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篮球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嘉诚

  摘 要:文章对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简介,阐述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篮球教学中的应用策略:预设对分课堂,提前做好准备;对分课堂前半段:技术动作示范、讲解与学生练习;对分课堂后半段:布置讨论任务,引导交互式学习;课堂结尾:科学总结与评价。指出,最好在高年级课堂应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对分课堂不要过分拘泥于时间和形式限制。
  关键词: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小学篮球;备课;讨论
  中图分类号:G807.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20.06.012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诞生2014年,由复旦大学教授张学新率先提出,经过数年时间,目前国内对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实践与研究日益增多。作为一名小学体育教师,在关注、学习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也把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运用于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效。为向更多小学体育教师介绍和分享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文章以篮球教学为例,对如何在小学篮球教学中应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1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张学新(2014)在《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中,首次提及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并对其进行概念界定:对分课堂是把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时间分配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1]。这样的课堂时间分配方式看似简单粗暴,但却有一定科学性。长期以来,很多教师已习惯于整堂课进行知识讲授,也就是常说的“满堂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不仅注重知识讲授,同时亦注重学生交互学习,注重通过学生讨论,激发、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加深对相关知识内容的理解[2]。对分的实质是教师和学生对半分割课堂时间,在讲授和讨论之间引入一个心理学上的内化环节,突出独立思考,然后合作讨论。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与新课程改革理念相符,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也同样相适应[3]。正因如此,目前很多一线教师均纷纷尝试应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教学。
  2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篮球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发现:如今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虽较多,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篮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却较为鲜见。所以,有必要对此课题进行研究,弥补这方面的欠缺。基于小学篮球教学的特殊性(较强实践性),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篮球教学中的应用采取以下策略。
  2.1 预设对分课堂,提前做好准备俗话说得好,不打无准备之仗。为提升小学篮球课堂教学成效,体育教师决定应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后,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即备课,预设对分课堂,提前做好各项准备。例如,教授“原地单手肩上投篮”一课。体育教师在备课阶段,采用对分课堂模式对授课进行预设:(1)预设教学目标:①动作示范与讲解,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动作要领;②课堂讨论探究,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和能力。(2)预设教学步骤:①课堂前半段: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技术动作的示范、讲解和学生练习;②课堂后半段:教师引导学生对原地单手肩上投籃技术动作的重难点进行探讨。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对新课导入、准备活动、技术动作示范与讲解的方法、课堂教学评价、课堂讨论的具体话题等进行了一系列的详细预设。这些预设看似费时费力,但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些预设可提升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应用效果。
  2.2 对分课堂前半段:技术动作示范、讲解与学生练习张学新教授指出,对分课堂将课堂前半段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但不同学科应有所不同,要区别对待,进行适当调整。以小学篮球教学为例,该运动项目教学有较强的实践性特征,要求体育教师要认真对待,正确示范技术动作和讲解,也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一定次数的练习。基于小学篮球教学的特殊性,对分课堂前半段的主要任务是:技术动作示范、讲解和学生练习。为提升对分课堂前半段时间的教学效果,体育教师在篮球课堂教学中要调控准备活动,适当减少准备活动时间,腾出更多的时间用于教师的技术动作示范、讲解和学生练习。与此同时,教师的技术动作示范、讲解尽可能直观、高效。例如,教授“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时,为便于学生观摩,建立正确的技术动作表象,体育教师先进行侧面示范,并配合技术动作要领讲解:“以右手为例,五指自然分开,掌心空出……”然后要求学生分别进行原地徒手模仿练习、持球投篮练习。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始终扮演着引导者角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练习。基于对分课堂的特定要求,建议对分课堂前半段的技术动作示范、讲解和学生练习时间最好不超过课堂一半时间,如情况特殊(所学技术动作太过复杂,学生一时间难以掌握),可适当延长时间。总之,在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这也是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精髓所在。
  2.3 对分课堂后半段:布置讨论任务,引导交互式学习对分课堂后半段,体育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小学生有的放矢进行交互式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在讨论任务的布置上多下功夫[4]。例如,教授“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时,体育教师布置的小组讨论话题为:“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易犯错误有哪些?该如何纠正?”这样的讨论任务可以促进学生们思考,学生分组后,同学们即可展开广泛讨论。通过组内同学的技术动作展示(为便于发现错误)和探讨,最终大家发现了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易犯错误:(1)上下肢配合不协调;(2)未用中指、食指充分发力和控制好投篮方向;(3)掌心触球;(4)准备姿势不正确;(5)肘关节外展;(6)手腕后翻不够。发现练习存在的动作错误的同时,各小组同学还对错误动作的纠正方法进行探讨。在此过程中,为帮助学生尽快攻克“难题”,体育教师也应适时参与其中,与学生一起共同探讨,寻找纠错方法。最后,在师生共同努力下,结束讨论,交互式学习效果显现。研究发现,学生对教师强行灌输的知识很难形成长久记忆,但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知识影响深刻,在学生脑海中形成长久、稳固的记忆,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知识内化。因此,对分课堂后半段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实施交互式学习的做法是可行有效的。为提升交互式探讨的学习效果,体育教师在小学篮球课堂后半段布置的讨论话题应难易适中,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5]。此外,教师要积极参与交互学习,实现有效师生互动,营造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   2.4 课堂结尾:科学总结与评价前文在阐述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概念时,未提及课堂结尾的重要作用。事实上,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都不能忽视课堂结尾的重要作用。课堂结尾部分一般是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和学生评价,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也同样如此。例如,教授“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时,各小组学生讨论结束并在教师的组织下按顺序呈现讨论结果后,教师可以总结:“同学们,本次课堂教学已结束了,大家练习积极、讨论活跃。本节课同学们学习了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技术动作,通过学习,大部分同学已基本掌握该动作。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技术动作要领是……易犯错误是……纠正方法是……希望大家课后能够认真复习,争取下节课有更多同学可以牢固掌握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技术动作……”诚然,除进行课堂知识总结外,为进一步提升对分课堂教学成效,体育教师还应对学生的对分课堂学习表现进行评价,肯定学生在对分课堂中认真听讲、练习,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当然,若有学生在对分课堂中表现的不好、差强人意,教师也应及时指出,帮助其改正不足。
  3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篮球教学应用中的若干思考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通用型教学模式,适用于任何学科的课堂教学。相较而言,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更适用于理论课教学。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提升小学篮球教学中的教学效果,应注意以下两点。
  3.1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适用于小学高年级对分课堂留出大量时间用于学生讨论,这是其典型特征,也是其优势所在。需要注意的是,讨论需要较强的思维能力,交互式学习需要较强的合作探究能力。对于中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他们的这两方面能力还较欠缺,如果在中低年级的体育教学中运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可能不好。因此,教师尽可能在高年级体育教学中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随着年龄增长和学习经验的積累,小学高年级学生思维能力和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已普遍提升,能够根据体育教师的要求,对课堂中的提问进行一定程度讨论和合作,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交互式学习效果。
  3.2 对分课堂不要拘泥于时间和形式限制对分课堂是把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时间分配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交互式学习。那么,是不是教师在应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时就必须要严格依据该规定和要求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教师在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时,要根据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灵活运用,这才是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真谛。所以,体育教师进行体育教学,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时,不要机械地照搬模式,拘泥于时间和形式,而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灵活运用,让教学模式更符合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更符合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现实情况。
  4 结语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被很多一线教师推崇、采用。教学实践表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适用于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建议小学体育教师对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多实践,持续、深入地研究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提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09).
  [2] 刘如,彭响,任文宁.对分课堂应用于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堂的SWOT分析及策略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19(02).
  [3] 胥春华,尹雨嘉,冉春燕.对分课堂:体育专业健美操课教学实践效果反馈[J].体育科技,2019(08).
  [4] 张伦厚.大学体育课程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探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9(04).
  [5] 艾安丽.体育理论“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热现象的冷思考[J].韶关学院学报,2019(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889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