论稿)》。自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2015年6月,教育部开展“三通两平台”建设与应用研讨会,自上而下实行“宽带校校通、资源班班通、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平台和教育服务平台,为特殊时期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平台,教师通过资源共享进行备课,学生根据个人需求查看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
   虽然国家建立的教育资源共享系统已日趋完善,但由于不同地区的需求差异,尤其是在特殊事件下,难以满足乡村教师实际的教学需求,导致供给需求不匹配,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共享资源的内容没有实际的背景,过于片面化,没有针对性,乡村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难以理解与转换;二是乡村教师很少主动利用这些共享资源去提升自己的信息化能力;三是教育资源共享系统仅仅是单向输出,没有很好的测评系统,无法明确了解每一名教师对教育资源共享体系的利用情况,也无法了解教师们对信息化教学的掌握情况[6]。所以即便在教育应急管理系统日趋完善的情况下,乡村教师不具有合理选取资源去丰富自身教学的能力,也不能很好地利用这些资源去促进自身信息化能力的提高,从而很难更好地应对特殊情况下的“停课不停学”。
   三、提升乡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路径探析
  1.发挥地方师范院校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提升乡村教师自我发展的意识
   地方师范院校应重视乡村教师培养,考虑到乡村教育的特殊性,培养乡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应从以下几点着手进行:首先,乡村教师的教学情怀是乡村教师扎根乡村、奉献乡村的特殊情感,它使乡村教师对教育事业有崇高的信仰[7]。地方师范院校培养乡村教师情怀应从培养职业认同感开始,培养学生将自己的职业理想与祖国的发展远景结合起来,愿将自己的青春挥洒在祖国边远地区,做好边远地区乡村教师的后备力量。其次,即将毕业的地方师范院校的学生是边远乡村学校的新鲜血液,他们将带着自己对教育信息化新的理解投入乡村教学中,既给学生带来了生动活泼的课堂,也给乡村教师带来了丰富的信息化教学手段,极大地丰富了乡村教师的教学方式。最后,地方师范院校应承担起所在地区乡村学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的宣传、普及以及适当的培训工作。我们可以利用地方师范院校学生的实习机会,让实习学生在实习期走进乡村学校,在实习期间做好信息化教学宣传和普及的工作,让乡村教师明确信息化教学带来的便捷,更好地提升乡村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通过地方师范院校的辐射和带动,我们能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乡村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促进乡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
   2.通过财政补助来缩小乡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年龄分层问题
   乡村教师的高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国家为应对此问题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但收效甚微,主要还是由于乡村教师的工资待遇较低,对年轻人的吸引力较低,所以,为更好地解决乡村教师的老龄化问题,避免乡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年龄分层问题进一步加深,我们要做到:①国家要增加财政投入,切实提升乡村教师的工资待遇,缩小城乡教师之间的差距,从而吸引更多年轻教师投身于乡村教育;②合理利用轮岗制度和轮岗补偿制度,使乡村教师之间进行阶段性换岗,从侧面解决乡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低的问题。只有切实缩小了乡村和城镇之间的差距,才能有效解决乡村教师的老龄化问题,从而彻底解决乡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分层问题。
   3.建立完善的乡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与测评机制
  (1)建立精准的教师培训资源库,形成网络性常态化的培训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的颁布为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评估提供了依据。各地区可以据此对本地区乡村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细致的问卷调查,从教师年龄、性别、科目、学历等基础背景,到教师信息技术使用情况、态度、熟练程度等应用背景,做出全面细致的调查分析,之后通过实地调研明确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建立起适合不同信息化水平教师的培训方案。教师根据资源库中不同教师对信息技术应用需求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帮扶团队,进行点对点的帮扶培训[8]。帮扶团队的教师之间可以借由网络进行交流沟通,及时解决乡村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同时教师可以结合能力资源库的调查结果和自评,进行自选式培训,合理安排自己的培训方式和学习内容,从而形成既有系统性又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    为保证特殊情况下乡村教师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各地要加强网络直播课程的培训,发挥点对点帮扶团队的优势,以强带弱,在特殊时期足不出户的情况下短时间内完成帮扶工作,帮助乡村教师合理利用移动设备关注学生生活,进行日常沟通交流,加强教学管理。争取在特殊时期,不让一名乡村教师脱离教学工作岗位,不让一名学生脱离教师管理。
   (2)建立及时合理的测评体制,强化培训效果
   针对培训效果不佳,教师培训和现实相脱离的问题,我们应在培训之后建立及时的测评机制[8]。既包括在培训之后严格的考试,也包括在培训结束之后日常的考察,决不能使培训的结果仅仅流于形式而忽略培训本身的目的。要使乡村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牢牢把握信息化教学的宗旨,教育管理部门需将信息化教学纳入教师的日常考核之中,将信息化教学能力作为评定教师职称的必要条件之一。
   另外,要加强对乡村教师课堂外信息化能力的考察,包括考察教师利用移动信息化教学工具进行教学管理的能力,保证乡村教师在特殊时期从容应对教学管理工作,避免出现培训到位而效果不到位的情况,保证教师不会因情况突然而无法有效地进行远程教学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
   4.建立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共享体系
   《國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建立教育资源共享体系,要求“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引进国际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建立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实验室。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同时要求“继续推进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使农村和边远地区师生能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目前看来,教育资源共享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乡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差的现状,满足不同时期学生正常的学习需求。
   目前,中小学教育资源平台基本已经建设完成,各地区也有自己各具特色的网络教育资源。为了应对特殊情况下的停课情况,各地也建立了自己的电视课程,但这些资源开发成本高,且课程水平参差不齐,因此我们应该从顶层设计出发,加强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沟通交流,由教育部统筹规划,结合各地区的实际需要,按照不同阶段、不同学科制定囊括各年级的系统的教育资源共享体系。同时,将体系中的共享资源由静变动、由死变活,在开展视频课程的同时,进行插入式测试、问答、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讨论[9]。此外,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可以建立教师版,教师可将自身优秀教学视频上传提供给其他教师,其他教师也可以下载视频观摩学习,借助视频的上传和下达,我们可以很好地了解乡村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掌握情况。教育资源共享体系的建立也可以从侧面解决疫情期间由于乡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低而导致的乡村学生停课情况,使乡村学校的学生能够享受同等优质的教育资源。
  5.加强乡村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的监督管理
   2020年2月19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要求督促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方针政策,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育质量。在信息化教学上我们制定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提出了一系列教育信息化举措,但不论是教师的软实力还是设施设备的硬实力,都因监督管理机制不到位,而出现乡村教师信息化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升、乡村学校设备闲置等问题。为此,我们应基于《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的指导,切实保障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切实提高乡村教师的信息化能力,解决乡村学校设备闲置、设施陈旧等问题。除此之外,要切实落实乡村教师的远程教学能力,将教师利用移动设备进行教学纳入教师能力考核标准,从而更好地应对特殊情况下的“停课不停学”。
   总之,乡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是关乎乡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一环,提高乡村教师信息化教学意识,建立有效的国家教育资源共享信息库,使国家可以切实保证乡村学生能够得到与城市学生同样优质的教育资源,培训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远程教学的能力,有效保障乡村学校的“停课不停学”,切实改善乡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弱的现状。
   参考文献:
   [1]黄映玲.乡村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9):35-37.
   [2]龚仁祥.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和应对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21):19-20.
   [3]冯玲玉,陈新院.乡村教育中信息化教学的现状与问题[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6(8):47-49+54.
   [4]程亮,管秀.“互联网+”背景下乡村教师信息素养调查与分析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9(10):82-85.
   [5]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J]. 基础教育改革动态,2014(15):6-9.
   [6]王晓琴.信息化环境下乡村教师专业化现状调查与思考[J].才智,2019(8):154.
  [7]朱贤友.信息化背景下地方师范院校对乡村教师的培养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8,9(7):26-27.
   [8]黄映玲.粤东乡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调查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19):65-68.
   [9]朱永新.建立国家教育资源库应对网络教育新挑战[J].环球财经,2013(5):96-97.
  (编辑:鲁利瑞)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744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