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运用语法分析标题,借助表格厘清要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文小锋

   众所周知,审题是考场作文的第一要务。审题差之毫厘,下笔就会失之千里。而从考试阅卷的评分标准来看,对题意把握不准确、不全面会极大地影响得分,偏题、离题文章的得分更低。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们都非常重视对学生审题方法的指导。
   笔者在“中国知网·中文—CNKI系列数据库”里梳理了与“初中语文命题作文审题”有关的15篇论文的基础上,整理出了教师在指导学生审题方面常用的一些方法。归纳起来,这些文章大体上从审对象、审题眼(关键词)、审修辞、审范围、审要求、解释词语、成分分析、比较分析、逻辑分析九个方面对命题作文的审题方法作了阐述。综观这些“方法”,其实涉及命题作文审题的两个层面:一是命题作文审题“审什么”,二是“怎么审”作文题。笔者将以上九个方面的“方法”进行了分类,如下所示:
   审什么:审对象、审题眼(关键词)、审修辞、审范围、审要求
   怎么审:解释词语、成分分析、比较分析、逻辑分析
   这些文章在进行审题方法指导时,指导内容不全面;很多文章将“审什么”和“怎么审”的内容混杂在一起,指导思路不清晰,可能会导致学生思维的混乱;有的文章指导的方法操作性不强,学生学习后还是不能独立准确地审题。
   笔者在指导学生进行命题作文审题时,目标明确,对于“审什么”和“怎么审”的指导思路清晰,但教学效果也不是很好。学生作文中呈现出来的问题主要是对于作文题目的要素把握不全面,重点不突出。越是复杂(字数较多、语法成分较复杂)的作文题,学生审题的问题越大。如《这一刻,我终于明白了》这道作文题,笔者任教的两个班有70%左右的学生对要素理解不准,把握不全,重点不突出。经过反复多次的指导后,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出现同样的问题。正如王荣生教授认为的,我们的写作课程需要基于学生的写作学情进行重建。[1]为此,笔者开始探索更有针对性,更具实操性的命题作文审题方法。
   一般情况下,“审什么”的问题比较简单,学生拿到作文题后,对于“对象”“范围”“要求”基本明确。而对“题眼(关键词)”和“修辞”,学生则存在只抓一点不及其余、理解不准确的问题。
   梁启超认为,作文教学要“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2]。一般的命题作文指导侧重于“方法”的“巧”,而疏于“规矩”的指导。因此,对于“怎么审”的问题,笔者主要采用“语法分析法”。所谓“语法分析法”,就是运用语法知识,对作文标题进行语法分析,明确其成分、各语法成分的词性、短语结构、句子结构、逻辑关系等,从而审清题意的方法。运用语法分析法的前提在于学生能够准确切分标题(短语)成分,关键在于理解各成分的语义和关系。
   在准确把握语义(含隐含性含义和语境中的修辞义等)的基础上,运用语法知识,对标题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明确作文题各要素的词性、充当的语法成分、各要素的语义联系和逻辑关系等,也能够帮助学生解决“题眼(关键词)”上只抓一点不及其余、顾此失彼的问题和“修辞”上理解不准确的问题。
   如《这一刻,我终于明白了》这道作文题,我们可以运用“语法分析法”作如下分析:“这一刻”,时间状语,不能写成“某一刻”或“那一刻”;“这”近指代词,表明“这一刻”是新近的某一个短暂的时间;“一刻”,说明时间短暂,是突然的、一瞬间发生的事情,有“突然”的感觉;“我”,主语,第一人称代词,文章主体是“我”,做文章的主语,需要用第一人称展开写作。“终于”,状语,时间状语,意味着有一个不明白的阶段,从不明白发展到明白,才能说明“终于”明白了,可以对比;“明白”,谓语,及物动词,有“知道,懂得”的意思,“明白”后面缺宾语,需要补足知道、懂得了什么(道理、情感),“明白”的过程应详写;“了”,补语,表示动作完成,已经“明白”。题目考查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情感体验的丰富,反映“成长”主题。
   经过这样的指导后,学生对于标题内容的理解有了一定的进步。但学生反映,在写作前自主审题的时候还是会头脑不清醒,思路很混乱,缺乏将“语法分析法”更好地落到实处的抓手。这启示笔者将命题作文审题指导做得更细致、更具可操作性。当笔者将“这一刻,我终于明白了”这几个字写在稿纸上的时候,笔者想到了列表格的方式,于是有了下面的表格一成果:
   笔者发现,表格化后,作文题的各要素呈现得更加清晰,对要素的分析更加直观,要素之间的语义联系、逻辑联系显得更加清楚。学生只要能够用表格的形式呈现对要素分析的结果,并按此写作,一般不会出现扣不住题目、遗漏要素的问题。
   此后,笔者开始将要素表格化审题方式落实到每次的作文教学中,学生能够在审题时自己按照表格的样式划分标题里的成分,分析各要素,审题能力有了较明显的提升,大多数同学能够写足要素,突出重点。于是,笔者开始在备课组推广这种审题方式。
   本人参与了2020年广州市中考阅卷,任作文题组大组长。在分析作文题《我能为你做点什么》时,笔者还是用“语法分析法”将题目要素表格化。分析表格二如下:
   这一分析得到老师们的肯定。经修改后,表格化审题内容写入了评分细则中。修改的表格三如下:
   新的表格保留了原来表格的基本内容,去掉了对题目整体分析的内容,改变了表格的外在形式,对各要素语法成分、语义、短语和逻辑关系分析细致。根据修改后的形式,在原来对内容分析的基础上,笔者将分析角度概括为五个方面,重新整理了表格,并使之相对固定,在新的备课组推广。新的分析表格四如下:
   按照以上角度,运用语法分析方法,利用表格化呈现方式,我们开展了一些审题训练,效果比较明显。下表五是学生对作文题《走过,才明白》的审题成果。
   在命题作文审题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与以往传统的审题方法相比,运用“语法分析”表格化的审题方法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一、这一审题方法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审题模式[3],使学生在进行命题作文审题时有一个明确的抓手,有清晰的思路,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能训练学生的审题思维,对学生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命题作文审题均可沿用以上分析表格。
   二、帮助学生树立切分题目的意识,便于学生分析题目要素,全面把握要素,以帮助学生在文章中写足要素。在中、高考分项分等评分标准里,“内容”项所占比重最大,其中“要素齐全”又是影响“内容”项得分的最重要因素,所以全面把握要素,写足要素是写出好文章,拿到好分数的前提。
   三、要素切分后,便于学生对要素作定性的分析,准确、深入理解要素语义,准确分析短語之间的结构关系和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以便学生把握题目重点。
   四、这一表格内容既有对要素的细部分析,又有对题目的整体把握,微观与宏观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在准确、深入审题的同时,又能全面把握题意,避免使用“审题眼法”可能出现的“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问题。
   准确审题是写好文章的前提。无论是从切实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角度来看,还是从提高学生作文分数的角度来看,增强学生作文的审题意识,增强其审题能力都至关重要。笔者的作文教学实践表明,“语法分析”表格化的方法能使学生审题思路清晰,给学生以抓手,有较好的教学效果。笔者也将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优化这一审题方法。
  
   参考文献:
   [1]王荣生主编.写作教学教什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1.
   [2]梁启超著.作文教学法[M].商务印书馆,2018.6.1.
   [3]彭小明,刘亭玉等著.现代教育学论丛:写作教学模式论[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5.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933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