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生本理念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实践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孙雄珊

  摘 要:现代教育观强调以学生为主,因此,生本理念不断渗透到教育教学中。在这一理念的背景下,如何使教学实现有效性便成为各学科教师所思考的话题。因此,文章以小学数学学科为切入点,对目前教学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并对此分析有效教学的内涵、意义以及具体的实施策略,其旨在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体系。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信息技术;实际生活;问题
  
  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完善小学生数学思维方式的主要过程。对此,做好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便成为教师所研究的问题。此外,小学生具有其自身的年龄特征以及心理特点,并且他们作为独具意义的人,思维与认知区别于成人,因此,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应全面分析小学生的心智特点,并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建立学生、教学内容与教学环境之间的关系,使教学真正实现有效性,并使教学效果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
  一、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目前,部分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缺乏兴趣,并本能地产生抵触心理,还有部分学生学的比较累,但学习效果并不理想,甚至有些学生过度依赖教师的教,而未能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产生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很多。其一,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严重,教师将教学活动自然而然地定义为教师教的过程,而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这样便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呈现出机械化、被动化的特征,同时,也使他们逐渐形成了学习的依赖心理,这便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其二,数学学科其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这对于学生而言存在一定的学习困难,同时,也常常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思维障碍,这直接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除此之外,小学生的注意力、自制力较为薄弱,并且学习的自信心并不足,这便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以此推动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二、 有效教学的内涵及意义
  目前,有效教学成为教学改革下的热点话题,要正确推进有效教学的实践,教师必须提高对有效教学的认识。有效教学其主要包括“有效果、有效用、有效率”三大内涵。其中,“有效果”指的是教学效果,包括教学影响所呈现出的一切成果。但它与教师的教学动机、教学设计并无关系,因此,“上完课,教学便完成了”并不体现教学是否有效果。其次,有效果最终的落脚点是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因此,学生有无进步便成为评价教学有无效果的唯一指标。从教学论的角度分析,教学要有效果,教师必须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意识,并最终使教学效果落实到学生身上。其次,“有效用”便指的是学生所学的东西能够被他们所用,将其落实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便体现在“学会应用、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等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使他们所学到的知识为“真知识、活知识、有用的知识”。此外,“有效率”指的是在单位时间内所获得的教学产出,因此,有效教学在保证“有效用、有效果”的前提下还要做到“有效率”,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有效率便主要表现在“减负增效、解放学生”两个方面,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便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教与学的活动指向价值最大化的教学内容,进而提高时间的利用价值,并最终使得教学活动向着高效的态势发展。
  三、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借助信息技术,激发探究兴趣
  数学学科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这便难以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而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一方面能够将教材中的内容以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呈现出来,顺应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降低他们理解新知识的难度,还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为课堂注入新活力,从而使他们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以此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
  例如:在“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笔者首先运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出示动画视频,即:小明家新装修了一个书房,他今天约了好朋友去购物广场买书桌,他需要的书桌是什么样的?同时展示了书桌面的长与宽分别是5分米、4分米,这一场景便给学生一定的视觉冲击,并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于是,笔者再次出示“5分米、4分米分别是多少米”这样的问题,便使得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随后,笔者便引导学生体会到小数的含义,并使他们知道了小数各部分的名称,以此使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小數的意义。
  (二)联系实际生活,提高应用能力
  数学知识大多数来自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由此能够看出,数学学科本身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便需要联系实际生活,将数学问题赋予生活化的特点,这样一来,既能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知识学习的必要性,还能够在解决生活问题中,强化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进而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例如:在“平移、旋转、轴对称”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能够判断生活中哪些是平移运动,笔者首先展示生活中相似的运动,如:火车车厢运动、电梯运动,让学生看完动画后思考“火车车厢是怎样运动的”这一问题,这便使得学生能够结合已有的生活与经验认知提出“火车车厢沿着一条直线向前运动”这一结论。紧接着,笔者追问:“那么电梯又是如何移动的?”这也能够使学生认识到“电梯是沿着直线上下运动的”。通过以上学生熟悉的生活运动,笔者便引导学生总结这些运动的共同特点,使得学生对平移有了初步的理解。为了加深学生对平移现象的认识,笔者便给学生自由发言的空间与时间,让他们联系实际来建立平移现象与生活之间的关系,这时,每个学生便结合生活提出若干个生活现象,如:去超市推购物车等等,这便使得学生对平移的认识从理性上升到实践,以此加深他们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
  (三)巧设课堂问题,发展数学思维
  问题是数学的核心,也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主要推动力。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正在逐步发展。因此,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应在学生原有认知的基础上设置课堂问题,使问题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建立有效联结,这样既能够以问题为导向不断帮助学生主动构建数学知识体系,还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以此使他们在数学学科中获得一定的发展。   例如:在“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示意图”教学中,为了使学生从问题情境中产生画图的需求,并能够使他们通过画图的方法整理条件和问题,进而发现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复习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在此基础上,出示两个长方形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其变化,进而揭示“画示意图”这一教学主题。于是,笔者提出问题,即:某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花圃,原来长为8米,在修建校园时把花圃的长增加3米,这样花圃的面积就增加了18平方米,则原来的花圃面积是多少?由于这样的文字较多,因此激发了学生画图解决问题的思维意识。于是,笔者便引导学生揭示题干中的数量关系,这样更加简便地求出了结果。因此,通过问题的设置,既唤醒了学生的认知需求,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新知识的学习活动中,还使得学生体验了策略的价值,从而使他们的数学思维得到不断拓展。
  (四)重视实际操作,完善认知结构
  小学生的感知觉、思维、想象等认知都处于发展的上升期,对于外界事物也富有好奇心。因此,教师应重视学生实际操作活动的展开,并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使课堂变为学生自主探究的课堂,这样既能够丰富学生的各项认知体验,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建立过程,还能够使学生在动手、动脑的操作活动中更新知识体系,完善认知结构。
  例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中,为了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让他们经历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探究过程,笔者首先提供给每个学生一张长方形纸和一张正方形纸,并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想出办法验证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进而完成“寻找长方形、正方形特点”的动手操作活动,并最终使他们认识到长方形的长与宽以及正方形的边长。此外,为了强化学生对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认识,笔者再次给他们一定的空间,让他们展开“围一围、拼一拼、剪一剪、量一量”等操作活动,以此调动了学生的感知觉、思维等认知的共同参与,进而帮助他们完成了新知识的自主构建,同时强化了他们的认知体验。
  (五)开展游戏活动,丰富学习形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常见的形式以“讲授”为主,或者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这样难以维持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使得学生的学习方式较为单一。为了丰富學生的学习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教师需要适当组织学生开展游戏活动,这样既能够积极提高全体学生的参与度,还能够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使他们真正“学有所乐、学有所成”。
  例如:在“可能性”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初步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并能够使他们正确判断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笔者组织学生展开游戏活动,即:在一个不透明的空袋里有2个球,一个为红球,一个为黄球,请一位学生任意摸出1个球,与此同时,让学生猜测摸出的球是哪个?这便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使他们参与到猜球的游戏活动中,进而使他们初步理解了“不确定性”。在此基础上,笔者再次组织学生展开“摸球游戏”试验活动,并请小组长拿出课前准备的口袋,在里面放1个红球和1个黄球,小组合作,轮流摸球,一共摸10次,并按照顺序记录每次所摸球的颜色,让学生深入理解“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发生是不确定的。”接下来,笔者再次组织学生展开“摸牌”游戏,通过摸牌结果,比较发现,能够使学生正确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同时,也使得学生建立了初步的随机意识。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并在此基础上,将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活动围绕着学生来展开,这样既能够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还能够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从而真正使教学变得“有效用、有效率、有效果”。
  参考文献:
  [1]易立瑛.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优化策略分析[J].亚太教育,2015(24):9.
  [2]李淑菊.基于新课改的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提高浅论[J].赢未来,2017(7):63.
  [3]张春花.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J].文理导航,2017(6):37.
  作者简介:
  孙雄珊,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市翠屏山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868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