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困惑与问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治国

   新时代背景下,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无论是飞速变化的经济环境对各行各业提出了人才多样化的需求,还是现代化以来思想文化的变革致使人们的价值观从一元转变为了多元,这都要求学校改变传统教学中单一的课程结构,把教育的主体从知识,转向学生本身的发展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中除了要帮助学生做到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更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理论指导,以语文学科通识为载体、促进综合素养的发展、激发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兴趣是高中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校本课程的开发就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通过开发校本课程,可以有效的补充照本宣科的培养模式,让作为母语和文化底色的语文教育担负起帮助多元化发展的重要责任。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以指导意见为纲领,充分考虑本学校特质,即教学环境、教学资源、教学目标、教学特点,由校内、校外团体合作进行。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为了做到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在教育实践中,为教学任务的实施增添了新元素和新内容,笔者调研的不少学校也取得了喜人的教育成果,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在调研的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了一些学校在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出现了各种困惑与问题,阻碍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实现,问题主要体现在课程内容、教师配合、评价机制三个方面,以下是基于笔者个人知识与经验的初步分析。
   一、课程方面的问题
   (一)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笔者在观察中发现,在高中的语文教育中校本课程在开发上容易把握不好课程难度,在教学形式上走入了两个极端,要么是内容太浅,一味讨好学生的兴趣;要么是内容太深,教师只顾着体现自己的个人能力。无论是太深或太浅,都忽视了教育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重要思想[1]。
   在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了语文课程需要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不同需求,为了提高实践性,需要紧跟社会发展对教学内容不断调节和更新。课程的设置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并尽量的与学生的社会实践生活相联系,从理论到实践,帮助学生实现多元化发展。
   笔者在对各校教育工作者的采访中,发现了一个较为系统的高中语文校本课程设计思路,在此分享以供探讨。在这一设计思路中,高中语文校本课程按照难度分为三个层级,也就是同一个大纲开设三套课程,分别是基础课:语文学科通识教育,旨在使学生全面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发展课:语文学科学习策略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实践课;语文知识社会实践的策略教育,旨在使学生融会贯通,将知识运用在实践中。经过这三套课程的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会得到提升。
   (二)缺乏教育资源的投入
   影响课程开发质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学校对于资源的投入程度。为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校本课程常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学校方面能否有效的调动学校的教学资源,如多媒体、大教室、教学器材等,这成为了能否把校本课程的作用发挥到位的重要限制性条件。
   笔者认为,对于其它校本课程而言,语文课的教学资源最容易获得。这是因为语文作为母语,可以说随处都是教学资源,不论是校内校外,语文知识的实际运用随处可见。教师可以利用本地、本校、甚至是学生家庭中的的各种例子来引入关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这是语文教学的天然优势,教师要充分的利用。
   例如:开展社会现象为主题的写作实践活动;发动学生自主性,组织学生在校外认识语文的实际运用。教师在课程的开发上遵循指导意见,充分利用地方特色,扬长避短,实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教学目标。
   二、教师方面的问题
   (一)德育意识淡薄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已成为新时代教育工作的大潮,但是在笔者的观察中发现,不少的教师对校本课程的意义与重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这就导致了部分教师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缺乏积极性。甚至因为缺乏基本的认知,可能会造成教学方向上的误会,给教学目标的实现造成阻碍[2]。
   例如:有的教师认为开校本课程不如让学生多做习题,开校本课程就是干扰自己的教学计划。有的教师认为就是多一些课程形式、多一项编教材的工作任务,本质上还是老一套。这些教师过于依赖教材和既定的教学方法,想走僵化教条的传统教育的老路。这在价值多元化、教育多元化的今天是非常不可取的,需要加以注意。
   语文校本课程是各科校本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学生的母语,语文不仅仅是实践性最强的学科,在树德育人任务的实现中,还承担了两个更加重要的责任。一是通过阅读和写作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二是通过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精华部分的渗透,养成学生优良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这对于新时代的教育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二)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是以本学校教师群体为主体进行的。如果教师队伍自身的发展速度跟不上校本课程的更新速度,教学质量就会出现严重的问题,校本课程的开展就会失去原本的意义。教师跟不上课程,这个困境是时代变革的产物,时代在不断强调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学生的榜样和领路人,教师必须走在前面,首先建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3]。
   传统的课程开发是由少部分专家完成的,在课程的开展中,教师主要起到传递和引导作用,自由发挥的空间很小。校本课程的推行,对基层教师是一个强有力的赋能,同时也是一个艰巨的挑战。这要求教师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关于课程研发的能力,学校对于教师的角色转变也需要组织全面的培训和帮助,避免教师只懂按照课本教学,不懂课本的设计和开发,这是当前教师队伍面对的主要问题。
   切实提高教师教学水平,需要教育部、学校和教师自身的共同努力,虽然在短期来看,这是一场硬仗,但从长期看,除了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飞跃。为了打赢这场硬仗,教师要提高合作意识,积极主动的参与与校长、学生、其他优秀教师、课程专家的沟通探讨,提高自身的自律性,在根据自身特长进行创新的同时,严格遵守教学计划,确保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
   三、机制方面的问题
   机制方面出现的问题主要是缺乏监督。由于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开发的课程,这就可能会导致学校与学校之间缺乏交流,校本课程缺乏对比和评价[4]。一些学校甚至在开发中对课程评价部分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忽视;很多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倒是设有评价机制,但是由于是学校内评,在执行落实的环节上就很可能会掉链子。这种现象的产生,对课程质量的提升是极为不利的。
   笔者认为,在机制层面需要建立有效的制约,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监督,各学校强化责任意识,保证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改进等环节的有效开展进行。课程内容和教学效果,应从核心素颜发展的三方面建立有效的评价方式,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观。评价应兼顾自评、他评,评价方式和评价主体都要多元、科学、有效。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目前已經取得了喜人的进展,但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戒骄戒躁,面对出现的种种问题与不足,及时更革新思想观念、明确学生在校本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合理的调配教育资源、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为提高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国家需要的新时代创新型人才努力。
   参考文献:
   [1]朱唐林.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探究——以安徽省安庆市第二中学为例[J].学语文,2019,214(01):16-18.
   [2]赵清芳.在整合与转化中提质增效——成都石室中学校本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中学语文教学,2018,000(006):44-46.
   [3]胡娜云,江瑛.普通高中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案探究——以校本课程《我们的海子》为例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的落实[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9,000(005):194-197.
   [4]张兰芳.读以为耕 文以为获——“姑苏文化”读写共生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J].中学语文教学,2018(5):-F0003.
   【课题项目:本文系河南省2020年度规划课题(灾难教育中的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0YB0924】
   张治国,河南省嵩县第一高级中学教师,河南省高考作文评卷组组长,河南省教育学会语文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93362.htm